“据我所知,樊崇首领和公孙兄弟想必几位是比较熟悉的。”王显介绍道,“其中樊崇对于汉统还是比较推崇的,虽然当今天子执政略显无道,但也不能改变大汉正统的事实。”
“而相对来说,公孙兄弟的态度就比较暧昧了,公孙述毕竟是格局数十年的‘白帝’,死也不愿意投降刘秀,岂会轻易臣服汉朝?”王显冷笑道,“不过,公孙兄弟并没有表明过自己的态度,所以樊崇或是另外一些坚定的反汉义军都在拉拢他们。”
的确,对于樊崇他们几个,鲍鸿是比较了解的了。甚至李左车还专门分析过樊崇的心理状态。
“首先要说的就是赤眉军拥立的皇帝刘盆子。此人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想必诸位熟读经典,就不用多说。现在在那边也没什么地位。”王显继续说道。
刘盆子,乃汉高祖之孙城阳景王刘章后裔。其祖父刘宪,在汉元帝时被封为式侯,刘宪死后,他的父亲刘萌嗣位。
赤眉军领袖樊崇立汉朝族裔、十五岁的放牛娃刘盆子为皇帝,史称刘盆子为建世帝。
这个傀儡,相对来说比刘玄要差远了,当然也不能和楚怀王之类的比了。
“这个刘姓的没啥用,不过另一个刘姓的而且还是宗室却是在义军之中有很高的地位,而且人家还是坚定的反汉分子。”王显继续说道。
“还有刘姓宗室也在义军队伍里?”这个众人还真反应不过来了,还有什么刘姓宗室在义军那里?
“大安山刘扬,据说是项伯后人,西汉开国时赐姓刘。曾经辅助刘秀,不过后来被刘秀所杀。所以现在是坚决的反汉势力。”王显笑道。
西汉末年真定王,10万军队与刘秀结盟,并将外甥女郭圣通嫁与刘秀。光武帝2年谋反,被刘秀杀。
史书记载,刘扬伪造谶语“赤九之后,瘿杨为主。”赤九指的是刘秀,瘿杨指的是刘扬(刘扬有大脖子病),还跟绵曼贼勾当,确实有造反嫌疑。而且刘秀对谶语深信不已,前面还说过他们进行舆论战的事情,对于刘扬的行为当然会忌讳。
当然,对于刘扬来说并不是这样的。毕竟那种宣传,鬼晓得是谁传出去的?
武帝派遣前将军耿纯前去真定慰劳大军,刘扬去见耿纯本身就让自己的弟弟和堂兄各带了一万人包围了耿纯的住的地方。可惜他脑子犯浑,想着耿纯是自家亲戚,见面好好谈,结果没想到耿纯就能这么狠,把他和他儿子给干掉了。
这样一来,刘扬要还愿意再次跟着刘秀厮混,那才是扯淡呢。
要知道,刘秀以复兴汉室为号召,不断壮大自身的势力,先后镇压了铜马、高潮、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部农民起义军,并将农民军中的精壮收编入自己的队伍之中,扩充自己的实力。待羽翼丰满后,刘秀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更始三年(25年)六月,刘秀在鄗南(今河北柏乡)即皇帝位(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并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哪怕是在建武元年,刘秀建都洛阳,占有司隶校尉部和冀、豫、并州(相当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大部地区),雄踞中原战略要地,资源丰富,兵力优势,但四面受敌。东有刘永、董宪、张步、李宪;北有彭宠;西有隗嚣、公孙述;南有秦丰、田戎。各割据政权虽然对刘秀形成包围形势,但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其中,关东几个割据政权对刘秀威胁最大。此外,尚有数十万农民军活动于河水(黄,河)南北。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刘扬愿意带着十数万人投靠,绝对是举足轻重的事情,结果你就这么对人家,这个仇肯定不能放下。
“与刘扬情况相似的还有幽州勇安王彭宠,两人的经历可以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不过,彭宠并不是自己割据,而是作为一方守将投靠刘秀。”王显继续介绍道,“不过,他是因被人诬陷而起兵反抗,最终为人所杀。所以,这个彭宠也是坚定的反王。正常情况下几乎没有投向大汉的可能性!”
彭宠字伯通,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彭宏在汉哀帝时任渔阳太守,因为不肯依附王莽,被王莽杀害。王莽政权时期彭宠由于才能卓越,任大司空士。
后来,刘玄攻破了洛阳,刘玄称帝后任命他为渔阳太守。刘秀、王郎争夺河北时,彭宠身边的一些亲信、亲属畏惧王郎的滔天势力,都劝说彭宠归顺王郎,只有吴汉劝说彭宠支持刘秀。恰好上谷太守耿况也派功曹寇恂到彭宠处,共同谋划归从刘秀。彭宠经过两三考虑决定归顺刘秀,就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及都尉严宣、护军盖延、狐奴县令王梁,与上谷军合军向南,最终在广阿与刘率领的部队会师。
刘秀为了感谢彭宠的援助,封他为建忠侯,并赐号大将军,让其继续担任渔阳太守。彭宠看到刘秀如此慷慨地施恩进爵,也很感激。刘秀率领诸路联军与王郎在钜鹿、邯郸等地作战期间,不遗余力,紧密支援。征集渔阳郡所属各县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前线。可以说,彭宠在平定王郎叛乱的过程中,他与上谷太守耿况一样,虽然本人没有直接上阵参战,然而他们二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彭宠不仅出兵,而且出钱、出粮,为刘秀平定河北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因幽州牧朱浮构陷,失去了刘秀的信任,起兵反汉,自称燕王,结果没过多久,彭宠被家奴杀死,首级被献给刘秀。
不得不说,彭宠和云台的几个名将貌似都有不错的关系,不过没什么用,毕竟这个冤死的大仇肯定不会那么容易忘怀。
“此外琅琊大齐王田布、夷陵王田戎、东海王黄宪、青州王杨盛、济州王杨广、顺德王卢方、济宁王魏致等大多数都是偏向反王一方的。”王显笑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