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小兵之霸途 > 第七百七十四章 赐封(二)

第七百七十四章 赐封(二)

    荣誉封号就等于是军阶,十大元帅及十大将军这两个荣誉封号,就是军方的最高荣誉称号。将来,大汉军将,不会再有谁可以获封元帅或大将的荣誉封号了,最多就可以获得上将封号。

    其实,在刘易的心目中,张辽及曹操的部将曹仁、张合等亦可封为元帅之一,但是,张辽虽然已经归顺了新汉朝,但是,表面上看来,他并没有为新汉朝立过寸功,所以,刘易就并没有册封他,刘易计划,先封一个杂号将军给张辽,待将来立功之后,可封其为上将。至于张合与曹仁,他们现在都还只算是曹操的私将,并没有正式向刘易表示臣服,因此,曹操帐下的所有军将,都基本不会有人获得封赐。

    如夏侯惇、夏侯渊、徐晃等大将,哪怕不能被封为元帅,但是论实力,可为大将。但是,没有办法,谁叫他们现在都还没有向刘易表示归顺呢?

    不过,刘易不知道,此际在皇宫外的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当中,曹操与其一众军将,此际正躲在一个街角上观看这个盛大的立国大典。听着刘易对原新汉军的一众大将的封赐,看着万民欢庆的盛况。曹操的神色非常复杂,而其手下的一众军将,此际难免有些失落,难免会忍不住流露出一丝羡慕的神色。

    另外,刘易也特别的封赐了公孙瓒、公孙度以及还有一些小数部族首领等等。他们都被册封为中将,但是赐爵却是较高的爵位。

    爵位最高的是公爵,当中内阁成员无一不是公爵封号,个别三公九卿也获得公爵封号。再下来就是侯爵。

    十大元帅及个别十大将军被册封为公爵,然后的是侯爵。上将级别的,及中将级别的,一般都为伯爵。少将及以下的为子爵。本属于中将的公孙瓒、公孙度,以及部份对大汉贡献较大的小数部族首领,被刘易册封为公爵。获得公爵的封号,对于一些小数部族的首领来说,那是绝无仅有的,代表着他们所获得的大汉承认的最高荣誉。因此,哪怕他们没有被封为大将,但也感心满意足。

    其中,公孙瓒被册封为北平公,公孙度为襄平公。

    军阶及封爵,都是荣誉封号,除了可分别领取固定的俸禄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实权。

    跟着下来对一众军将的封将才是真正的让这些大将拥有真正实际军权的册封。

    赵云,册封为大将军,赐爵镇国公。这个大将军,与元帅封号有差别的,是具有实权的,相当于后世的三军总司令,是大汉真正直接统率大汉所有军马的大将军,有权调动大汉所有的军马。其只受皇帝、太尉、太傅节制。刘易封赵云为大汉大将军,可见刘易对赵云的信任程度。

    太史慈,骠骑大将军,赐爵定国公。相当于大汉三军副总司令。

    黄忠,车骑大将军,赐爵镇军公,亦等同大汉三国副总司令,掌宫卫,如申勇所统的禁军受其节制调动。车骑将军一般由军中声望极大,资历最深者担任,所以,刘易认为黄忠最合适不过了。

    马超,卫将军,赐爵威侯,爵位比公爵稍低一级,但其军中的实权,亦比较大,职权与骠骑大将军、车骑将军差不多,但刘易命其掌大汉西军,关中、西凉以及西北大漠的小数部族的所有军马,都属于马超掌控。

    吕布,征东将军,赐爵温侯。统率远征倭国的汉军。吕布并不在洛阳,已经率军远征倭国一两年了,早前便已经封吕布为征东将军,所以,除了加封其为温侯之外,职位职权不变。此外,待吕布征灭倭国,他本人便有可能永镇倭国,一般不会再回来了。除非是刘易调他回来或调他远征他处。不过,在朝廷上,永远都会为其留一个席位。将来,倭国将会作为大汉的一个或数个省份,陈宫将会留在倭国主持所有的政务,大汉亦会不时派去一些官员协助或迁徙一些大汉百姓前往倭国定居。这些,都是刘易很早前就已经定好的策略,让汉人慢慢的在倭国开枝散叶,使得整个倭国,在大汉的控制治理之下,成为与大汉密不可分的一份子。

    华雄,征西将军,赐爵关西侯。统西凉骑军,受马超所节制。

    孙策,征南将军,赐爵江东侯。统江东至岭南之军,此次册封之后,他将会率其一众部将,对岭南一带的山越人进行最后的隶整,完后,便会出兵南洋,对刘易早前下南洋所收服的南洋诸国进行更有效的统治威慑。同时,亦做好向更远的古印度进军的准备。

    征北将军,公孙瓒,赐爵北平公。统率幽州及关外小部部族的军马,此次册封之后,他便会与襄平公公度孙一起,返回北方,对高丽半岛仅存的小数部族人进行彻底的消灭。并且,将来往东北方向更远的地方挺进。当然,现在更远的东北地区,特别是跨过黑龙江往北的地区,估计是荒无人烟的。公孙瓒主要是负责向更远的地区奠定大汉的疆域国界,去到多远,那么在那有多远的地区打下石碑,便等于是华夏大汉的国境所在。其实就是圈地吧。

    周瑜,镇东将军,赐爵平虏侯。主管所有江东军军务,权力相当于历史上的江东大都督。同样会与孙策一起前往南洋。

    关羽,镇西将军,赐爵汉寿亭侯。因荆州、汉中、益州等地,已经基本实现了良好的治理,所以,除了留下一小部份大汉军马坐镇地方之外,这些地区已经没有必要再留下太多的汉军。所以,荆州、汉中、益州等地的原新汉军,将会西进,也就是会向现在还没有向大汉归降的蛮族地区发起攻击,也就是云南等地区。同时,黄忠父子亦会率军前往,到时候,他们的军马将会西进后世的西藏地区,对整个后世华夏地区形成实质性的统一及统治。

    当他们完全为大汉打下西面的高原之后,会留军坐镇,然后亦将会撒军返回云南地区,日后,或者会打通从后世缅甸到印度的通道,开僻一条从华夏到中东地区的快速通道。

    甘宁,镇南将军,赐爵平海公。大汉水军统帅。

    张飞,镇北将军,赐爵西乡侯。统并州、幽州、冀州地方军马。将来,会是经蒙古大草原向西欧发起进军的主要军马。暂时,会让其休养生息。

    魏延,安东将军,赐爵都亭侯。

    庞德,安西将军,赐爵关门亭侯。

    黄叙,安南将军。赐爵南阳侯。

    高顺,安北将军,赐爵忠信侯。

    秦颉,平东将军,赐爵宛都侯。

    徐荣,平西将军,赐爵襄平侯。

    周泰,平南将军,赐爵忠武侯。

    潘凤,平北将军,赐爵奋武侯。

    文丑,前将军,赐爵威勇侯。

    颜良,后将军,赐爵威武侯。

    典韦,左将军,赐爵关内侯。

    许褚,右将军,赐爵牟乡侯。

    ……

    所有军将,都一一获封将军,被赐侯爵。

    刘易每宣布册封某一个将军,其将都会从皇宫大门外,搭建起来的一个阶梯走到城门楼上来拜见刘易及皇帝。然后,由刘易亲手将代表他们将军的军旗、大汉军龙旗,以及任命文书,绶印兵符等等,一起交与各位将军。交接完后,各位将军便会走到皇宫大门前的点将台上,向校场上的新汉军军马及百姓展示获封赐的物件证明,接受军兵及百姓的欢呼祝贺。再然后,他们就喝令属于其统率的军兵代表,向百姓展示他们的军阵军列,然后开始沿皇城前的大街巡行,再转向城南大街,出城。

    据军部统计,新汉军汇聚在洛阳京都的军马,超过了三百万的人马,如此多的军马,自然都不可能全都开进城来参加这个立国大典仪式。但是,一般都是十选其一,如此,这天巡城的军马,约有三十万人马左右。这个,从刘易宣布立国大典开始的时候起,新汉军的军马就开始进城,分批来到皇宫前的大校场接受检阅,如此,一直到午后,才完成了这一个立国大典阅兵仪式。

    一支支迈着整齐步代的汉军,他们尽情的向百姓展现他们的雄姿,昂然豪迈。让所有观看立国大典的百姓,都大开眼界,近距离的亲眼见识到新汉军的强大。真惹得百姓呼欢不断。

    最后,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的,是一支女子军队。

    刘易还特意的册封了女子十大将军。当然了,这个多少都带着一点玩乐的性质,因为这些女将军,都是刘易的女人。但是,也是向大汉百姓表达了女子军队给予大汉的贡献,等于是开了一个女子参军的先河,亦是大汉朝廷对那些女将军的肯定。

    十大女将军分别为:黄舞蝶、元清、阴晓、白芙蓉、祝融夫人、张宁、赵雨、曹华、伊厥茜女王、乌干塔玛。

    十员女将,英姿飒爽,亮丽英气,引得全城狂呼。

    随着十大女将军最后出场巡街游行,立国大典的阅兵册封仪式降下帷幕。

    此后,各路新汉军,将会散去,开赴各自的驻地。

    不过,基于各路军马的将士,难得来一次京城,所以,会给他们三天假期,可以自由出入京城,甚至,刘易还特意开放皇宫,除了皇宫内太后及众女以及皇帝及其妃嫔所居的一些寝官不能靠近之内。皇宫之内的大部份宫殿庭园,都可以让下面的军士进去观瞻。这也算是朝廷对汉军将士的恩典,让他们有机会亲身亲眼感受观瞻一下在他们心目中的那神秘又神圣的皇宫。当然了,所有汉军将士,都要严格自律,不准在洛阳京城及皇宫之内犯事,否则,军法无情。

    三天之后,各军就必须要离开洛阳各返其军的驻地了。

    因为考虑到,暂时不宜大张旗鼓,不管大汉自身国情而出兵远征。所以,刘易打算,暂时让大汉休养生息一两年。除了局部的战事之外,暂时不打算马上向世界出兵。

    如此,也正好,可以对大汉各军进行一次休整。

    这个,主要是针对汉军各路军马当中,一些军士在统一大汉的战斗当中受了伤,哪怕是伤好了之后,也依然留下了一定的后遗,已经不适宜再参加强度较大的战争了。这些军士,会被挑选出来,要不就是退役,要不就是接受其军中的安排,留军作为军中的教官,不会再从军出征;要不然,就是返回其地方官府报备,作为地方官府的官兵。若立功获得封赐的,也可以安心领取其封赐的粮饷,回家去务农,安享一生。

    另外,因为考虑到一两年之后,汉军将要远征的关系,所以,汉军当中士兵,对他们的年龄再一次进行压缩。士兵的年龄,最少十八岁,最大三十五岁。不到十八岁的士兵,不得再招,在军的,劝退或留军作预备兵。超过三十五岁的士兵,亦会劝退或留军作预备兵。这个,主要是刘易考虑到,汉军如果是两年之后出征,那么超过三十五岁的汉军士兵,到时候就到三十七、八岁以上了。远征的话,可能会一去就是三、五年之久。到时候,他们就四十多岁了。回来之后,不可能再次出征。因此,刘易要尽可能的让汉军年轻青化。

    在刘易与一众大臣的讨论当中,远征的士兵年龄,最好是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十八岁入伍,经过两年的整训,达到二十岁,然后,出兵远征。约以三年为一个限期,出征三年,返回大汉休整一两年,如此,那些十八岁入伍的士兵才不过是二十五岁左右。这个时候,在休整的这两年当中,他们也最适合成家立室的时候。休整一两年,他们又可再次远征三年左右,回来才不过是二十八岁左右。三十岁再可出征一次。

    如此,在刘易的计划里,一批新汉军的士兵,一生当中,最多可为大汉远征三次,三次之后,他们才不过是三十来岁,正值壮年,哪怕不在军了,也可以创造更好的生活。同时有过三次远征的经验,他们亦能为大汉继续训练出更多的精兵代替他们继续远征。

    所以,刘易现在,其实已经是在做出日后远征世界的准备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