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领主时代 > 第978章 谋算

第978章 谋算

    此言一出,徐庶顿时明白领主对此事的真实态度,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王平擅自出去违背军纪,可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特殊,豁出性命求突破,还关系到飞军尊严与荣誉,鱼不智再怎么担心他们安全,这种情况下也不宜强行将王平等人抓回来,让飞军抱憾终生。王平拼这一把不是为他自己,但很可能送掉自己的命,领地如果还是一味阻挠,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鱼不智并非不近人情的人,且极其护短,于是他的反应不难想见。

    姑且随他去,顺便尽可能做好接应,其他事情,等这件事结束后再说。

    王平这次擅自行动,结果无外乎成功或失败。

    冒险失败了,王平死心,如果有命活着回来,认罚挨军棍是免不掉的,否则军纪军法何用挨了军棍再安安心心地重建飞军,穷巴郡之夷民资源,重新拉出一支队伍只是时间的问题,照样是领地王牌,只不过成色比白毦兵逊色;冒险成功,飞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飞军残部心愿得偿,领地收获一支更强的特殊兵种,皆大欢喜。当然,王平还得挨军棍,得重建部队,但跟第一个结果相比,王平主观感受会有天壤之别,含笑挨军棍可矣

    “主公,他怎么办”

    徐庶看着陈到,陈到还保持着单膝跪地请罪的姿势,从进来就没变过。

    “你看着办吧。”鱼不智摸着下巴思忖着,随口说道。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飞军,既担心王平他们此去有个三长两短,又憧憬着飞军破茧重生,心情很不淡定。陈到放王平离开,违反军纪事实很清楚,但易地而处,陈到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陈到给飞军突破桎梏的机会,没有私心,从两支部队隐然存在王牌地位之争的角度看,陈到这人够大气,且事后立即跑来禀报并认罪认罚,态度也无可挑剔。虽说军法无情,可也要看犯了什么事,陈到犯的错严格讲不算严重,象征性的教训一下,够了。

    咦,好象有哪里不对劲

    徐庶加入逐鹿领后,军中事务悉由其决断,徐庶一直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未让鱼不智失望。逐鹿军军纪严明,陈到这次犯的错,按军法处理即可,有章有循,有什么必要请本大人亲自拍板

    再想,哦,陈到是领地重将,又跟徐庶是同乡,两人私交甚笃,徐庶本意应该是跟自己一样,不认为陈到有大错,可根据军法又必须治陈到罪,徐庶从轻处置恐遭人诟病徇私,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陈到的良苦用心,也未必知道飞军突破对领地的价值,所以徐庶为了避嫌,请自己亲自处理

    还是不对

    徐庶不是没担当的人,且向来以公正著称,担心被人诟病不是其风格。

    难道是因为领主在场,礼节性地对领主表示尊重

    没等鱼不智理清头绪,徐庶又道:“主公乃逐鹿之主,军中事亦领地事,既亲临前线坐镇,军中将士犯错自应由主公亲自裁断。”

    如果第一次请鱼不智决断是出于礼节,那么鱼不智明确静态让他处置,徐庶没道理继续坚持,毕竟两人虽有主臣之别,实际上相处时更象是朋友,不必客气。鱼不智错愕抬头望向徐庶,正好与徐庶对视,看到对方脸上神情,再回想徐庶刚说的这番话,以及一些前事,心中顿时生出几分明悟。

    “该死的贾文和,那封信”鱼不智苦笑。

    数日前,主城传送阵。

    贾诩正式认主之后,曾委婉地向鱼不智进言,经过他前段时间的观察,认为将军队全盘委托给某位下属的作法值得商榷,久而久之或出现领主被架空、权臣当道的情况。

    在贾诩看来,一个集团或势力,必须建立领袖绝对权威。

    贾诩以凉州军为例,凉州多骄兵悍将,军中也有小山头,如李傕郭汜樊稠等人皆桀骜不驯之辈,平日彼此看不顺眼是常事,但所有人都得听董卓的,董卓威望凌驾所有人之上,即便董卓让他们与天下为敌,凉州军上下也没有二话,因为董卓是整个集团的核心。

    凉州军体系中,董卓之下还有一个人地位超然,那人就是李儒。在贾诩长年藏拙的前提下,李儒毫无疑问是凉州军最强智囊,堪称凉州军大脑,几乎所有战略规划都出自李儒之手,李儒甚至经常在战斗中直接调兵遣将。但凉州军接受指挥并不全是因为李儒能力,而是因为他是董卓女婿和头号谋主,深受董卓信赖,于是理所当然地成为董卓的代言人。也就是说,李儒在凉州军的地位和权势,其实都来自董卓,没有董卓做靠山,纵然李儒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无法让凉州兵将俯首听命。

    逐鹿领的军队运转模式基本上是徐庶说了算,让贾诩大吃一惊。

    一方面,贾诩非常羡慕鱼不智对下属的充分信任和放权,即便是李儒,在董卓手下也从未获得徐庶这样的权限,作为下属能有幸跟随这样的主公,显然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另一方面,贾诩认为鱼不智彻底放手并不明智,将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主动给予他人,而且还是至关重要的兵权,鱼不智是怎么想的心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贾诩并非怀疑徐庶的忠诚和能力,而是从权谋角度反对现有委任模式。徐庶的确是优秀的统帅人才,忠诚方面也毋庸置疑,但贾诩认为这不是鱼不智彻底放羊的借口。人总是会变的,热血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性和观念多少会有变化,未来的事谁说得清退万步说,倘若将来徐庶不再适合执掌军队原因很多,阵亡、离开、重伤、因罪贬职、发掘到更适合的统帅人选等都有可能,不得不将其撤换,会不会导致军队混乱

    综上,贾诩希望鱼不智收回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即便今后仍然由徐庶打理军务,一应细则可以沿袭,不过“谁是老大”不能有任何含糊,逐鹿军忠诚的对象必须是也只能是鱼不智。到目前为止,逐鹿军上下不存在认知分歧,但若是继续现有机制,贾诩认为是有隐患的。

    客观地讲,鱼不智当时对贾诩的进言颇感意外,这货不是习惯划水吗刚表态效忠就把矛头直指深受领主信任的徐庶,貌似不太符合这厮的脾性,谁能想象得到他居然如此敢言贾诩这番进言是从领地利益出发,单是这立场转变,就让鱼不智感动得眼泪哗哗的,不愧是极端的自保主义者,刚正式效忠,马上试图将领地权力结构隐患排除,于公好,于私也安心

    鱼不智当时并未接受贾诩的建议。

    从权谋角度看,贾诩的担忧不无道理,但鱼不智并不认为需要改变。

    首先,鱼不智信任徐庶;其次,他对自身地位有着充分认识,逐鹿领的高满意度不是凭空得来的,不客气地讲,就算徐庶怀有不臣之心,逐鹿人也不可能追随他作乱;第三,这是游戏,忠诚度直观可见,况且鱼不智是领主玩家,逐鹿人反对鱼不智等同于颠覆势力,势力都被颠覆了,逐鹿领自然不复存在,逐鹿人会这么想不开如果逐鹿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说不准真有人不惜玉石俱焚推翻暴君,但逐鹿领明显不是这情形。

    npc不熟悉玩家的特权不足为奇,反正鱼不智对贾诩的建议并不上心,出于礼貌敷衍了几句。贾诩这样的人,察颜观色技能满级,提建议是本分,见领主没兴趣,他也不会破颜直谏,自然而然地转向别的话题,权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鱼不智原本以为事情就此揭过,现在才发现低估了贾诩对此事的坚持。

    贾诩临走前拿出一封信,请鱼不智带给徐庶,说是他整理的羌人情报,以及凉州军对付羌人的经验和心得,希望能对领地守住高原飞地有所帮助。

    鱼不智不疑有他,想都没想便答应下来。

    如今想来,那封信多半有问题

    信中有没有羌人情报难说,但明示或暗示徐庶全盘掌控领地军权不妥的内容肯定有。鱼不智深恨自己当初没有亲自过目,贾诩压根就没有密封,贾诩显然对鱼不智的性情有相当了解,料定他看信件内容的机率接近为零。其实即便鱼不智看过,也未必能发现端倪,贾诩和徐庶都是智慧通天之辈,不需要讲得很透彻,只需在信中稍稍提一下,徐庶自己就能咂摸出味道来。

    从这件事不难看出,贾诩把握人心的能力有多强。

    再想深一点,贾诩的信是在见鱼不智之前就准备好,而且那时他还准备试探鱼不智,试探满意后正式认主,贾诩才可能改变划水习惯提出建言。在一切都是未知数的情况下,贾诩提前预料那么多事情,做出那么多准备,其谋算之深远,心思之慎密,事后想来令人不寒而栗。

    很明显,徐庶接受了贾诩的意见。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青人,徐庶有着一腔热血,却也欠缺一些经验,尤其没经历过权谋斗争。领主以国士待之,付以重托,慨然受之精忠以报,在徐庶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主臣相知相重足矣,何须顾忌其他但贾诩对权谋的认知是有道理的,徐庶意识到这一点后,自然会立刻作出调整。

    不愧是贾诩,不出言则已,出言必中。

    鱼不智暗自叹息。

    事已至此,他只能面对现实,不负贾诩一片苦心,不负徐庶满腔赤诚。

    “元直。”

    “在。”

    “叔至之过,依军法当如何”

    “视后果,杖二十至五十。”

    鱼不智沉吟片刻,道:“私放王平外出其过难恕,其情可原,又是初犯,我看二十军棍足矣。但目前羌人之患未除,正是用人之际,这二十军棍权且寄下,待事态平息再打也不迟,元直以为如何”

    徐庶点头:“主公明断。”

    鱼不智是真不愿罚陈到,可军法无情,不罚说不过去,于是借口用人之际拖延,这边能打的正规军就白毦,随便立点功劳,将功折罪名正言顺,既明正了军法,又保护了爱将,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但有人不愿钻这空子。

    “犯错自当领罚,二十军棍不至于误事,无需寄下,属下这便去领了。”陈到平静道,说罢昂然起身离去,不一会,外面传来啪啪杖击声。

    鱼不智哭笑不得。

    陈到确实够爷们,不愧是公认的军中楷模

    但是,要不要这么实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