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欢迎大扫荡的呼声,秦峰着实受惊。? ≠
但这也能看出,大扫荡与大扫荡的不同。
秦峰的大扫荡,得到了沂蒙老区百姓的热烈欢迎,谁不汗颜?
于是百姓真心欢迎秦峰来大扫荡,不来自己村都着急。
贾诩他们见到百姓欢迎大扫荡,由于没有后世的某些经验,他们就跟秦峰的想法不同了。
“吾主仁德,百姓皆呼大救星,因此欢迎我主大扫荡。”贾诩道。
村长见到秦峰震惊的表情,尴尬再拜,道:“秦公在上,小老儿没文化,不会说话,惊了驾。”
秦峰急忙下马,搀扶起村长,又示意村民都起来,道:“村长那里话,没有没有,本公见你们欢迎,心里高兴所致。”
于是乎,秦军的大扫荡开创了历史大扫荡的先河,但凡大扫荡到那里,百姓都欢呼,都高兴迎接秦军来大扫荡。秦军一时间顾不上,村民就主动去找秦军,希望来本村大扫荡。
百姓迎接大扫荡,这要让后世得知,一定都惊掉大牙。这也是秦峰多年爱民如子,他用的政策皆是利民政策,他的名望深入人心,被人民亲切称呼为大救星所致。他的手里,大扫荡也是为了百姓。
百姓得知秦军会迁徙他们远离偏僻山区的贫困生活,又给大屋又给良田,都是欢呼着收拾搬家,一村一村跟着大扫荡的秦军离开。
秦军这大扫荡,真是彻底的大扫荡,走到哪里那里就光光,虽然只是二光政策,但比鬼子的三光政策还要厉害。
后来,后世的鬼子从史书上得知秦峰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大扫荡,鬼子们震惊了,原来大扫荡的鼻祖是在人家华夏,鬼子们纷纷汗颜了。
后世学者不禁惊呼,原来还能这样大扫荡。东西方学者一致拿出历史文献,叱责鬼子要向秦峰学习。
鬼子高层大怒,“秦子进老祖那会多有钱,世界贸易的一半都跑他口袋里了。我们学习他,就破产了!他抢了全世界的财富养活他的民族,我们才抢多少,他比我们卑鄙多了。”
学者们大怒,人家老祖是正当贸易凭本事挣的,你们怎么能比?
就此,秦峰一改大扫荡的不得人心,给大扫荡赋予了新的含义,他的大扫荡,因此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很快秦军大扫荡的消息就传到了颜良耳朵里。
由于秦军大扫荡的空前成功,面对秦军这么‘清洁溜溜’的大扫荡,颜良无法安奈下去了。
“将军,继续这么下去,我们就无处‘打秋风’了!”众将惊道。
颜良的五千兵马不断流窜,他们是没有任何产出的,若无百姓打秋风,他的部众就会饿死,就跟高览没有区别了。
于是乎,颜良大刀一横,“反扫荡!”
就此,秦峰震惊天下的大扫荡后,颜良也开始轰轰烈烈的反扫荡运动。
一日后。
秦军侧。
沂山南部山区。
秦峰本部中军大帐中,贾诩进言道:“主公,已经扫荡了两天了,颜良一定得到了消息,他一定会主动出击。主公和张既两路扫荡,他的目标不是张既就是主公,这段时间需要严加戒备。”
自古‘有千日抓贼,没有千日防贼’,防不胜防,所以屡屡被颜良偷袭。但现在,由于秦峰大扫荡,颜良一定会出击,这段时间,秦军就可以有的放矢的戒备。
于是秦峰传令各部加强戒备,暂且只派小股部队去扫荡。
又一日。
沂山东部,与蒙山交界处,是秦军张既本部驻扎地。
“报……,将军,现敌军踪迹!”
张既大喜过望,“颜良终于是按耐不住来了。主公交给我任务,定要完成,传我将令,各部依计行事。”
张既寒门出身,文武双全。有‘凉州刺史张既,能容民畜众,使群羌归土,可谓国之良臣’的评价。
半个小时后,张既领军怼上了颜良。
张既假意亲自出去大扫荡的架势,见到颜良大吃一惊,拨马就走。
颜良就是来反扫荡的,抓住机会,率众猛追。
“颜将军,小心有诈!”
颜良哈哈大笑,“张既小贼,土鸡瓦犬而,就算有诈,吾自破之!”
张既虽然也是有能力的将领,但在颜良眼中,还不够分量。
“张既小儿,那里跑!”
颜良诠释了什么是勇冠三军,他单驱骑,杀入秦军阵中,直奔张既而去。
当啷~
张既只是抵挡了一招,就被劈下了马。
亲卫一拥而上,这才救了张既性命。稍后一场混战,失去大将指挥的秦军不敌颜良部。
一日后,秦峰本部。
“报……,主公,张既将军传来消息,颜良急袭了他的本部大营!”
“结果如何!”秦峰急忙问道。
随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张既虽然成功诱敌深入,但颜良武勇过人,先伤了张既,因此围杀颜良的计划还没有真正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秦峰一拍桌子,叹息一声,又唏嘘不已道:“若典韦和许褚没有在偷袭中受伤,此番围剿颜良易如反掌。”
典韦和许褚在前番的游击战中,被挖陷阱、躲在地道里偷袭的颜良、文丑所伤,现在还没有好,都在济南郡城养伤。
秦峰又道:“颜良虎将也,能力还在高览之上,我这里没有能够与他对敌的人。如今张既又受伤,竟然已经无将可用。”
秦军猛将如云,竟然无将可用了。
这也是北约抱团,秦军需要多线作战所致。
俗话有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战争中,虽然士兵的数量是将领的万千倍,但将领挥的作用和万千士兵是一样的。
没有领军大将,这仗怎么打?
秦峰翻看军事部署,各部大将或距离远,或是战况胶着不能轻易调动。
其实秦峰还有许多将领可以调动,但似周仓、廖化、孙礼等将,明显和颜良不是一个级别的。这要是怼上了,砍不了颜良,只有被颜良砍的份。
“这可怎么办?”秦峰愁眉不展。
这时候,贾诩说出来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