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下日耳曼地区的巴达维部落,原本就只有两万五千日耳曼战士而已,在派出三千名战士增援美因茨部落以后,巴达维部落就只剩下两万两千名战士了,而对面的不列颠蛮族却有六万六千大军!
巴莱纳斯所代表的不列颠蛮族势力,给了下日耳曼地区的巴达维部落以极大的军事压力;尤其是这些不列颠蛮族的军队还正在集结当中,无论他们的进攻对象是谁,都足以让巴达维部落警觉了。
巴达维部落的首领伊特里留斯与上日耳曼地区的特里尔部落首领黎克伯吉斯也是有了密切的联系,两人一起就如何防御不列颠蛮族和高卢蛮族有可能的进攻而协商;本来这两个人也没有觉得不列颠蛮族和高卢蛮族会主动进攻自己的,但悲歌死士提供的情报却让他们看到了危机所在。
无论是拥有六万六千大军的不列颠蛮族也好,还是迅速扩军至五万之众的高卢蛮族也罢,他们的举动确实是影响到了整体局势的发展,让身为日耳曼蛮族的巴达维部落和特里尔部落不得不防。
想要防备不列颠蛮族和高卢蛮族的进攻并不难,只需要在边境地区集结数量足够多的军队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了,那么这些集结在边境地区的军队就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了。
相比于特里尔部落的雄厚实力,巴达维部落有限的实力限制了他们能够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队数量,也令他们无法兼顾好边境地区和后方的本土地区;为了解决巴达维部落实力不足的问题,特里尔部落也决定在这方面帮助巴达维部落。
特里尔部落的首领黎克伯吉斯决定,特里尔部落的三万五千大军中,会有两万最精锐的日耳曼战士驻守在与高卢蛮族阿莱西亚部落的边境地区,剩下的一万大军则驻守后方充当援军。
至于被抽调出来的那五千特里尔部落的战士,特里尔部落和巴达维部落将以这五千人为核心,新招募一万五千战士,组建一支两万人规模的机动部队;这支机动部队的驻扎地区就是上日耳曼地区与下日耳曼地区的交界地带。
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随时增援巴达维部落,或者增援特里尔部落;巴达维部落的两万三千战士,会在这支部队建立以后,抽调精锐的两万名战士前往边境地区驻守,只留下三千名战士守卫后方本土。
假如真的发生了不列颠蛮族悍然对巴达维部落发起进攻的话,在边境地区两万巴达维部落战士拼死抵抗的同时,这两万人规模的机动部队也会迅速增援巴达维部落。
就算是特里尔部落和巴达维部落同时遭受到了敌人的进攻,机动部队也必须优先增援巴达维部落;毕竟,特里尔部落的实力还是远强于巴达维部落的,而不列颠蛮族的实力又比高卢蛮族的阿莱西亚部落强悍的多,巴达维部落确实比特里尔部落更需要这支援军。
除非在巴达维部落没有遭受任何进攻的前提下,而特里尔部落又遭受到了敌人的悍然入侵,这支机动部队才会迅速南下增援特里尔部落;否则,这就是为增援巴达维部落而组建的两万战士。
有了这样一支机动部队的存在以后,巴达维部落和特里尔部落之间的联系就更为密切了,巴达维部落也暂时放松了自身的高度紧张;有了这样一支军队的存在,对巴达维部落而言的确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最起码让巴达维部落的首领伊特里留斯心里有了很强的信心。
可惜的是,巴莱纳斯和布雷努斯的联合让特里尔部落与巴达维部落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起来;四万六千不列颠蛮族大军,可不是巴达维部落的两万大军可以抵挡的,毕竟不列颠蛮族大军的战斗力可不弱于日耳曼蛮族,数量上更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巴莱纳斯亲自率领的不列颠蛮族大军越过边境地区向下日耳曼地区发起了进攻,驻守在边境地区的巴达维部落两万战士立即发起了猛烈的反击;日耳曼蛮族的战士与不列颠蛮族的战士,在下日耳曼地区的丛林中展开了血腥的厮杀。
巴达维部落的战士们也都是精于丛林厮杀的日耳曼战士,而巴莱纳斯麾下的不列颠蛮族战士们,在战斗意志方面却是丝毫不逊色于日耳曼战士;双方之间的激烈厮杀也算是棋逢对手了。
而巴达维部落的首领伊特里留斯则是在收到不列颠蛮族入侵的消息以后,立即向距离战场不远的机动部队发去了求援信;希望机动部队的两万大军可以迅速驰援巴达维部落。
就在巴达维部落遭受不列颠蛮族强势大军入侵的时候,高卢蛮族的阿莱西亚部落,也是在其首领布雷努斯的率领下,四万高卢蛮族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了上日耳曼地区。
特里尔部落的两万精锐之师,可不是区区四万高卢蛮族战士可以随意击溃的存在,尤其是这两万特里尔大军中还有整个特里尔部落最为精锐的日耳曼狂战士坐镇;有了这些堪称无敌的狂战士充当主力,特里尔部落的其他两万战士就可以发挥出更为强悍的战斗力。
布雷努斯亲自率领的四万高卢蛮族战士,在入侵上日耳曼地区的当天就遭遇了特里尔部落防守部队的强力反击;以数百狂战士为先锋的特里尔反击大军,在边境地区少有的平坦地带就对入侵的高卢蛮族大军发动了全面反击。
两万特里尔部落的精锐日耳曼战士,与阿莱西亚部落的四万高卢蛮族战士之间,厮杀了整整一天;在狂战士们的疯狂搏杀下,阿莱西亚部落组织起来的四次攻击都被击溃,甚至就连布雷努斯本人亲自组织的全力进攻,都在日耳曼战士们的拼死反击下被击败。
仅仅是这第一天的战斗,特里尔部落的大军就付出了将近四千人的阵亡代价,五分之一的兵力就此损失;而布雷努斯亲自率领的四万高卢蛮族大军,则是付出了八千余人的伤亡代价。
虽然双方的伤亡代价都是其总兵力的五分之一,但高卢蛮族的五分之一可比日耳曼蛮族的五分之一多了整整一倍;惨烈的战斗,让高卢蛮族战士们的士气下降的很厉害,毕竟阿莱西亚部落已经一百多年没有主动进攻过日耳曼蛮族了,气势上就先天不足。
接下来的三天内,阿莱西亚部落的大军又数次与特里尔部落的日耳曼战士们交战;双方都是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伤亡代价,特里尔部落在边境地区的大军也由两万之众迅速下降的只剩下七千左右的兵力,而阿莱西亚部落的大军更是损失了超过两万大军!
在第四天的时候,特里尔部落的首领黎克伯吉斯亲自率领的一万援军也赶到了边境地区;有了这一万生力军的加入,和部落首领黎克伯吉斯的亲自指挥,拥有一万七千大军的特里尔部落立即就发动了反攻,而布雷努斯却只能勉强迎战。
双方于边境地区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厮杀,超过四万人的蛮族战士们在各自部落首领的命令下拼命搏杀,全然不再思考其他的任何事情,都只是将杀死眼前的敌人当做是自己唯一的事情。
这一场日耳曼蛮族与高卢蛮族的厮杀还是一如既往的以日耳曼蛮族的大获全胜而告终了,最终逃回大高卢的阿莱西亚部落战士不过五千余人而已,而特里尔部落的大军也只剩下一万三千人了。
从高卢蛮族的四万大军入侵,到只剩下五千余众溃败而走,仅仅是过去了五天的时间而已;特里尔部落为此付出了一万七千战士阵亡的代价,而留下的却是将近三万敌军的尸体和五千俘虏。
对于俘虏,日耳曼蛮族的战士们自然是暂时看押了起来,至于具体怎么处置等到战争结束再说吧;被彻底击败的高卢蛮族阿莱西亚部落短时间内都不可能发动再次进攻了,黎克伯吉斯也可以在留下五千战士继续守卫边境地区以后,亲自率领精锐的八千战士驰援巴达维部落了。
此时,巴达维部落的两万大军已然被不列颠蛮族的四万六千大军彻底击败了;巴莱纳斯只是付出了六千人左右的阵亡代价,就消灭了超过一万人的巴达维部落日耳曼战士,剩下的那七千左右的巴达维部落战士就在机动部队的配合下,一起撤往了巴达维城。
巴莱纳斯的大军则是对撤退的日耳曼蛮族战士们展开了全面追击,一路抵达巴达维城以后,巴达维部落的首领伊特里留斯就亲自指挥着三万日耳曼蛮族战士与巴莱纳斯的四万大军开始了厮杀。
黎克伯吉斯并没有指望着边境地区的五千战士就可以防守好上日耳曼地区,他在自己率军驰援巴达维部落以前已经在后方招募了两万战士正在训练之中;一旦训练完毕以后,这两万战士就将增援边境地区的那五千战士,也可以确保上日耳曼地区的绝对安全了。
上日耳曼地区和下日耳曼地区陷入高卢蛮族与不列颠蛮族的联合进攻之下的时候,阿格里狄古马特地区的战事也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日耳曼蛮族诸部落与尤利乌斯家族的战争,也是进行到了真正的决战时期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