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三皇子那边纳妾的闹剧,四皇子订婚倒是令人说不出个不是来。那王氏虽然孤傲了些,有才华却是真的。
三皇子越是喜欢韦氏,淑妃越是瞧不上韦氏,常常在登华殿里关起门来刁难她。尤其后来淑妃查明,当时的韦氏是在德妃送她的荷包打赏里头抽出一张字条来,这才知道了三皇子喜欢听琵琶曲,弹了一首琵琶就博得了三皇子的青眼。淑妃气得当场命宫人搜出韦氏的琵琶砸烂了,恨恨道:“德妃竟也敢在我身上打歪主意了!”
德妃是怎么想的呢?她知道淑妃不会放过自己。尤其李荣公主几日前还从吐蕃传信,言语间颇为凄苦,诉苦说吐蕃那儿气候恶劣,她已经得了头痛病。等淑妃将来掌握了天下,安能给德妃好日子过?
被逼得没法子了,德妃撸袖子开启干架模式。
却说阳朔九年的秋季,东海那边开海之举取得了不少成就,有两支说是从万里之外的土地上飘洋过来的皇室船队,踏上了周朝的国土。这个奏报报上去之后,李纯来了兴致,因为其中一支船队是波斯帝国八年前曾出使周国,位于周国西侧万里之外的强盛帝国。
而且令李纯震惊的是,八年前人家走的是陆路,跨越了死海和沙漠,翻过昆仑山脉,从玉兰关进入周国。今天这群家伙们走的是海路,奏报上说,他们是绕过了一个巨大的海峡,一路向东行驶,不知不觉就飘到周国来了。
李纯深感这条“”不简单,通过海岸线能够结交到的盟国,或许比他往西北角那块大沙漠里发展要多得多了。
于是阳朔九年八月,皇帝再度南巡,除了随行的几位重臣之外还带了大批造船工匠和水手,架势比两年前更壮大。
皇帝离京,照例是太子与宰相、文臣们监国,皇后辅佐。
与从前不同的是,如今皇后和太子的关系颇为微妙。
皇后手里有凤令凤印,淑妃一时半会倒不敢有动作,虽然她想皇后身底下的那个座都快想疯了。太子李仁不怎么聪明,但在几位臣子的辅佐下,又兼没发生什么大事,他还干得有模有样地。
朝政上头毫无波澜,不过这个国家这一年最大的风波,却不是因着朝政。
八年九月初十,御史上书奏皇后与已死的昭王有私情,所谓的铁证是皇后在昨日重阳宴上所做诗词中的一句“日月辉泽,我心将往”。
只有八个字。张御史解释道:日月,就是昭的释义,皇后是在缅怀昭王,所以一定有私情。
太子李仁负责处理此事,朝中以刘丞相为首的翰林官员指责张御史捕风捉影污蔑皇后,当处以极刑。然而另有不少文臣以为这句诗的确有暧昧之处。
与此同时,淑妃拿着太子手令秘密出京,至武夷山恳请太后回宫。张太后在昭王死后心灰意冷、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知淑妃用了什么法子,竟然请动了太后。张太后在一月之后很突然地出现在太子临朝的龙椅之后,垂帘听政,令满朝文武瞠目结舌。
张太后不为别的,就是作为长辈、作为皇后的婆母,来处理“通奸”一案。太后在朝堂上亲口念出这个难听的词的时候,许多人都傻了。他们明白且震惊于太后的态度,不过是八个意味不明的字,堂堂皇后,何至于此?
然而张太后随后拿出来的东西堪称惊悚。那一日,她命皇后与她一同上朝,在当众从昭王遗物中拿出了一块半月形墨玉佩后,她对皇后说:“请把你脖子上那穿着红线的东西,也一并拿下来。”
皇后静坐不语,太后身侧的嬷嬷强拉了皇后,从她脖子上拽下来另一块玉佩半月形的白玉,与昭王那块墨玉合在一起,严丝合缝。
满朝哗然,立即有性子激进的老臣喊道:“赐死皇后!这是滔天大罪!”
皇后是皇帝的正室,没有皇帝下旨,连太后都没有资格处置皇后。然而在臣子们的激愤下,皇后还是被囚禁甘泉宫。淑妃奉张太后命,在三日之后趁夜将匕首、白绫、毒酒三样东西送进甘泉宫,对皇后道:“虽然没有办法定您的死罪,但出了这样羞愤的事,相信您也没有脸面苟活了吧。这些东西,都是给您行方便的。”
皇后没有回答。
淑妃冷笑着告辞了。
“娘娘,您真的会自尽吗?”在淑妃的身后,一个送膳食的小宫女擅自留了下来,转身对着皇后问。
皇后看清她的面容,忍不住皱眉道:“混进来做什么?这个时候,你不应该再来甘泉宫了。”
那位宫女赫然就是赵宝音所装扮的。她垂头叹一口气:“宫中的侍卫大多听命与您而不是太后,我混进来倒是不难,只是我很担心您。娘娘,您知道淑妃是怎么逼死金岚儿的,她现在就是在故技重施。”
皇后便笑了:“我又不是金岚儿。她们真以为这样就可以杀我吗?不过赵嫔,你今天也算来对了,我有一句话必须要告诉你请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的处境比我更危险。我这个样子,暂时没办法帮你,但希望你不要掉以轻心。”
赵宝音猛地抬头,眼睛里的神色颤抖着,似乎不可置信。
皇后道:“快走!”
她抿一抿嘴唇,拔腿跑了。
赵宝音回宫后仔细地回想两月以来发生的所有从皇帝离宫,到现在。是的,皇后说得对,淑妃不会放过这个对自己动手的好机会。
但,刀子会藏在哪里呢?
难道也给她扣上个私通的罪名?不太可能,她没有什么“两块合一块”的玉佩供人陷害。而且她曾患有肿瘤,进宫之前是没法和人通奸还留下野种的。进宫后每个月的彤史、饮食起居都有记录,只要没做过,就难出纰漏。
毕竟这后宫各处都很公正严明,六局管事都是皇帝心腹,不会出现“寝殿里突然被塞了不好的东西”、“彤史被某女官恶意篡改”之类的种种。
即便如此,她还是紧张地失眠了好几个晚上。因着精神头不好,七皇子一个奶娃娃还心思细腻地很,比大人还灵敏地感觉到了宝音的焦躁。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七皇子在秋冬交替之际病倒了,一天到晚头痛打喷嚏喉咙发炎。婴儿感冒是会要命的,宝音初为人母还没什么经验,一时吓坏了。
于是她更睡不着了,白天饮食也没有胃口,很快和七皇子一样得了风寒。她干脆缩在自己宫里不出门了,抱着七皇子喂药喂饭。静嫔来探望她还被她拒之门外,她想着如果自己真的被淑妃弄死了,可不好把人家静嫔也牵连进去。
阳朔九年除夕夜,张太后在宁寿宫设宴,请了些皇亲贵胄和肱骨大臣。皇后还待罪听候发落,张太后的心情却没有受影响,在筵席上笑着与众人敬酒,慈爱地召皇子们上前说话。台下臣子窃语不断皇太后从昭王死了后就跟心死了一样,如今反倒活过来了?
就在众人酒酣之时,太后正了神色,肃然道:“皇后之事该做个了断了。”
下头一群人心道:好好地过个年,你提这破事儿做啥啊。不会等过完了年再说?
不过张太后显然有些急切。她朝众人道:“皇后之罪有辱皇室尊严,若不及早处置,恐传出去为天下人耻笑。然而皇后王氏百般狡辩、不肯认罪自尽,哀家也没有办法。”
有一六部郎中道:“不如快马加鞭奏禀皇上,请皇上尽快赐死王氏。”
太后摇头道:“皇帝最近跟着船队出海,在海面上,轻易找不着人。”皇帝有没有出海她并不知道,但她也不会傻到真的去奏禀皇帝!这么十多年了,皇帝的心不都是偏着皇后的吗!况且这一次的事,也根本不是皇后真的有罪……
“那么,微臣等愿意联名请命,令皇后自尽!”那位郎中跪下来磕头:“皇上离宫,宫中就发生这样大的丑闻,实在该尽早令王氏伏法!若是百官一同上奏的话,王氏必死无疑。”
对,那些被逼退位的皇帝,就是因为他们的对手收拢了所有的官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退也得退了。
这位臣子磕头正嗑得起劲,紧闭着抵挡冬日风雪的殿门突地滑开,有一女子平静孑然的声音:“本宫已经被废了吗?竟不知身为皇后,在臣子之中竟已被口口声声称呼为‘王氏’。”
“王……皇后娘娘!”座次距离殿门最近的,赫然是两月之前最先挑起风波的张御史。在那一瞬间,他看到皇后身上墨金色的凤袍与不怒自威的容颜,恐惧终于压过了大义凛然。他软了膝盖,对这位被他骂做的女人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