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张宏曾经脑中设想过很多种可能,猜想光明教会到底会来讨要哪两件东西,现在薇丝娜一说出自己“魔龙”二字,张宏就知道她们是来讨要什么了。
如果是其他东西张宏还能硬气一点,但一说到魔龙张宏里外里都透着一股亏心劲。不过就算再亏心,底气也要撑起来,于是便继续听薇丝娜讲了下来去。
“封龙五斗士的故事相信张宏先生你也听说过,不过你又知道这个故事所发生的背景和魔龙的真实身份吗?”
对于这种一开头就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张宏还真不知道故事发生的事件和背景于是便说道“:愿闻其详。”
“这封龙五斗士所封印的魔龙名叫亚罗波尔克·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布莱克(以下简称布莱克),是天地之间孕育出来的最后的一位也是现在仅存的一位古龙神,当年第四次诸神之战便是这位古龙神挑起来的。而这场诸神之战的起因就是因为以人类为首的人形神明日见增多,而像布莱克这样的古神手中权利被日渐削弱。所以布莱克便四处宣扬他的“**”理论,最后连同神界中的大部分古神与人形神明为首的新神爆发了第四次诸神之战。”
张宏内心os:难道当年第四次诸神之战真正的起因不是因为以天启学院的初代校长天启战神为首的一系列靠自身修炼成为神明的新神威胁到了像你们家真神那样的靠信仰成神的古神,才爆发了第四次第四次诸神之战吗?而且听你这么一说怎么感觉布莱克才是一切的罪魁祸首,就好像当年你家真神在诸神之战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参与到对人形生物的打压似的。
不过张宏到没有揭人老底的习惯,而且人家说的也不完全是假话,而且这其中的要害人家说的也很清楚。
“也就是说一但魔龙布莱克重获自由,那么对于拉泽姆斯世界所有的兽人、精灵、矮人、海族、人类等所有的人形生物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喽?”
看到张宏这么快就想通其中的关键问题,薇丝娜刚想进入正题向张宏讨要红斗士腰带和封龙台,却听到张宏紧接着开始询问起了一个有些特殊的问题。
“既然布莱克是造成第四次诸神之战的导火索,而且还是战败方,那么按理来说他不应该被诸神斩杀吗?怎么到最后还搞出来个封龙五斗士来将布莱克封印。斩草要除根的道理你们没有理由不清楚,为什么还留他一命造成日后的灾难呢?”
对于真个问题其实张宏早就想知道答案,为什么故事中大魔头到最后都是被主角们封印起来,然后等待着下一个作死的人将他释放开始新一轮的故事。
对于这个疑问至少是在布莱克这还有一个答案的,按照薇丝娜的说法,之所以布莱克能蹦跶这么久完全是因为人家的实力摆在那。在诸神之战末期逐渐走入绝境的布莱克在重重压力下竟然半只脚踏入了一个比诸神更高的境界。虽然不太清楚那是个什么样的的境界,但至少让半只脚踏入的布莱克有了一些那个境界的特征。这些特征虽然不能让布莱克可以纵横无敌,但至少让他的生命特征发生了改变。
从此以后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生灵还记得布莱克的名字,还有生灵在讲述着他的传说,那么布莱克便是不死的,并且还可以不断的从中汲取力量。
所以要想彻底将德威来杀死便要将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痕迹都抹除掉,可是这样又谈何容易呢?别的就不说作为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位古龙神,哪怕当时的布莱克已经成为了反面人物也是所有龙族的老祖宗,作为最重视血统的种族,那些龙族可做不出数典忘祖的事,而且那些龙族的新龙神也不是吃干饭的,真要闹起来估计这诸神之战又要继续打下去了。
所以最后诸神只能在诸神之战后合力将布莱克打入拉泽姆斯世界并剥夺了他身上的大部分神力,然后由当时最强大的五位神明出手培养出了当年的封龙五斗士用来对付已经失去大部分力量的魔龙布莱克。
最后五位神明又连同数位制造之神一同制造出了封龙台交给封龙五斗士来封印布莱克。
由于当年的封龙五斗士实力最强的也不过是一位半神,完全符合包括新龙神在内的所有神灵签下的停战条约中不得在拉泽姆斯世界动用神明级战斗力的要求,所以新龙神们虽然心有不甘但以无可奈何。
之后诸神又将封龙五斗士的故事在这拉泽姆斯世界中大肆传播,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反向削弱布莱克的力量,让他可以被封印的更久。
并且为了让封印变的得更加稳妥,诸神便让当初的封龙五斗士将封龙台藏密起来谁要不要告诉,并且在这之后包括当初指引封龙五斗士的神使、封龙五斗士本尊、以后五位神明的本尊都一同删去了关于封龙台的所有记忆,并且让封龙五斗士的传承就次断绝,完全不给布莱克的那些遗老遗少任何可乘之机。
当然在周密的部署也会有出问题的地方,就像现在这布莱克不就是被放出来了吗,虽然短时间内他蛰伏了起来让人类、精灵、矮人、海族这些人形种族的教会都找不到他的踪迹,但所有人都知道布莱克是不会就此罢休的。
所以当年的五位神明便留下了一个应急预案,这个应急预案就是五位神明在拉泽姆斯世界中各自留下了一件圣遗物,而这件圣遗物由于是神明留在拉瑟姆斯世界的信物,势必会与各自己的信徒选出专门的人员进行保管。一旦布莱克逃出封龙台的封印,这五件圣遗物就会产生感应,并让专门供奉这件圣遗物的信徒成为神使指引着他们找到自己相应的封龙斗士,并在此之后帮助封龙斗士获得各自的传承,最后将布莱克再一次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