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李密善于做檄这事大伙也都知道,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便是他以“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来指控杨广的十大罪状,掀起了隋末天下的烽烟。,
不过,根据后晋赵莹主持编修的旧唐书卷五十三列传第三所说,当初这篇讨伐杨广的檄文并非李密所作,而是由祖君彦代笔,因此到底真相如何恐怕也就只有对史学感兴趣的人才会去研究了。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天凤二年的十一月初五这天,李密以当朝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的名义向天凤军下达了宣战檄文。
檄文秉承了他一贯的风格,洋洋洒洒五千多言,并且在东拉西扯一通之后,提出了三个非常过分的要求第一就是天凤军“应该”立即交出当朝萧太后不过没提杨浩的其余的人第二是黄天凤“应该”立即接受朝廷的招安第三是天凤军“应该”交出全部地盘,然后全体人员马放南山,解甲归田。
不过嘛!对于黄娜和天凤军全体官兵而言,李密的这份檄文自然是完全没有什么鸟用的,须得知道当初他李密伐杨广的檄文也不过三千五百言而已,可又有什么用呢?
檄文写得再好,也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最终杨广是给宇文化及弄死的,而不是给檄文弄死的!
所以当日黄娜就给了回信,简简单单就四个字“明日决战!”
回信送到隋军大营,李密看了之后据说差点掀了桌子,他虽然手下浩浩荡荡有几十万人,可目前完全刚刚安顿下来并处在刚开始编练的状态,别说拉出来打仗,就是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出营站个阵列恐怕都会出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可能有胆子跟天凤军决战呢?
一时间,李密可是完完全全自己给自己来了一把所谓的“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弄个檄文出来不过就是为了表态而已,可檄文是自己亲手下的,如今天凤军做出了正面回应,并且提出了决战的要求,你总不能就这么认怂对吧?
思来想去,李密只得命人敲响热÷书将鼓,把全军将领还有联军统帅杨春都唤了来,然后把黄娜的回信与众人看过后,便自道“明日,我等便做过一场就是!”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尚未等到翌日,当夜便有呼啸北风突兀而来,至凌晨时便有鹅毛大雪扑面而至,至次日的清晨,地面积雪便有二尺余。,
待得辰时将至,天凤军这边倒是主动派来信使,提出今日雪大不利阵战,提议待雪停清理出战场之后再战,对此李密自然满口答应。
可随后的十数日间,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直到十一月的二十二这日之后,天色也才稍稍放晴。
然而,天色刚刚放晴,也就在两军摩拳擦掌整装待发的时候,一支来路不明的军队却是突然出现在了黎阳的东南方,并在卫南县左近停了下来,经斥候趋近探查也才发现这支部队正是当初黄小刚在彭城放走的司马德戡一伙,想不到他们经过数月辗转如今尚余千左右的人马。
因为司马德戡的出现,这黎阳城前局势也就稍微复杂了一点,天凤军阵列在北坐拥黎阳仓城和县城,隋军在西南以卫县为中心,联营绵延约十里,而司马德戡的千人马也在卫南县外落脚筑营,是敌是友难以明辨。
不过,对于司马德戡这支区区不足万人的队伍,李密显然是不会放在眼里,加上司马德戡本是弑杀先帝的叛逆,若非雪天路滑不便出兵,恐怕他会在第一时间派出部队进行剿灭。
而对于天凤军这边而言,虽然有些意外,不晓得司马德戡为什么会领着队伍走到卫南来,但人既然来了,也不好撵人家走对吧?
便派了使者前往司马营中,看看他有什么说法没有,不过根据使者反馈得知,司马德戡军中人马皆疲不说,看起来还缺衣少食,甚至军马也剩余不多。
而根据司马德戡自己说来,自从彭城西行以后,一路上他的部队遭遇了各路义军的围追堵截,在韦城附近更是遭到瓦岗军余部的连续袭击,若非碰上大雪遮蔽路径,才使得他们能够遁着风雪北逃至卫南。
见他们这帮人都这么惨了,黄娜倒也不准备落井下石,并且看这帮人来到卫南后并未攻打县城和劫掠乡野,反倒是能够控制住军队不曾扰民,倒也对司马德戡这个人高看了一眼。
听闻他的部下缺衣少食并且人马疲惫,便干脆命人给上送去了千石粮秣和千匹粗布权作犒军,唯一的要求就是雪停之后尽快离开黎阳,不然两军决战波及他们可就得自认倒霉了。
接下来就是等了,等明日天气晴好、等明日雨雪消停,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结果这一等时间又匆匆来到了天凤二年的腊月,也不知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还是老天故意不让这场决战提前打响,直到进入腊月中旬天气也才总算开始稳定的放晴,可气温却是降到了至少零下二十来度的样子。
在这样的一个温度条件下,别说什么融化积雪清理战场开战了,就是生存都有些困难,李密的瓦岗军还有杨春领来的洛阳青壮虽然在开拔的时候都穿着冬衣,但这个时候的古人那懂得什么对抗低温严寒的办法,自然也就扛不住如此严寒,而在道路冰封的情况下,撤也撤不走,物资也难以运送过来,自然冻死冻伤无算。
一见如此的状况,黄娜也是坐不住了,虽然在原计划中,一旦开战李密的部队至少也要消灭三分之二,可却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和放任他们冻死在冰天雪地里呀!
于是黄娜便也下令,从黎阳仓中紧急调拨了饲草五万束和柴薪两万担紧急送往隋军营地,并且还派出一个教导营前往隋营,教导他们修建一种名为“地窝子”简易窝棚来让士兵躲避严寒。
同时也没忘了卫南的司马德戡,也送去了饲草和柴薪并且派出教导排帮组修建“地窝子”同帮助他们渡过这场突如其来的寒冬。
结果时间又一晃,待得天气终于渐渐回暖之时,便已经是天凤三年的二月了。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