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凤舞隋末 > 第二百七三章 开海

第二百七三章 开海

    有关于开海的事情,实际上一早黄小刚私下也跟房玄龄和范炯提过,但两人的反应出奇一致,不相信海洋之外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可供驰骋。

    实际上,倒不是隋朝人对海洋的认知普遍浅短,而是黄小刚遇人不淑,遇见的房玄龄和范炯正好对海洋一窍不通,手下也没有几个认知海洋的能人。

    从对海洋的认知上来说,虽然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对海洋方向的经略,不仅极大地巩固了秦汉以降奠定的“6海一体”格局,更是将对涉海疆域的统驭向海洋延伸,纳入整个王朝治理体系,影响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

    事实上,以杨坚为主的隋朝君臣对开海是做了充分准备和精密筹划的。完成武力统一后,杨坚便迅着力于密切南北在各个领域的联系,对原统治核心的江淮地区和情势较为复杂的岭南地区,予以重点经营;尤其是构建贯通南北的6、海、江交通网络,加大对重要港口及沿线的管辖建设力度,为促进持续深度融合提供了战略支撑。

    当时经过充分酝酿,隋文帝开皇八年(588年),就曾部署八路大军、约五十余万兵力,分东西两个战区(东部为主战场,目标直指建康),6、海、江三路并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攻灭陈朝;随后将战线推至情况复杂的江南及岭南地区,以武力威逼、政治招抚相结合,平定江南豪强世族残余势力的叛乱,清除岭南冼夫人集团的割据势力;把精简高效的州县两级制引入南朝故地,通达政令军令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对沿海重要港口及其辐射区域的管辖,形成了东部以江都(今扬州)、余杭(今杭州)、会稽(今绍兴)为核心,南部以南海(今广州)为核心的两大区域,成为整个王朝海上交通及经贸的重要基地。

    不过杨广掌权以后,虽然江淮及岭南涉海郡已多达十九个,势力范围已深入南海腹地,可偏偏杨广却忙着大造行宫和运河,把力量都用在了开凿广通、通济及永济等重要河渠,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及钱塘江五大水系,沟通了内6运输水系与沿海区域的联系上。

    当然也不能说这样的建设有什么不对,修建运河的目的是构建了一条纵横南北的繁荣经济带,并且运河建成后这个目的也的确达到了,只是隋朝最终被小小的高丽拖垮也是没人想到的事情。

    此外,当时的隋朝到底还是有人视野开阔,已经知道了世界之大,在《隋书》上便记载了“东夷”及“南蛮”列传,而当时隋王朝与周边政权交往中比较重要的有高丽、新罗、百济、倭国以及林邑、赤土等;如开皇初年与高丽建立朝贡关系,维持了东北方向相当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在杨广“求访异俗”的授意下,主动与流求(或为今台湾岛)的三次直接接触,虽以“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自尔遂绝”告结束,但对东南方向相关岛屿的探索,为后续李唐王朝建立实质性管辖权打开了局面;再如大业三年(6o7年),倭国派遣使团求学佛法,杨广安排裴清进行回访,经由朝鲜半岛西岸、至珍岛,过对马岛、一岐岛抵达北九州,了解了沿线各国基本情况,这条线路后来也成为通往日本诸岛的主要航线之一。

    南海方面,隋文帝于仁寿末年,遣兵万余讨伐多年不贡的林邑(今越南南端)、重建朝贡关系的同时,打开了通往东南亚诸邦的海上环线,实际产生的影响已覆盖周边十余国。

    可惜的是,因为高丽既已受封却又与南陈暗中勾连的情况,先是以玺书训诫;后其又领靺鞨骑兵万余入寇辽西,文帝方才决意兴兵三十万予以讨伐,虽因军中疾疫止步辽水,但震慑作用已成,旋即收兵。

    至大业三年(6o7年),杨广觉高丽私通突厥启民可汗,遂令其使者转达“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若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之意,直至大业六年(61o年)高丽仍不为所动,由此开始筹备征讨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