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诗情将他轻轻放好后,这才掀开车帘,对另外一辆才到的马车上的青木。
“青木,你旁边赶牛车的是大司农府的柳伯母,你和我娘,跟着她去白府。这段时间,让我娘暂时住在那边,你护着点。”
“是,小姐”
青木虽然要和香桃分开,但想到自己的责任,便欣然接受。
其实他在看到颜诗情的时候,心下很是激动。
终于,他不用在做白府的管家兼厨子还有护卫了,终于,他再也不用为了府上的开销用度发愁了。
马车中的骆娇恙,在听到颜诗情的声音后,心下愧疚难当。
如果她一开始,跟着霍依依来京城的话,怀瑾那孩子,也不会变成如今这样。
诗情,怕是心中也恼着她吧
想到这,纵然她心中很是想诗情,却也不敢掀开车帘,看她一眼。
颜诗情知道她娘就在马车中,见她没反应,眼眸转了一下后,道:“娘,你在里头吗”
骆娇恙听到颜诗情的声音,听她还愿意开口喊她娘,瞬间眼眶一热。
颜诗情看没动静,又喊了一声:“娘,你不舒服吗”
她这话一落,马车的车帘就被掀起,同时一颗脑袋从马车厢中伸出。
骆娇恙的视线,在触及到颜诗情时,突然眼眶一红,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直往下落。
“诗情,对不起,对不起”
她越说泪水越落越急,心下得愧疚,在这一刻爆发。
天知道,她在看到怀瑾那蔫巴巴的神情后,心下多难过。
在得知他发热后,她更是心急如焚。
可她纵然生过诗情,也没养过,根本就不知道那么小的孩子,她该怎么办,只能按着自己的想法来。
好在怀瑾那孩子现在没事,要不然诗情怕是要恨死她。
颜诗情看到这样的骆娇恙,心中很不是滋味。
在知道她娘不同意小念安跟着来京城时,她心下是有怨怪的。
她真的很怕小念安会因为她娘,最后陷入什么危险,自然也怕她娘回头会出事。
不过站在她娘的角度上想,其实也能理解。
她娘什么都不知道,对于不让念安来京城,也只是她下意识的行为。
可理解是一回事,事实摆在眼前又是另外一回事。
索性这次没出什么意外,念安也还好,她不希望有下一次。
当然,要是她娘能对她多一分信任,那是最好。
骆娇恙看自己出来后,诗情的面色有些复杂,更是不再说一句话,心下更是难过不已。
因这气氛,不管是两辆马车上的人,还是牛车上的柳氏,又或者是楚玺玄和江钱氏的人,都不敢说一句话。
半晌后,颜诗情悠悠地叹息一声:“娘,你别哭了。不管遇到什么事,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有时候只会让人觉得厌烦。”
骆娇恙听到这话,浑身一僵,眼角挂着泪水,就这么直勾勾地望着颜诗情。
“娘,我希望你能对我的信任多一分,下次莫要再出现这样的事了。我既然敢叫念安来京城,就是做好了准备的。先前我让你去榕城,也是有我的考量。不过既然来了,那就去白府那边先住着吧。”
此时的骆娇恙,哪里还有说不好的道理。
只要一想到,丁北瑜可能知道她没死,到时候和苏子宁会派人来杀她之类的,她就恐慌不已。
要是怀瑾那孩子真的跟她回去,最后的下惨会如何,她都不敢想象。
想来,诗情是早就知道这样,怕她会担忧,所以想借着让怀瑾这孩子去京城的名义,也让她一道过来。
便是不去,至少留在榕城,也会安全一些。
可她却是只想着自己所想的,差点害了那孩子。
是她错了,是她想偏了。以后她不会在这样,一定会听诗情的。
颜诗情看她不说话,只是狂点头,便继续道:“娘,你现在带着青木,和柳伯母先去白府的庄园待几日,之后跟着她一起进京,就住到白府去。等我这边的事,差不多了后,日后你就回郡主府来住。”
“嗯”xdw8
骆娇恙眼眶依旧带着泪花,听到这吩咐,继续点点头。
颜诗情看她娘这边也没问题了,便对柳氏道:“柳伯母,我娘就麻烦你了。回头我娘的一切吃穿用度所需的东西,我会让人送到白府去。这几天我不便去拜访,劳烦柳伯母替我和白祖母问一声好。”
“成,你先忙”
柳氏是个爽快之人,说完这话后,便驾着自己的牛车,让青木赶着马车,慢悠悠地跟在她身后。
颜诗情所在的马车,因有念安在,虽然赶得不快,但怎么也要比牛车快上不少。
不多时后,便和身后的马车距离越拉越大,直到不见踪影。
马车京城,已是第二日的傍晚。
因马车挂着牌子是宁国公府的,故而京城时,无人盘查。
而小念安这两日来,许是因为跟着娘亲的缘故,精神渐渐得好了起来,连带着,也越发的粘着她。
马车从侧门进了宁国公府,早已得知消息的安乐长公主亲自带着贴身丫头和婆子,候在马厩处。
等颜诗情抱着念安下车时,她老人家的眼睛盯着念安看了一会儿后,随即脸上露出一抹灿烂地笑容。
“好,好,我大楚有后了”
安乐长公主说完,也不等颜诗情行礼,便亲自上前扶着颜诗情,眼睛始终没离开过念安。
这孩子长得有三四分像皇兄先帝,一看就是她楚家的血脉。
“诗情带着怀瑾,见过老太君”
颜诗情虽然被扶着,但除了不能行礼外,还是不忘问候。
“好,好”
安乐长公主说着,便伸手想抱小念安。
奈何还没黏够他娘的小念安见状,将头一扭,趴在颜诗情的肩膀上,显然不愿。
颜诗情看他这小性子,便轻声解释:“老太君,怀瑾一路奔波到这,受了不少罪,人也瘦了许多,眼下正是黏着诗情的时候,还请见谅”
她话刚说完,就连安乐长公主伸手点了点她的头:“你这孩子,就是太过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