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零九十 郭瑾非常欣赏陆议

一千零九十 郭瑾非常欣赏陆议

    郭瑾现在除了时不时回到皇宫之内接受郭鹏的耳提面命之外,还在担任一个县令的职位,治理一县之民。

    依靠他的小小团体,现在,他治理一个县已经相当熟络,没有什么生涩之处了。

    如何了解上级指令,如何贯彻上级指令,如何与基层的乡长、村长还有寻常民户做交流,郭瑾已经相当熟悉,已经不会感到疑惑。

    比如治理盐碱地的政令。

    从上级那边得到指示,过度使用水利工程引来的水浇灌土地会造成土地盐碱化,从而使得部分土地无法使用,降低粮食产量,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朝廷政令要号召大家在雨天的时候大量收集雨水,用干净的雨水浇灌土地。

    若是雨量不充沛的年景,则要求注重使用农田轮休耕作法,不重复使用一块土地进行耕种,给土壤积蓄肥力的时间。

    这样的政令并不算难以理解,但是兹事体大,事关农业生产,是官员最需要关注的大事。

    贯彻落实到地方,需要他亲自下乡进入村庄内,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指导和确认。

    把消息传递到乡长一级,然后和乡长一起去到村庄内,面对面和村子里的长官交谈此事,接着召开全体农户的宣讲大会。

    在宣讲大会上,面对那些只接受了基础扫盲教育、只认识一两百三四百个字而且没读过书的农户,郭瑾需要用最为干脆好理解的大白话与他们进行交流,回答他们的各种问题。

    平时写文章写政令的时候那种文绉绉的语句,是不适用于这种场合的。

    “地上流淌的水,水里面都有各种东西,大家都知道,水里面有鱼,有虾,这些都是看得到的东西,可水里面还有一些看不到的东西,别看它清澈,可有些看不到的东西,水里面可多了。

    这些东西咱们看不到,但是进到了土壤里,它就留下来了,水被庄稼吸饱了,或者被太阳蒸干了,可那些东西不会和水一起消失,就会留在土地里,慢慢的积存。

    一开始不多,可日复一日啊,这些东西随着水流进入土地,就积存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到最后,土地就会变成这个样子,就长不出来粮食了。”

    郭瑾拿着一块盐碱化的表面一片白的土块给农户们看,农户们看后纷纷点头。

    “原来是这个样子。”

    “以前还没想过为什么是这样子。”

    “变成这样子以后,那就真的不好种地了,啥都种不出来。”

    农户们三三两两交头接耳。

    然后郭瑾接着宣讲。

    “可能大家又要问了,不用水浇灌土地,那粮食又怎么能长出来呢?这问题啊,很好解释,水,又不是只有地上才有流水,天上不也会下雨吗?大家知道天上下的雨是哪里来的吗?”

    郭瑾提出了一个问题。

    农户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个大胆的农户喊了一嗓子:“指不定是天上的神人洒下来的!”

    又有一个大胆的农户喊了一嗓子:“你咋不说是尿下来的?”

    然后整个大家就开始大笑不止。

    郭瑾都忍不住的笑了。

    “好了好了,别笑了别笑了,听县尊说话!”

    该村村长捂着脸笑了几声,好不容易忍住了,然后制止了村民们继续哄笑。

    场面稳定下来之后,郭瑾就开始继续宣讲。

    “咱们都知道太阳能把水蒸干,能把地给晒到干裂了,但是被蒸干的水其实没有消失,而是被蒸成了水汽,飘回到了天上,等天上的水汽足够多了,再变成雨,下下来。”

    郭瑾这一说,很多人就面露疑惑之色,表示难以理解这样的事实,连那些村长乡长往往也不敢确定郭瑾说的就是对的。

    郭瑾丝毫不意外。

    “不信?你们想想,你们煮饭的时候,都要用到水,对不对?饭在蒸煮的时候,会冒那种白色的气,对不对?那气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水蒸出来的?”

    一个大胆的村民开口询问。

    “对了!就是水蒸出来的。”

    郭瑾笑道:“你们啊,回去试试,弄个罐子点火烧水,看看是不是会冒白色的气,那气,就是水气,这白色的气飘着飘着,就看不到了对不对?可它不是消失了,而是回到天上去了,等积累的足够多了,就会变成雨下下来。”

    村民们对此感到十分惊讶,热烈的讨论起来,场面一时间非常热闹。

    然后郭瑾又告诉大家,今后等天上下雨的时候,要在家里多置水缸接水,天上下下来的雨,那是最干净的水,拿来浇地再好不过了。

    说完了这个事情,又说起了年景不好下雨少的事情。

    下雨要是少,年景干旱,那也没什么办法,人也不能决定天的事情,天上不下雨,他们也无能为力。

    但这也不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干旱多风地区采取代田法,多山丘陵地区则采取梯田法,而广大平原地区则需要充分执行好土地轮休制度。

    在眼下人少地多、还有大量土地尚未开垦的大背景下,实行土地轮休并非不可能。

    郭瑾一边担负着身为皇太子的职责,一边也在担负着一县之长的职责,为自己下辖十几万的民户负责,竭尽全力的贯彻政令,让他们过上平稳、安定且相对温饱的生活。

    总之,要能吃的上饭,这很重要。

    在这个村落宣讲完了,郭瑾还要去下一个村落,日程排得很紧。

    “伯言,还有多少村庄需要我去的?”

    郭瑾询问跟在身边的陆议。

    “还有二十五个,公子,要是累的话,可以稍微歇息一下。”

    陆议回答道。

    “不累,都是国务,既然说好都要去,那就都要去,这种事情不能有例外的。”

    郭瑾摇了摇头:“父亲日理万机年复一年都没有说过一声累,我身为太子,仅仅治理一县之地难道就要退缩吗?”

    “公子的决心,在下明白了。”

    陆议点了点头,然后开始为郭瑾安排接下来的行程。

    陆议一直跟在郭瑾身边。

    作为他非常得力的副手,在郭瑾需要在郭鹏身边学习的时候,接掌县务,帮助郭瑾分担压力,郭瑾有时间处理县务的时候就跟着他到处跑,活像个师爷。

    也就是这个师爷不是个狗头军师,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军师,水平比较高。

    所以长期相处下来,郭瑾感到郭鹏为他挑选的这个小小团队里面,能在行政方面为他提供足够帮助的,当头一个就是陆议,卢毓都要往后排。

    夏侯尚虽然习武学军事,不过比起曹真等人,夏侯尚较为喜欢读书,处事比较冷静,也勉强能算一个。

    剩下来的以曹真为首,有先登之勇,都比较适合在军事方面发展,打打杀杀是他们擅长的事情。

    搞行政工作,还是需要一些耐心,一些细心,以及能坐得住、按捺住自己冲动的定力。

    这一点的话,陆议是最优秀的。

    所以很多时候,郭瑾在行政方面有所疑惑的话,都会向陆议寻求建议,陆议也每每都能给他提供比较不错的建议。

    早先郭瑾的小团队初次接掌县务手忙脚乱的时候,第一个稳住脚步的就是陆议,发展到如今,郭瑾感觉陆议已经不仅仅是治理一个县的人才了,给他一个郡他也能管理的很好。

    发展到后面,一个州,甚至进入中央执掌重要权力也未尝不可。

    郭瑾还想起来郭鹏对陆议的评价。

    郭鹏认为陆议有胆魄,有见识,有勇气,眼光很好,稍加调练,未来必然是郭瑾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助手。

    甚至比郭鹏一手带出来的卢毓更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

    郭鹏对陆议有如此高的评价和期待,这是郭瑾没有想到的。

    在之后的日常相处之中,郭瑾则留心观察陆议,发现陆议在很多事情上的确具备高人一等的见识和决断力。

    有些事情郭瑾不能立刻得出结论,陆议却能很快得出结论,建议郭瑾这样去做。

    在郭瑾和底层民众相处的过程之中所遇到的一些交流上的难题,都是陆议出谋划策给郭瑾建议,帮他解决的。

    郭瑾渐渐感觉到陆议的聪明和能干,也更加确定郭鹏看人眼光之精准。

    在陆议刚刚从扬州投奔郭魏政权之后,就把陆议安排在了他的身边,当做未来接班人身边的重臣培养。

    更值得在意的是,陆议并不喜欢抛头露面显露自己的才能。

    陆议更喜欢私下里向郭瑾建议,明面上从不显山露水,不让别人认为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从而对他加以注意。

    这样的风格让郭瑾感到很高兴。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郭瑾渐渐地不是很喜欢曹泰夏侯衡那些人依然用小时候相处的方式与他相处。

    动辄直呼他的表字伯瑶,有时聚在一起饮酒作乐的时候,还喜欢与他勾肩搭背。

    甚至还有些时候喝多了酒直呼他的小名。

    虽然小时候大家都是这样喊过来的,但是现在不是小时候了对吧?

    郭瑾也是当父亲的人了,他们之中也有很多都是娶妻生子了的。

    怎么还和以前一样呢?

    如果说这方面还能理解的话,这群伙伴在处理事务的时候不是很尊重他的意见这种事情就真的让郭瑾很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