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这句不是东西,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在骂郑望之,还是在骂赵光义。
有一说一,郑望之要求大宋皇帝履行金匮之盟,的确是占了大义。
金匮之盟,就是赵光义为子孙后代埋下的深坑,每到立太子之时,都会被人拿出来说道几次,方才罢休。
金匮之盟本身就是一个骗局。
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生母就是大宋朝的第一任太后,杜太后。
杜太后病重时,赵匡胤侍候左右,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杜太后劝说赵匡胤死后传位给赵光义,理由就是五十三年换了十五个皇帝的五代乱局。
而当时赵匡胤满口答应,并且让赵普记录下来,藏在了皇室专用的金匮匣中,藏于皇宫之内。
这么一份能够证明赵光义继位合法性的重要文件,第一次的曝光,却是赵光义登基第六年,太平兴国六年,赵普献上的金匮匣中找到的。
而这一年,赵普也从河阳三城节度,一举回到了汴京,再次成为了大宋的宰执,同平章事。
赵普在太平兴国初年和卢多逊的党争中落于下风,离开了权利的中心,而又因为献出了金匮匣再次回到了汴京。
而金匮之盟的核心内容: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
赵廷美,本身是赵匡胤的四弟,也就是真的按照金匮之盟传递皇位的话,赵光义死后应该传位给赵廷美。
但是赵廷美并没有挺住,人没了,皇位自己轮不到他头上。
赵廷美时任开封府尹,等同于储君,被人告发,谋划篡夺皇位。
而查案的正是赵普。
赵普用了短短不到三天的时间,就铁证如山的坐实了赵廷美谋反之实。
魏王赵廷美谋反,同伙正是兵部尚书卢多逊,太平兴国初年的政敌。
赵德昭也没挺住。
赵光义兵败高粱河,回到京中,太原之战的封赏并没有发下,赵德昭上谏请赏,赵光义发诏责问:“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赵德昭收到诏书的当天,只能自杀了事,否则就是全家陪葬。
所以整个金匮之盟仅仅是赵光义为了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让赵普执笔,写出来的一份来历不明的札子。
毕竟曝光的时候,已经是太平兴国六年,其他两位当事人,杜太后和赵匡胤早已经离开了人世,封土又比较厚,轻易跳不出来打赵光义的脸。
但就是这么一份札子,成了赵光义埋下的深坑,每过几年就人拿着金匮之盟对着皇帝怒喷,把皇位让出来给太祖系!
毕竟对于北宋这些皇帝来说,是祖宗赵光义亲自定下的规矩。
“很难应对呀。”赵桓颓然的坐在御座上,看着被自己扔出去的札子,对着赵英说道:“捡回来吧。”
这赵伯琮是被赵构收养改名为了赵瑗,在原来的历史线中,在被立为太子之时,赐名赵玮。赐字元永。
就是后来南宋唯一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皇帝,宋孝宗。
此人登基立足未稳,登基第一年,绍兴三十二年,还未改年号的时候,他就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和他的父亲赵构完全反过来,锐意收复中原。
在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一年内能除吏一千余人,严格限制恩荫数量,让大宋冗官弊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也常言:“蚤夜孜孜不敢怠惶,每日灵时已无一则自事,三两事反复思虑,唯恐有失。”
在位期间,日理万机、事必躬亲,事事三思而后行。
在民事上,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宋孝宗在位期间兴修水利便民,乃是大宋之首,大约等于大宋其他年份的总和,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这个赵伯琮是经过历史证明的明君,人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南渡的朝廷不止大宋,但是南渡第一明君,赫然就是此人。
赵桓不愿意浪费掉这个胸怀凌云志的人才,而另外一方面,郑望之隐晦的提起了这件事已经得到了孟太后的首肯。
“党争又起呀。”赵桓叹气的看着手中的札子,他最担心的事,又来了。
但凡是涉及到皇位更迭之事,都会牵扯出党争出来,而大宋因为党争失去了多少军卒、悍将、机遇?
数不胜数。
“我的大皇帝系统呀,老子这身子骨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你查清楚了没?”赵桓询问着自己的大皇帝系统。
这件事最好解决方案就是赵桓再生一个“功绩无瑕”的孩子出来,那这个郑望之的札子,自然迎刃而解。
大宋朝政每稳定一年,金人被彻底消灭的几率就会增大几分,赵桓撒出去的种子,也会多萌生出几片枝丫。
到那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滚滚历史大势,再无人可挡。
大皇帝系统冷漠的电子音传来。
嗯?
“能升级你为什么不早说?!”赵桓打开了自己的成就积分看了半天,才发现早在拿下辽阳城的时候,成就积分已经满足了一百分的升级积分需求。
而那时因为拿下辽阳城太过兴奋的赵桓,并没有注意到系统的提示,而是对沈州行在异常感兴趣。
大皇帝系统理所应当的回答道。
系统还是那个系统,很皮。
“升级,升级!”赵桓迫不及待的说道。
自己到这大宋有了四年的时间,从朱琏到张棠华,再到刘婉、曹娴,以及北上途中的朱凤英。
身边的女人也不少,自己耕耘的也算卖力,却迟迟见不到开花结果,他一直在等这个机会。
赵桓皱着眉头:“就这?就成功了?没个高烧不退,没个特殊情结触发之类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