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的,渐渐的,太阳风的速度,从每秒几百公里,降低到了每秒三百四十米的音速以下。汉克知道,自己,来到太阳系的边缘了。
往外,将是无穷无量的星际介质的天下。太阳,凭借自己强大的能量,用太阳风,在星际介质里开辟出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而飞船所处的地方,将是太阳帝国和星际介质的边境线。
这里,是日球层顶。这里,距离太阳一百八十亿公里。
在星际介质的影响之下,太阳风的速度,终于降到了音速以下。太阳风将在这里,和星际介质展开激烈的交锋,将有无数的粒子在白亦非看不见的地方展开激烈的碰撞,这里的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
是的,这里冰冷,黑暗,人类在这里会被瞬间冻成冰块,但是,这里的温度,确实高达几千摄氏度。
温度,只是衡量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的一个物理量。这里的物质太少了,太过稀薄了,所以温度虽然高,但是对飞船却造不成任何影响。就像是地球电离层那里,温度高达一千多度,可是照样还是有好些人造天体在那里自由自在的飞行。
日球顶层,这里是星际介质和太阳风交锋的最后战场,在这场交锋中,太阳风一败涂地。
对于宇宙学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的白亦非知道,穿过这里之后,除了引力之外,太阳将没有其他任何的手段对这里施加影响。
关闭了加速引擎,飞船用了约有一天的时间,匀速通过了这片区域。
看着探测器上,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数量慢慢减少,以至于之后消失。
看着远方那颗已经有些黯淡,和宇宙中其他恒星没有多少分别的亮点。
白亦非知道,现在他们差不多算是出了太阳系了。心中有很多的不舍,不过想起这个太阳系只是属于莫斯科陷落位面的太阳系,而一旦返回现实主位面,自己依旧还是生活在那个无比熟悉的地球上时,这种伤感就淡化了很多。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开启空间跳跃,来自太阳系内星体引力对空间虫洞的影响,已经十分有限了,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汉克决定,还是再将飞船向外飞行一年时间。
继续前进,宇宙空间中并不是如白亦非以前想像的那样,是真正的真空,是什么东西都不存在的。
抛去无法探测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不谈,在这银河系内的宇宙空间中,充斥着星际介质,也就是来自银河系的氢和氦了。虽然相对于行星上的物质而言,这些星际介质稀薄到难以想象,甚至达不到一立方厘米一个原子的地步。
这算是白亦非出生以来,进行的最远的一次远行了,速度都是用多少千米每秒来计数,远行的时间也不是以多少分钟、多少小时、多少天来表达,而是动辄以年作为单位。
可以说,如果不是有着长生水晶这种逆天的东西存在,五年多时间的航行,说不定就已经是他白亦非十分之一的人生了,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五年
寿命始终是制约着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个障碍。
白亦非不知道,甚至连汉克自己也不知道,当初他们母星的文明是如何发现制造出长生水晶这种逆天的东西的,但是不可否认,它的出现却是是天大的幸运,才使得他的母星文明能够有如今的成就。
离开了日球顶层后,飞船再也没有遇到任何星体,任何物质,在这孤寂漆黑的宇宙中独自航行,这次航行足足持续了一年。
一年以后,飞船到达了一个地方。
这里是恒星系间的空白地带,物质在这里稀少无比,来自恒星的引力,尤其是来自太阳的引力,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让白亦非期待已久的虫洞穿越就要开始了。
虫洞,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也译作蛀孔。
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虫洞是1916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首次提出的概念,1930年由爱因斯坦及纳森罗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的,认为透过虫洞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该理论。
理论上,虫洞是连结两个遥远时空的空间隧道,就像是大海里面的漩涡,是无处不在但转瞬即逝的。这些时空漩涡是由星体旋转和引力作用共同造成的。就像漩涡能够让局部水面跟水底离得更近一样,能够让两个相对距离很远的局部空间瞬间离得很近。
虫洞分布在我们周围的空间之中,只是它太小了,小到我们即便借助地球现有的仪器,都难以对它进行观察。
不过这对于汉克母星的文明来说,却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
穿越虫洞是很危险的,理论上,首先要找到一个稳定的虫洞,稳定的虫洞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首先,虫洞必须比较大,这样引力分布线才不会太过于密集而使飞船受力不均匀而解体。
其次,虫洞旋转速度必须比较快,才足以打开并维持洞口。再有虫洞中会有很多高能辐射,高能粒子通过,飞船很可能因为这些高能粒子的撞击而瞬间烧毁。
今天汉克的举止有些奇怪,漫长的宇宙航行不光让汉克的感情重新变得有些麻木,便是白亦非也因为长期与人类社会脱离,显得有些沉默而不善于交流。
不过今天汉克的情绪波动有些大,在即将开启虫洞的时候,他的神奇中闪过激动、迷茫,还有一种面对未知的恐惧。
白亦非未做他想,只当是汉克离开自己的母星时间太久了,现在即将回归母星,太过激动而已。
只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