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苏厨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张天选

第二百一十八章 张天选

    第二百一十八章张天选

    张方平生平第一次觉得自己脑子有点缺氧:“这是大道啊大道至简,还可以从此处解释研究术数的人这么多,怎么从来没有人提及这处关窍”

    苏油笑道:“明公,这些以后再琢磨,我们先解决这道题,此处还要用到几个定理。”

    “首先,我们还要证明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

    “接下来,我们还要证明相似三角形定理”

    “好了,我们连接弧的最高点和弧的,现在我们就得到了两个相似三角形,这个,还有这个,对不对接下来我们设顶到水面高度为拱,大圆直径为径,河面宽度为弦。”

    “现在我们的条件就多了很多,可以通过这些定理,列出这么一个关系算式”

    “这个算式可以变化成这样再这样好了,师爷你会开方术不会那你来计算。”

    师爷说道:“等我去取算筹”

    一阵摆布之后,师爷哈哈大笑:“算出来了明公,现在我们算得了大圆的直径”

    张方平大喜:“厉害”

    想想又没对:“等下,差点被带歪了,知道这个有什么用我们不是要算那啥弧长吗”

    师爷这才回过神来:“对哦”

    苏油笑道:“知道了直径,可以通过周率得到周长。”

    师爷连连点头:“对对对”

    苏油又摸出一本册子:“这个是三角函数表,里边有不同长度直角边和相应角度的换算关系。通过它,我们可以得到弧的夹角。”

    “圆周三百六十度,可以通过弧的夹角度数除以三百六十,再乘以圆周长度,就得到弧长了。”

    师爷笔下不停:“弧长再乘以桥宽,就得到桥面的面积再除以单块石料的面积,就能得到石料的块数”

    算完将笔一丢,长揖一礼:“公子实乃算学天才仓舒不过也”

    苏油对张方平拱手道:“明公,在命题逻辑中,未经证明的叙述都称为猜想,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真的猜想,方可叫做定理。无数的定理构架成的体系,便是数学体系。几何,乃数学之一分支,所有内容,归根结底,都从这几条简单公理中所证而来。这,才是数学的本质。”

    张方平手拈胡须:“妙哉此论明润,你现在证出多少定理来了”

    苏油从书包里取出一本书:“这是给薇儿带来的新教材,孩子们力弱,要自食其力,须得机械辅助,而机械的基础,就是数学。土地庙小学从实用出发,证得了一些,前后有两本,每本三册,叫算术初步和几何初步。”

    张方平打开来,里边都是些图形和符号:“薇儿,你也能看懂”

    石薇就开始告状:“我不如小油哥哥聪明,这书看起来倒是不难,但是题册就稀奇古怪了。”

    “小油哥哥的好多题,要用很巧妙的方法才能解出来,我想不出来的就寄回给他,小油哥哥会用红笔给我批改了,然后罚我做五遍”

    张方平问道:“比如呢”

    石薇说道:“比如加减乘除我都会,但是小油哥哥说用三个五一个一,加减乘除,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最后要得到二十四这个结果,就很难了。”

    师爷顿时恍然大悟:“这就是拓展题,好比刚刚剩余理论最后一题”

    张方平对苏油笑道:“我是计司出来的,如今还领着户部侍郎,自然知道数学的重要,你所创的梵数,横式,包括会计账簿,的确简便。今日试尔一试,看来果真是从简到繁,自行颖悟出来的。”

    “老夫当年也是无人传授,借书通读而明事理。难得,明润你很有老夫幼时的风范”

    苏油都吓坏了:“岂敢,苏油愚钝,明公则过目不忘,这是没法比的”

    张方平转身对苏洵道:“子瞻子由,笔力雄奇,学问扎实,无需我多说什么了,你们父子三人,便好好准备明年的解试吧。”

    苏洵躬身道:“明年春日,我们定当早来成都,准备运司贡试。”

    张方平摆手:“不,以你们的才华,必须去京华考解”

    “欧阳内翰一代文宗,他门人曾巩,与大苏文章颇近,想来见到你们必定会心喜的。”

    “我虽与他政见不合,平日里也无一丝往来,老夫做御史的时候,甚至还批评过庆历诸人举措操切无画,永叔对我也很不满。”

    “不过如今朝堂风气尚正,我们的争执,是为了国事,各自有各自的坚持,无伤君子之道。说起与国举才,想来都是一样的心情,因此你们须得去汴京参加解试,交游京中文人名宿,让名声得到传扬。”

    “我和老雷,与朝堂远隔,有些事情用不上力道,不过你放心,我一定将你们交托给永叔和圣俞他们。”

    苏洵感佩莫名:“多谢明公提携。”

    张方平笑道:“一封书信的事情,这不叫提携。”

    拈须转头,对着苏油上下打量:“不过这小子嘛,能否留在我身边调教”

    啥苏油瞪圆了眼睛,我就这么有老头缘分

    “呃,明公你别见怪啊,我在眉山学宫”

    张方平摆手:“龙山长那边我自会去说,成都学宫可是有蜀刻十三经正本,益州整体不如眉山,不过成都教学水平还是不错的,怎么滴看不起我三榜出身”

    老头你别瞎说啊,苏油都要吓尿了你老人家是宋绶、蔡齐亲许的“天下奇才”。两次制科出身的天选之人,谁敢对你老人家不敬啊

    说起张方平的出身,就不得不提到当时的一种特殊考试制度制科。

    制科考试的程序比科举考试要繁琐。参加制科考试的人员由朝廷中的大臣进行推荐,一般是底层地方小官员,也可以是地方闻名的大贤,然后参加一次预试,最后,由皇帝亲自出考题。

    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而制科考试是不定期的。

    选拔非常严格,远比进士试变态。

    首先,仁宗朝规定,参加制科者,须有二位大臣荐举。

    拿到举荐名额,还需向两制即掌内制、外制的翰林学士、知制诰、中书舍人,这些一般都是文章大家呈送平时所作策、论五十道。

    两制看了,觉得这娃词理俱优,便可以送去参加阁试了。

    秘阁试六道题,道道都是拦路虎。

    首先,出题范围就极其广泛九经、兼经、正史。

    别忙,那只是主要的,接下来,还要旁及武经七书,即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没完,还要包括国语,诸子百家。

    等等啊,上面这些是正文,光有这些怎么能体现出我们大宋制科考生的逼格呢所以历朝历代大儒们为这些经书所写的注疏,也在考试范围里边哟

    用苏轼参加过的那次制科来举例,阁试六论如下:

    一,王者不治夷狄,出处:春秋公羊传,何休的疏注;

    二,刘愷丁鸿孰贤,出处:后汉书刘愷传,后汉书丁鸿传;

    三,礼义信足以成德,出处:论语子路篇,包咸的注述;

    四,形势不如德,出处:史记吴起列传;

    五,礼以养人为本,出处:汉书礼乐志;

    六,既醉备万福,出处诗经大雅生民,郑玄笺注。

    六道题中,三经三史,三正文三注疏,范围可以说是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