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风雨大宋 > 第12章 意外之喜

第12章 意外之喜

    致远酒楼二楼的阁子里,简员外和章员外各自行礼,坐了下来。上了酒菜,两人一边吃喝一边闲谈。

    说过了几句闲话,简员外道:“这两日,县里来了两个从京城来的吏人,说是奉御史台之命,到本县来查白正然一家的案子,员外有没有听到风声?”

    章员外道:“我听下人提起过,不过只说一人到了县衙。”

    简员外连连摇头:“来的是两个人,一个到了县衙,还有一人四处走动,收集消息。我是派人跟着到县衙的吏人,发现他们两人住在一起,必然不会错。”

    章员外想了想道:“为何要派这样两个人来?此案以前也重查过,都是直接到县衙,把所有案卷都调出来,找人审问。怎么这一次,还派了个人不去县衙,在民间走动?”

    简员外道:“许是御史台跟其他衙门不一样,哪个说得清?此事重大,员外在意。”

    章员外听了笑道:“我们书铺,无非是写了两张借据而已,又没有什么大事。”

    简员外道:“不能够这样想。员外,这案子到现在,只要查出来,涉及里面的都不是小事。你想一想,案子是柏亭监断的,提刑来查过,白家的小鬼在京城到处告状,别处不收,才入御史台。一旦被御史台查出什么,有多少要跟着倒霉!”

    章员外吃了一惊:“这案子如此大么?白家不过死了三个人,除了白正然,都是自己活不下去,证据清楚。这样的案子按说已经过去,应该没有人问了才是。”

    简员外道:“我听县里简押司说,来的吏人拿的是御史台长官的亲笔信,知县也不敢小视。如果被他们翻过来,事情不小。我这里已经派了当时参与的人,到外地去了,免得他们说胡话。”

    章员外做的是书铺生意,听了简员外的话,仔细问了,才知道事情确实不小。死多少人是小事,关键是御史台亲自查案,这种事情可不多见。想了又想,章员外道:“若是如此,我这里也要小心。最近恰好有事,要派人到襄州去一趟,便让易主管去好了。只要离了叶县,别人就没有办法。”

    “好,最好如此。”简员外听了大喜。“你们书铺,当时参与的就是易主管,只要他走了,别人还能查出什么来?我吩咐简押司,只要照顾好京城里来人,此事就过去了。”

    说完,举杯与章员外饮酒。简熊说什么要拿钱,章员外书铺是直接参与的人,利益相关,怎么还会要钱?这不自己一说,章员外自己就把人派出去了。

    客栈里,简成和方平两人买了一只烧鸡,几个小吃,坐在窗边喝酒。这两天不一样,明显能感觉得到身后有人跟踪,不能自由自在了。

    呡了一小口烧酒,简成道:“从昨天开始,县里的简押司便就对我不一样,中午还要请我饮酒,被我拒绝了。他是简员外家的人,必然参与其中,要防着一些。”

    方平道:“有这样一个行家,怪不得案卷做理天衣无缝。要查哪里,怎么查,要些什么证据,简家的人当然清清楚楚。唉,依我看来这案子不容易。”

    简成道:“必然不容易。我在县衙里查了几日,连当时参与侦缉审讯的吏人都问了,找不到一点点破绽。已经跟衙门说了,明日或者后日,我要到柏亭监去查探。”

    当时案件发生,叶县定的是白正然自杀,并没有送到柏亭监去。因为白家的人告,柏亭监才派了司理参军前来审讯,维持了叶县的说法。监里还有些案卷,简成也要那里去查一番。

    方平道:“这两天,我感觉身后一直跟着人,诸多不便。你走了,我一个人在叶县,岂不是更加问不出什么?总要想个办法,摆脱掉身后的人,才能做事。”

    简成点了点头,喝了杯酒,又扯了一块肉吃,在那里想办法。叶县是别人的地盘,派个人来跟住你实在小事,根本不值一提。想不被跟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方平叹了口气,也不说话。刚才的几天,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到处问一问,感觉还能问到不少东西。等到这两天被人哪住了,就再问不出有用的信息了。

    想了许久,方平突然道:“这件案子,白家的人曾经告到转运使司,转运使又移文提刑司,让提刑派人来查过。要不你去柏亭监,我也离开叶县,到邓州走一遭,查查那里的案卷?等到回来,不信他们还能派人。既然到了京西路,就不要怕多走一走,看一看。”

    简成抬起头来,道:“有道理。既然来了,不去提刑司看一看总是不好。那便这样,明日我到柏亭监去,你坐火车到邓州。我们约好,五日之后,重回叶县。”

    方平想了想,时间还能来得及,便就点头答应。商定了此事,两人心情好了许多,一起喝酒吃肉分外快活。案子虽然难查,总不能亏待了自己。

    第二天一早,简成去了柏亭监,方平结算了房钱,到车站买了车票,准备去邓州。邓州是京西路提刑司所在地,必然有白家的案卷。简员外在叶县势力虽然大,总不能影响到那里。

    过了中午,方平上了火车,放了行李,在座位上坐了下来。现在有了火车,什么都方便了。此去邓州坐火车到了新野,而后陆路去邓州,不用一天。五天的时间,足够自己在邓州查卷宗。

    坐了一会,上来一个五十余岁的账房先生一样的人物,拿个包袱,坐到了方平的对面。把包袱放好后,取了一本书出来,在那里慢慢观看。

    方平在对面看着书名,是新出的一本游记,不知什么人游了河曲路回来写的,自己没有看过。一时好奇,便向对面的人拱手:“不知官人哪里人?因何南下?真是幸会。”

    那人抬眼看了方平一眼,像是个普通的人生意人,把书放下,拱手道:“在下易理,在叶县的书铺里做个主管。因为主人在襄州有生意,恰好有事,到那里走一遭。”

    方平道:“在下方平,做些小生意,此去邓州。官人看的什么书?不知什么人写的?”

    易理见聊起了书,面色好看起来,道:“这是沙州知州祖无择所著河曲路游记,写的是他做沙州知州的故事,文理有趣,甚是可读。”

    方平道:“在下最喜欢读这些游记故事,可惜没有见过卖的,着实可惜。”

    有了相同的兴趣爱好,就有话题,两人谈起看过的游记书,许多都是两人读过的,甚是惊喜。

    火车到唐州的时候,已是午后,方平下车买了些包子,与易理一起分食。

    吃罢了包子,方平道:“前面就是新野车站,我该下车,从那里转到邓州去。对了,兄台此去襄州为了什么事?什么时候回来?约个日子,等我回了叶县去你那里拜访。”

    易理道:“实不相瞒,其实没有什么事情,只是去看一看那里的账簿而已。这等小事,以前都是随便派个小厮,抄了账簿,带回叶县就好。”

    方平道:“既然如此,怎么这次兄台要去襄州?”

    易理叹了口气:“此事说来话长。我们主人家开书铺已经三代,开国就做这生意。年初的时候,因为一宗借贷,本来借据是一千贯,债主要为难借贷人,让铺里新开了一张千贯的借据把旧借据换过,不合经手的人就是我。当时只以为小事而已,没想到后来借贷的人死了,家破人亡,惹出事情。”

    方平听了不由大吃一惊。易理说的事情,难道就是白家的案子?急忙打起精神,详细询问。

    此去襄州,易理本就心烦,路上又与方平说得熟了,没有多想,便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方平听在耳朵里,越听越是心惊。一直都说此案没有证据,却没想到一离叶县,就碰到了关键人物。

    易理的口供,岂不就是这案子的突破点?想来想去,路上与易理虚与委蛇,到了新野,急急忙下了火车,到车站亮明了身份,让他们带人把易理抓了起来。

    把易理带到一边的小屋子里,方平拱手:“不瞒兄台,在下正是御史台派往叶县的人,此去邓州查卷宗。既然碰到,且有口供,就不能让你再去襄州了。这是一件疑案,只要破了案,兄台的事情不过小事一桩而已,我可以向中丞求情,不处罚你。”

    易理听了,不由脸色腊黄:“世上岂有这样巧的事情?莫不是你早知是我,跟我上车来?”

    方平摇了摇头:“在下确实是去邓州的,并不知道兄台的事情。恰好在火车上遇到你,你又把事情说给我知,只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白家的人死得太冤,让我们在车上相遇。这便好了,我从新野县里借几个差吏,带着你一起立即回京,禀白中丞。”

    易理无可奈何,只好点了点头。这个年代的人,对天意还是畏惧,易理只能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