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 第六百一十二章君臣相知

第六百一十二章君臣相知

    一直以来,赵桓对商人这个团体,即热爱又担忧。

    作为21世纪的人,赵桓非常清楚。

    当商人的势力发展到一定的地步,就会发动颠覆性的政变。

    资本一定是渴望权力作为保护伞,来长久的保护他们的利益的。

    若无很好的遏制和均衡,财阀控国是必然。

    一旦资本强而朝廷弱,则会出现可怕的局面。

    届时,房价、基础物价、交通费等等,日常民生,皆为财阀主控,失去了可调控性,底层百姓的只会越来越惨。

    自从发现不少商人都与官员由来往后,赵桓的内心开始敏感多疑起来。

    撤换掉徐处仁、唐恪这样的自由贸易派,改而让主张朝廷强力主导的虞允文上台。

    虞允文上台后的确有所建树,就说大宋粮食局下的大米、小麦、酒肉等基础物资的储备都有所增加。

    这些是很重要的战略储备,打仗的时候必须要的。

    赵桓正四处用兵,虞允文的这一套做法很符合他的口味。

    且不说仅仅是粮食局,就说艺造局、品造局的产线也全面收缩进来。

    以前唐恪在的时候,为了追求规模量产,将许多手工艺品外包到民间。

    规模起来了,但是品质却难以保障,长此以往,对大宋的手工艺品肯定是不利的。

    再说这挖矿一事,以前由民间商社在商虞司竞标而得,现在基本收回来给到工部做统一规划开采。

    唐恪曾经上言说朝廷这是与民争利,会导致国富民贫。

    到底是全面放手给民间自行发展,还是有朝廷主导,这两年已经在朝堂上形成了新的派系争论。

    只不过,赵桓一直将主要的矛盾引向对外的战争,所以两派并未真的撕裂。

    但这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从前年徐处仁卸任,到今年唐恪被调到西北,老派的骨干只剩下周朝,他们越发觉得危险。

    赵桓的确是打算下一个十年,将局面收紧,由朝廷来主控,朝廷商社和民间商社的交税比例,要调整到八比二。

    如此,一是能毫无压力地满足日益增加的军费开销,以及各项日常投入。

    二是可以很好地遏制一下民间商人势力的恶性膨胀。

    直到两个月前,赵桓和叶崇在规划超市的事情的时候,突然感同身受,的确,朝廷不是什么事都能做的。

    该交出去的还是得交出去,至于如何把控民间商人过度膨胀而损害国家利益的问题,他已经想清楚解决方案了。

    他的做事风格很简单,只要边界问题可控制,一切事情,怎么快怎么来。

    不要害怕复杂的问题出现,每一件事在走向完成的过程,都会出现大量问题。

    执政者不能因为害怕问题,而踌躇不前。

    虞允文在一边道“陛下,若是有一天,商人真的走上了哪一条路,陛下打算如何?”

    桌案上的香炉青烟袅袅,延福宫里除了皇帝和帝国首相,别无他人。

    一张张世界大陆版图挂在皇帝身后。

    赵桓叹了口气,道“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朕不介意推倒重来。”

    虞允文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一天真若是出现了,就不是像之前小部分的商人勾结官员那么简单了。

    民间的商人集团崛起,他们本身就是大宋经济的一体,一旦他们成了气候,将会成为一股极其危险的势力。

    虞允文似乎不甘心,他企图说服皇帝,不要冒这个险,新政不能这样如脱缰之马一样发展下去了,不然局面迟早有一天会失控。

    “陛下,臣斗胆,为何不稳步前行?”

    赵桓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但只是一闪即可。

    稳步前行?

    他也想,但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凡胎,上天能给他多少年呢?

    若在有生之年,不将大宋的格局确定好,很可能会崩盘。

    谁敢保证自己死后,局面依然向现在的方向发展?

    为了确保大宋这艘巨轮不偏航,他要在有生之年,让大宋进入良性的均衡发展。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崛起,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崛起的速度越快,付出的代价越大。

    战争会死人,改制何尝不是。

    赵桓没有说出来,虞允文却已经明了。

    君臣相知,莫过于此。

    皇帝今年已经四十岁。

    虞允文心中突然涌现出一股悲凉,雄心壮志的皇帝,天下的共主,也会有迟暮死去的一天。

    他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必须将自己的死亡考虑进去。

    虞允文是蜀中人,蜀人的特点比较鲜明,勇敢、牺牲,有担当。

    更何况虞允文从小有鸿鹄之志,二十岁的时候,读皇帝的《社会新论》,惊为天人,对皇帝的崇拜简直一发不可收拾。

    他突然跪在地上,行了大礼道“如论陛下要做什么,臣都支持陛下,陛下让臣上刀山,臣脱了鞋就爬上去,陛下让臣下火海,臣不敢有任何迟疑,请陛下放心。”

    赵桓大为感动,他将虞允文搀扶起来,看着这个历史上的千古名臣,心中一阵感慨。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子瞻这句话很好地形容了古今那些为国为民的先贤。

    赵桓知道,虞允文不仅仅是在向自己效忠,更是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向前面的未知发出挑战。

    “回去准备一下吧,大朝会要开始了。”

    “臣告退。”

    望着虞允文出去的背影,赵桓一阵欣慰。

    虞允文回到政事堂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热÷书集过来。

    大朝会开始前的半个时辰,皇帝召首相,到底是何事?

    大家心中都好奇。

    虞允文面色如常,看不出高兴还是着急。

    陈旸走过来,问道“大相公,不知陛下所为何事?”

    “去核实了一下明年的目标而已。”

    众人也不再多问。

    赵桓换上了上朝的朝服,坐上龙辇,前往皇帝与大臣们议事的大庆殿。

    今天大朝会的主题并不是汇报这一年成果,而是提出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赵桓走上大殿,众臣三呼“吾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