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与南宋同行 > 第九十二章 前往流求

第九十二章 前往流求

    1265年二月份的一天,这支不大不小的船队出发了。

    他们算是正式开始了由大陆向着海外发展的行动,这也许会是拉开历史的另一幅帷幕,开始上演另一部大戏了。

    六个人只为了想过上好日子,竟然就要把这个空间做这样大的改动,实在让人无语了。

    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是别人赐给你,只能去拼了。

    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中,想过上正常的生活,不容易的。

    大宋的南宋时期,整个长江以南的人口差不多过了一亿了。

    但是历史资料上说是八千多万……可是根据时空走私者的观察,可不止这些户籍上有的,还有众多的归南人口可能没有算上,他们自己不去登记,也照样过得挺好,当然是暂时的。

    大宋初期,战乱刚平息后,全国仅有户650万左右。

    到了宋大观三年,户数达2088万,人口约11275万,过亿了。

    女真南侵后,出现了北方人口大量南徙的现象。

    此时,南方人口主要集中在两浙、江南东西、福建四路。

    这四路人口占了南方人口的一半,其中两浙路最多。

    如果用统计局式的算法来看,这个时空还是不缺少农业田的。

    但是,由于长年与金作战的原因,大宋的人口处于畸形分布的态势。

    当然,就算这样也属于不缺少农业田面积的,所以大宋并不抑制农田兼并。

    而且,大宋的南宋时期也并没有发生什么大型饥荒的灾难。

    其实不管是什么时空,土地问题都不是核心问题,总拿土地说事儿,那是别有目的的。

    只算两浙、江南东西、福建四路吧,现在还有大批量的荒田没有开发出来。

    这个时空缺少大面积开荒的能力,没有适合的原动力。

    六名时空走私者有这个能力组织开荒垦田,可是如果能在大陆开荒,那还不如到流求岛上去干同样的活儿。

    这两者差距,在他们看来,并不是非常大的。

    而且,他们还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当海船到了海面时,整支海船队排出了一字纵队的队形。

    现在的海况不错,风力四五级,海浪能有两三米的样子。

    天空万里无云,看来夜间也有可能是晴天。

    大家下了船舱,他们放心了,感觉这些水手操纵海船的水平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扯满了帆后,正在乘风破浪地向着西南方向前行,挺有气势的。

    他们的船队在海上并不显得突兀。

    这个时空,北至淮南,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南至广州湾、琼州海峡,整个大宋的海岸线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业贸易。

    全境开放,这是一种真正的自信。

    万士达领着大家下了船舱,其他随行的人都站在甲板上看风景呢。

    船舱里还是很黑的,他们打开了手电筒,在一张大比例海图上比比划划地讨论起来。

    万士达说:“这一路上的岛屿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七百多年的历史差距变化不能大了……所以这一路上到流求岛不费事情,如果以后在这些岛屿上立了灯塔,那么就算是阴云天气也可以夜间航行了,有利于我们以后收纳大宋的劳动力。”

    这当然是他们中后期的计划了。

    这个时候,不仅是整个大宋的海岸线都对外开放,大宋还在相应的海岸处设了不少的灯塔,为夜航的商船引路。

    当然,这个时空的海航还都是贴着海岸边走的,所以说,当蔡二郎船长说那流求岛并不在主要航线上是有道理的,尽管从海图上看,那只是一个窄窄的海峡。

    他们的海船肯定都是靠着大陆航行,可能连海峡中线都没有到过,更别说是顺着流求西岸走了。

    吴大鹏还真有些担心呢,说:“你们说台南平原能不能和那面的世界有大大的不同?”

    张国安用手指,指着海图上的台南平原说:“不怕。就像发仔说的,基本盘差不多就成了,我们本来就不是以粮食生产为主业……”

    王德发说:“先期的自保一点问题也没有……我还是那句话,五十万到一百万的人口基数,我们设置太低了……五百万是一个好节点。”

    当初设定这个人口基数的吴大鹏说:“啊呀,你要转变思维,这个时空不同之处在于,大陆上的老百姓还没有被元、明、清三代的户籍制度锁死过,你看,他们南逃时,不都是全家全家的跑?北方人跑到南方不也活得活蹦乱跳?

    想想那个侯东方吧,他按理说是河北地方人,你看跑到长江以南后,和南方人在一起还算融和吧?

    他们没有经历过被户籍制度的锁死,就不太会有地域观念!

    所以,等我们这里开发出来了,大宋劳动力可能自己就跑来了,不用我们操心,大宋绝对不会锁国的,那样,他们就会把自己锁死了。”

    宋子强看他们叽叽歪歪地讨论以后的事情,有些烦,说:“先别想的那样远,那些开荒敢死队最为关键,没有他们扯这些蛋没有的,还不如回原先的世界呢。”

    这是对的,吴大鹏和张国安当然早都做过细致的安排了。

    这时候风浪大了些,大家感觉海船颠簸起来了,起伏有些大。

    王德发上了甲板,喊到:“好了,都快点下船舱吧!”

    二十个半大小子,还有他们在临安城买来的人,还有十个出宫的宫女,都嘻嘻哈哈地回到了船舱,态度一点也不紧张。

    那船长蔡二郎和水手们也笑了起来,这一点风浪,正是最好行船的时候,有什么可怕的?

    王德发看了看后面的船队,都很正常的跟在后面航行着,很好,没有啥异样。

    古剑山小脸有些发白,还硬着嘴说:“为何不见海盗?某要射床子弩!”

    “可拉倒吧,哪里有海盗能来抢这么多海船的船队……赶紧回船舱!”

    先前,他领着二十个半大小子练习用床子弩射击。

    这个是大宋弓弩院的产品,直接让他们拿来用了,只不过把棍绞上弓弦法改成了用滑轮组上了,这样,只需要花费原先四分之一的力量,就完成了上弓弦的动作,两个半大小子完全可以比上两个壮汉。

    他们要的床子弩的弩箭有婴儿臂那样粗了。

    王德发先前让他们试射过。

    王德发发现这种架子弩的木制弩背弹力还是惊人的,轻轻松松可以达到一百米。

    这不是这个时空里射程最远的床子弩。

    按宋仁宗到宋神宗时的记录,当时最大的一种称为三弓八牛床子弩,以七十壮汉来张发,其箭称一枪三剑箭,可射及三百步远,一步为五宋尺,依每宋尺约合0.31米计,射程约有465米,确是当时一种远射程兵器。

    大宋的床子弩用于守城和野战,澶渊之盟前夕,契丹大将萧挞凛即是中床子弩箭阵亡,使契丹军的士气受到很大挫伤。

    到了宋理宗时代,抗蒙大将杜杲还修造了一种可及千步的大弩,距离约合1550米。

    当然,这种床子弩又大又笨重,而且弩箭还轻,恐怕它的实际用处不大。

    他们挑的这种床子弩较小,但是不占地方,而且操纵简单。

    只不过对于弩弓弓弦的保养,在海上是一个问题。

    他们在船舱里设置了干燥室,借有木炭粉和白灰来存放它,他们当时要了好多备用的,不要白不要的。

    如果遇到海盗,再安装上,时间够用的。

    半大小子们玩得开心,这物件可以直射,也可以抛射,至于准头上差不多就行。

    王德发配制了一个火药包,可以临时绑在弩箭上,用普通的火药引线引燃。

    他又让半大小子们绑上同等重量的沙包练习了一下,发现在五十米范围内可以直射,这就够了。

    其实他们最重要的武器是他们的现代武器,就算他们是在起伏不定的海面上,就算他们的安静女士可能会是闭着眼扫射,也不信对付不了这个时空的海盗!

    随着好奇劲儿的过去,随着风浪的加大。他们船上的这些人中,很快开始有晕船的了。

    这些事先都有过准备的,还好只是三分之一的人出现了呕吐,另有三分之一的人脸色苍白出虚汗,最后的是啥事也没有的。

    侯东方和鲍威、梅乐芝等人,乐呵呵的端着木盆,还有端着白开水的,出出进进的忙个不停。

    吐吧,吐吐就适应了,晕船还不至于死人。

    宋子强吐完了后,趴在床上,说:“完了,我感觉我要死了……我的亿万家资啊,你们可千万别给没收了,然后贱卖变成自己的了,要是能回去,带给我儿子和老婆啊……”

    万士达笑着说:“你这话说的真损……没有你,我们谁也回不去了……你再吐一吐,把苦胆吐出来就好了。”

    宋子强只能用细微的声音骂道:“你给我去……死……”

    从临安城到流求的北部地区不过四百多公里,按照这样顺风顺水的情况,四五天也就到了,再顺着西岸到流求的南部平原,不过三两天的事情,但是他们是按照十天的份额准备的干粮和其他食物。

    但是没有想到,晕船费了白干水,倒是省了食物。

    果然他们吐啊,吐啊,当没有什么可吐的时候,东北季风明显弱了,不似先前那样有力了。

    绝大多数人,都恢复了常态,宋子强不吐了,倒是发起烧来了。

    万士达真心服了,这货在陆上力量最大了,没有要到在海上,竟然是这个水平。

    大家赶紧喂他吃晕船药,又用物理疗法给他退烧。

    不是不舍得给晕船药吃,因为如果一晕船就吃药,很容易养成了依赖性,下一次不吃的话,更容易犯病。

    好在他毕竟年轻,身体素质没有问题,吃了一些水果后,很快就好了。

    万士达说:“以前没听说你晕船啊?”

    宋子强脸色惨白,声音弱弱地说:“我以前没有做过这样久的船,最多是观光游艇……”

    就这样过了几天,听到有水手喊:“看到大岛了,想必是到了流求!”

    宋子强顿时来了精神,万士达和王德发搀扶着他来到了甲板上。

    他们眼前出现一块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