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的人事变动仍在继续,直到一个月后才大致定了下来。
三司里,赵贺接王博文出任盐铁副使,张存接王举正出任户部副使,户部判官新补入大中祥符五年进士明镐。另把跟道路交通有关的几个小衙门合并,新立桥道司,由陕西路转运判官韩综回京掌管。不管是银行的成立,还是民间商业的活跃,都需要更加灵活方便的邮寄系统,也一并归在了桥道司里。以前的邮置寄铺是归在枢密院之下,主要是传递朝廷公文,迎来送往朝廷官员,基本不对民间开放。新的制度下依然如此,三司下的邮递系统不涉及官事,只从事民间业务。马传递为置,人传递为邮,三司的邮传系统却主要是用车和船的,以货物运输为主,书信之类为辅。这样一个机构,是跟三司铺子互补,给全国提供一个廉价且方便的货物运输网络,以促进商业的展。
原在邕谅路提举蔗糖务的庞籍回京,接替他的老朋友司马池出任御史知杂,司马池则改知邓州。蔗糖务由原太平州知州余靖接掌,而太平州因为与江南路的一州重名,朝廷移文经常出差错,改名崇善,另选官为知州。谅州知州石延年回朝,为群牧判官,由孙沔接任谅州知州。谅州因为新立,又在边地,管的地盘非常大,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徐平在那里时的邕州。不管是向南消化吸收交趾故地,对抗占城,还是向西渗透哀牢,在西北方向与大理争夺广源州周边的小族,都要以谅州为基地。孙沔在内地为官因为贪财好色,走到哪里名声臭到哪里,在边地这些都是小节,反而比一般的循吏更加称职。
在徐平的支持下,由沿海的几个市舶司帮忙,黄金彪团结了一批跑海路的商人,打通了从南到北的沿海交通线。现在由邕州一带返回京城,不再需要像徐平当年去岭南的时候那样,路上就要走半年多。从廉州上船,到密州登6,一个多月就能够到开封了。只是这一路少了驿馆系统的支持,由徐平提议,对这样走的官员提供一定的金钱补助。
其他的人事任免,原在三司外另成一系统的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撤销,提举库务司的郑向改为掌管新设立的京师银行。在他之下,由刘沆代表三司,内侍张惟吉代表内库,一起为副职。这样安排,是因为三司之下的场务大多改成了公司,由审计司统一稽查,库务司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对赵祯来讲,显然新成立的银行才是内库的财源。
因为原翰林学士晏殊升为参知政事,夏竦再入学士院,为翰林学士。而新设立的掌管天下货币行的钱监,则由翰林学士程琳兼管,独立于三司之外。
这样大规模的人事变动之后,吕夷简精心营造的势力网络在明面上被清除,至于暗地里还有多大的能量,那就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了。
跟其他的权臣不同,吕夷简对下层官员甚至各衙门的公吏都非常重视,用各种手段拉拢了不少人。这些人员除了浮在明面上的几个,水面下到底有多少没人说得清,也无法彻底铲除。一旦吕夷简重新回到朝堂,便就会如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
公吏虽然地位不高,但他们往往世代为吏,关系错综复杂,其中的一部分人能量非常大,很多连徐平这个级别的官员都觉得棘手的事情,他们做起来却不费吹灰之力。正是因为手中有了这么一群人,吕夷简才能不动声色地把朝堂各个衙门玩弄于股掌之中,仅仅靠明面上的那么几个官员,是没有那么大能量的。
正是有这个底气,吕夷简被罢相,依然信心十足。李迪和陈尧佐,早晚是要闹出乱子来的,自己终有一天还会重新回到政事堂。这个时代除了吕夷简,没有一个人能够保证朝堂不出意外的乱子,怎么把他赶出京城,还要怎么请回来。
三司衙门自己的长官厅里,徐平对郑戬和文彦博道:“审计司新立,诸般繁杂事务,最近一些日子你们两个要辛苦一些。现在新政不久,不管是京城里各新设的官司,还是各地方都在熟悉新的规制,审计司暂时先不要插手。你们两人先挑选合用的人员,编写合用的规例,务必让每一个人都清楚明白。规例编写完成之后,先报到我这里看,然后送中书那里审阅。要等政事堂的相公看过签押,才能真正施行。”
郑戬拱手:“下官谨遵吩咐。这几年在盐铁勾院,做的是同样的事情,规例我心里已经有了底案。单等赵叔平回京,我们三人商量过了,便就定下来。只是衙门新立,底下缺少做事的吏员,请教省主,不知是把先前各勾院和都磨勘司的吏员接收过来,还是另招?”
徐平道:“你是审计司的主官,此事由你做主。不管是新招还是用旧人,甚至三司衙门里你看上哪一个,尽管跟我讲。纠弹官员,审理刑狱,天下有御史台。你们审计司,就是管天下钱粮的御史台。天下一丝一毫之用,审计司都有权稽查,权责至重!”
“下官明白,自然会竭心尽力!”
徐平点了点头,突然想起来,对郑戬道:“说起公吏,我这里倒是有一个人选,刚好推荐给你。数年前我回京掌盐铁司时,新设了一个三司条例司,重编历年三司条例。那时条例司里的主簿,名为高成端,原来是吏员,补了他为官。这个高成端祖上数代为吏,自五代时一直传到他这里,家里藏得有京城衙门历年的各种规例。审计司衙门新立,便就由高成端过去做个主簿如何?难得这人忠谨,不可多得。”
郑戬想了下,拱手道:“这个人下官也有些印象,是个老实忠厚的人。若是衙门里有这么一个人做事,则哪怕是积年老吏,也必然不敢为非作歹。”
既然郑戬不反对,事情便就这样定下。主簿是低级选人,用徐平前世的话说,有些办公室主任的性质。他们地位较低,一般情况下都没有进士出身,很难升上去。往往在一个职位做很久,甚至做一辈子,是介于官员和公吏之间的身份。
京城里的各个衙门,并不是只有徐平郑戬文彦博这样的主官、判官、推官,一样也有录司簿尉,各种低阶选人。从人数上来说,其实他们和公吏才是各衙门的主体。一般官员除非是特别强干,日常政务都要靠这些人。庸碌一点的官员,只能在他们送上来的文书上画押签字,对于具体政务根本就理不清楚。
历史上强如包拯,主管三司的时候也要包庇属下公吏,得罪了他们,事情就没法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