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朝当官那些年 >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主谋还是背锅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主谋还是背锅

    “陛下,东南军报”

    嘉靖帝当着四个辅臣的面,打开了刚刚送来的军报。

    众人的神色值得玩味,李本偷眼看着,李默露出讽笑,徐阶神色不动,严嵩则沉下脸来,都在揣测这封加急军报上,究竟写了什么。

    是倭患情况更加严重是倭寇又袭击了其他重要城市还是倭寇去而复返,又来到了南京城下

    严嵩的一颗心不由得悬在了半空胡宗宪啊胡宗宪,老夫想方设法保全你,都快要成功了,无奈你命运不济,功亏一篑他在想这封奏报说的如果是倭寇又造成了什么重大伤亡,那嘉靖帝就会被重新点燃怒火,心思也再不会回转了。

    没想到嘉靖帝居然露出了一个笑容来。

    “官军在芜湖抓到了那七十二个倭寇,一个人没有走失,活捉了。”嘉靖帝道“是苏州团练的功劳。”

    众人一怔,徐阶最先反应过来,立即恭贺道“陛下洪福齐天,叛乱方得平定”

    “陛下洪福齐天,跳梁小丑,自行殒灭”

    几个老臣都六七十岁的人了,还要说一通热情洋溢的话,中心思想就是倭寇能如此快被抓到,是大明的列祖列宗保佑,是托了嘉靖帝的洪福。

    嘉靖帝的笑容越发灿烂了,“是东南将士浴血奋战,跟朕有什么关系”

    “老臣看,今日之事,全仗陛下福份大,指示得宜,将士披肝沥胆,终使战事得竣。”李本立刻发挥了自己的口舌。

    “指示得宜,”嘉靖帝就道“追剿倭寇的人不是南京的军队,而是胡宗宪手下的团练,朕看是胡宗宪将功补过,立功赎罪,洗刷了南京之耻。”

    李默和徐阶心中咯噔一声,看来嘉靖帝是打算宽宥胡宗宪了可胡宗宪既然被择了出来,谁来替他背锅呢

    徐阶心中倒还有个预料,从刚才严嵩阴险地提到朱纨他就知道,嘉靖帝对胡宗宪是不可能下手了,而徐阶的目的本就不在打倒胡宗宪,他是要帮助曹邦辅稳固江南总督的位置他已经让胡宗宪从总兵的位置上挪开,胡宗宪没有军权,东南的兵马就归曹邦辅节制,虽有个赵文华,也孤掌难鸣了。

    但李默心中绝不啻于一场风暴过境,他不明白嘉靖帝一开始如此大的怒气,都是对着胡宗宪来的,众人口诛笔伐,连严嵩都准备抛弃胡宗宪这个手下了,怎么突然翻转,嘉靖帝一下子就改了主意了呢

    他是完全没有揣摩到嘉靖帝的心思,也不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

    要说李默这家伙对圣意的揣摩根本不及格,是怎么活到现在,而且还入内阁,扛起了反对严党的大旗呢一来就是他本身还是个有才具的人,而且生活作风比较严谨,这上面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二来就是嘉靖帝有意让他与严嵩分权,最后就是李默虽然只当过一次主考官,但那一届的考生里有个人起来了,就是陆炳。

    这就是严嵩父子不得不容忍李默这个老东西继续蹦跶的原因。

    李默是被这一击震住了,而严嵩不紧不慢道“陛下所言甚是,老臣以为,使功不如使过,可以允许胡宗宪戴罪立功,将剩余的倭寇,如法炮制,尽数剿灭。”

    李默叫道“胡宗宪功不抵过即使抓住了这些倭寇,当日南京城下的失利,他还是要负责”

    嘉靖帝就道“你的意思是”

    “这次的事件,一定要追根究底,因为臣不认为这是个偶然,一定是有预谋的”李默咬牙切齿道“想想胡宗宪信誓旦旦保证倭寇不会越过苏州,组织了数府兵力,布下天罗地网,却被倭寇突围,一路追赶竟也赶之不及,让倭寇竟然打到了南京城下这些倭寇如何从武进一出来就知道往镇江走他们怎么知道南京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一到南京城下就能重创官军这一切,都大为可疑”

    徐阶不由得挑了挑眉毛,李默的这番话,居然扳回了一局。

    嘉靖帝心思一动“你是说倭寇早有计划”

    “臣以为,倭寇此次行军,不同寻常,目标明确,就是南京,”李默斩钉截铁道“谁给他们通风报信,谁给他们安排指引,谁在暗中指使,不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抗倭永无希望。”

    严嵩的眼睛狠狠一跳。李默这老东西抓住了重点,他说这次绝不是个偶然事件,肯定背后另有蝇营狗芶嘉靖帝一定会被这四个字挑动的。

    也许大明会出现和倭寇勾结的百姓,或者大户,但和倭寇勾结的官员,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官,还真没有出现过一个。

    这是唯恐天下不乱啊,李默为了扳倒胡宗宪,不在乎牵连多少前线的官员

    徐阶的额头上居然也冒出了一点汗来原因很简单,李默要大肆牵连,但最可疑的不是胡宗宪,而是曹邦辅因为是曹邦辅下令撤出了武进的驻军,这不就是明晃晃帮助倭寇顺利进入了腹地吗

    但你要说不查已经来不及了,嘉靖帝明显是意动了。

    严嵩和徐阶难得想到了一块儿,他们都要阻止嘉靖帝捕风捉影,动摇前线的军心。

    “臣以为,”徐阶道“查是肯定要严查的,而且必须明确三件事,查什么,怎么个查法,以及派谁去查。”

    嘉靖帝道“你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

    “查什么,就是去查南京这事是不是有人策划,是不是图谋不轨,这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要知道南京为何失利,而失利的责任究竟应该谁来负责;至于怎么查,从南京指挥战斗、参与战斗的人马,到城防守卫上上下下,都需要严加审讯,以明白南京真相究竟如何。”徐阶道“而至于派谁去查,人选自然由陛下指派,臣没有意见,只是请陛下留意,从北京到南京,快马加鞭日夜不停也要十二天,如果陛下定下人选,需要钦差尽早启程,早日抵达南京好将事情查清楚。”

    徐阶不动声色地将追查的内容又转回到责任谁负的问题上来,而追查的范围又被限定到南京城里,最后又提到时间问题,从北京派出去官员是来不及了,这样就避免了严嵩和李默的人选,当然南京是事发之地,南京官员也不能主审,那么最有可能主审,也有这个权力的就是曹邦辅了。

    嘉靖帝的眉头一皱,从北京到南京,正常要走一个月,毕竟钦差不是驿递员,不可能日行八百里,走一个月到江南,岂不黄花菜都凉了

    北京不能派人,南京也要避嫌,谁来完成这个使命

    嘉靖帝闭目思索半晌,才道“朕知道了。”

    他手中的钟磬一响,四位辅臣就识趣地叩头退出了。

    他们一出大殿,各个神色叵测,因为到最后,嘉靖帝只是若有所思,并没有当场确定人选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皇帝想要派锦衣卫去查

    果然第二天,锦衣卫的朱六风驰电掣出了京城,得到消息的南京各路人马还没来得及准备,朱六已经抵达了距离南京只有一百六十里的镇江了。

    淞沪之战以两支倭寇主力被击溃,纷纷逃窜入海而进入倒计时,最后一支二千人的主力队伍在武进分散为小股倭寇,在各地官军的围剿下,渐渐穷途末路。

    陈惇欣喜地看到,胡宗宪率领水师亲自出海追剿余寇,这是他在为今后的海战做准备。因为一开始胡宗宪和陈惇就倭寇问题竟夜讨论的时候,就得出应“御敌于海上”的结论,甚至水战还要放在首位,如此水陆并举,抚剿结合,才是遏制倭寇的正确办法。

    陈惇相信胡宗宪会将抗倭的局势,一点点扭转过来。

    不过他虽然很想乘风出海,一睹海战,但他受伤不轻,被吴家人接回了镇江修养。当然吴家在南京也有豪宅,只不过他们现在一致决定留在镇江,因为觉得镇江比南京安全,这就是南京被围造成的恶劣后果之一,百姓都无法相信官军能保护自己。

    唐顺之来镇江看他,告诉他成远因为抓住倭寇的功劳,一下子从试百户提拔到了正千户,再往上就是指挥佥事了,他还不到二十岁,但功劳已经佼佼。苏州团练也被嘉奖,这一次胡宗宪大方地赏赐了二万两白银。

    陈惇哈哈一笑,心中却有一丝犹疑闪过胡宗宪打仗的钱,从何而来呢

    大明朝的中央财政拮据,地方也困难,而且数万抗倭大军齐聚江浙,都得靠地方自己粮草,光人马嚼用每天就得一千两银子,若再算上军饷、兵器、甲具,所耗费银两更是不计其数。

    难道胡宗宪的钱是依靠赵文华的搜刮

    陈惇被自己这想法逗笑了。赵文华吃进去的还能吐出来吗他损公肥私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倒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