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朝当官那些年 > 第二十七章 螃蟹八足

第二十七章 螃蟹八足

    陈惇不由得一乐,道:“震川先生不知道,我看似悠游自在,其实是在和幕后之人博弈交手呢,正所谓英雄王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这呼吸之间,就是一轮过招,实在过瘾地很呐”

    “你过招什么了”归有光不信道。

    “先生可知道,我的大船行在吴淞江关卡上,被拦了下来,”陈惇道:“他们硬要搜检,我只说是山东孔家送给陆氏的聘礼,这才被放了过去。”

    陈惇的大船从运河而下,却被吴淞江关卡拦住,只见他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完全不是平日里懒怠无序,散漫应付的模样,让陈惇以为太湖又出了水盗,或者零散的倭寇袭击了过来。却没想到虚与间,这些人东张西望,只盯着船上的沙袋看,才让陈惇有了他们已经被人收买,专门查验和阻拦粮食过江的想法。

    最后陈惇就打出孔氏的旗号,说船上的货物都是送给陆氏的聘礼,这才让几名守备纷纷礼让,大船平安过江。

    “这些巡检、守备,做的已经不是朝廷的官儿,是陆氏的官儿了。”陈惇道:“这要是两军交战,他们就是妥妥地叛变投敌,罪无可恕”

    陈惇的粮食送抵了苏州,却没有直接上市,而是从四面八方拐进了太湖。而且还不是太湖其他地方,正是陆近真的西山别院。

    陆执章和陆近辛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严防死守的粮船竟然就在他们眼皮底下,他们毫无察觉。二十八艘粮船,陆陆续续停泊在西山码头,七天后全部抵达完毕。陆近真为了掩人耳目,将自己的游船画舫也停泊在码头上,像是预备一次大型出游。

    “梦龙,”王廷就道:“我不明白,为什么当日粮食不能直接抛售,还要再等呢”

    “究竟是十两跌到一两的落差大,还是二十两跌到一两的落差大”陈惇冷笑道:“陆氏父子不傻,相反他们还相当聪明,他们的粮是九两买进的,十两他们就预备要卖了。这就是他们比别人危险的地方,知道十两以上是不切实际的,买定离手就到十两。就当他们害怕夜长梦多要抛售的时候,咱们的大船在码头上上演了一出好戏”

    陆氏父子果然上钩,以为先前的忧虑是多余的,官府是真的筹措不到一点粮食了,于是才放开胆子继续哄抬,于是百姓毫无所觉地买,陆氏肆无忌惮地卖,将粮食价拱到了如今的十八两。

    “陆氏的目的,其实不在于赚那五百万两银子,而在苏州的控制权。”陈惇道:“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明目张胆地和官府竞价的原因。”

    让陈惇觉得有意思的是,他不由得想起此时的西方意大利,也有一座名城佛罗伦萨,这座名城正在被美第奇家族牢牢控制着,这个家族创造了一个政治时代,他们以经营工商业致富,发家却是从银行开始的,这和姑苏陆氏,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差别是天壤之别,由于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大一统趋势,不似西方松散的封建制,中国自秦汉以后一直在不断朝着中央集权制发展,地方士绅无法像封建制那样得到世袭的权力保证,尤其是科举制出现并逐渐覆盖、最终替代了举荐制之后,延续七百年的门阀政治其实是彻底终结了。地方士绅只能通过先天的子弟教育环境优势,向士大夫阶层输送新鲜血液来把持自己家族在中央集权制的官方权力中占据正式的一席之地。

    所以为什么说科举制的出现是极其超越的一件事,从此以后,不要说有那种延续百年的门阀了,就连宋朝那样的父子三宰相,满门七进士的荣耀,也渐渐不复存在。治世之中,想参与国家政权只有一条路,就是科举选官。其难度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这种极高的难度,决定了一个家族很难保持出仕的连续性,自然阻止了庞然大物的诞生。

    就像姑苏陆,虽说累世簪缨,但这个“累世”,其实断代很严重,陆执章的祖父做过宣德时期的正四品官儿,他父亲没有做官,到了陆执章,家族合力供出一个陆执规,如今只不过是南京太常寺卿,而陆近辛这一辈,几乎没有做官的可能了,只能再等到下一辈。

    再看看太仓王氏,从王梦声到王辂六代人都是平民,才终于出现了有二子王侨、王倬,分别于成化年间进士及第,才自此科第蝉联,门第常青。

    至于延陵吴,吴奂的父亲吴宽为弘治时期的天官,长子吴奭却只是中书舍人,次子吴奂不过为国子生,吴奂的儿子也没有当官,只能寄望孙子吴启和科举大利。

    缺乏先天条件,所以陈惇才会说,在这个时代里,陆氏永远不会是姑苏陆的主人,像美第奇这样能主宰城市命脉的家族,一定不会出现在大明。

    陈惇捋了捋白鸽的头顶,看着它扑棱着翅膀高飞而去。

    西山岛上,白鸽穿过一片花海竹林,径自落在了阁楼之上,随后被一双纤纤玉手捉住,取下了绑在腿上的信笺。

    这两寸见方的纸上,粗粗画了一个手舞足蹈的小人儿,这小人做着鬼脸,手上却拿着旗子,指着面前的大船,似乎在命令大船开动。

    陆近真不由得“噗嗤”一声笑了起来,看着这画上的人儿没个正形,想到那个人平素也是这般模样,心中不由得一涩一甜,竟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船队在夜色中,出了西山岛,一路水波不惊,天亮时抵达长洲县内,陈惇亲眼看着这些粮食涌入了他多余开辟的两个定点销售粮铺内。

    “叫价吧。”他轻轻道。

    小吏张望抑住激动的心,大声叫卖起来:“十七两一石快来买粮了”

    这喊声顿时传遍街市,把清早起来照例观望的老百姓给惊动了,当然同时也惊动了那幕后之人:“十七两不会吧,怎么这粮价不涨反跌了呢”

    “十七两一石,真的吗”百姓纷纷涌入,“没骗人”

    “没骗人,”张望道:“排队排队,要多少有多少,放开供给”

    听到粮食无限量供给,而售价竟低了一两银子,老百姓的麻木还没有完全去除,但以陆氏为首的囤积大户,却都感到了晴天霹雳一般的震撼。

    “怎么会无限量供给了呢”陆执章惊惶起来:“难道官府又弄回了粮食”

    “爹,您不要担心,”陆近辛道:“说不定又是官府故意摆布的一出,把吴奂偷偷给他们的余粮放出来,让百姓以为官府已经弄到了粮食。”

    吴奂给官府提供粮食,这件事已经被陆氏父子知晓了,但他们并不觉得区区十几万斤粮食能救市,只不过是螳臂当车杯水车薪罢了。

    “快去打听,”陆执章道:“到底怎么回事”

    短短两个时辰,粮价又降了一两,这下得到消息的所有本地大户都坐不住了,纷纷亲自去粮铺观望,看到没有任何作假的白花花的大米,那塞满仓库的粮袋,所有人都感到了不同程度的眩晕。

    “快,快开铺子,”潘庹扶着管家的手,脸色煞白:“开铺子放粮”

    “开铺放粮”管家道:“多少钱多少粮”

    “你个傻子,现在还看不清楚,”潘庹一把推开他:“官府把咱们都玩了一把,现在粮价只跌不涨了,咱家那十万石粮食还留着干什么,等着发霉啊传令下去,每石十四两,敞开供应”

    “十四两”陈惇站在酒楼上,悠哉悠哉看着众生好戏:“降价,十三两”

    大米像流水一样,疯狂地涌入了市场,在刺眼的阳光下,一艘艘大船从吴淞江上驶来,那船上的油布揭开,仿佛一条河道都变成了白米一般。

    “教训不深终要忘,记性不长不成人啊。”陈惇装模作样长叹一声:“就让这次的粮食危机,成为你们终身难忘的教训,给你们好好张长记性”

    那边店小二端着鲈鱼走过来,“客官,这鲈鱼莼菜的故事您听说了吧,有道是鲈鱼四腮,由它独占苏州一府”

    “螃蟹八足,”陈惇就随口接道:“任我横行天下九州”

    看着吴淞码头上“稻米流脂”的景象,陆执章险些晕厥了,他扶着管家的手,勉强道:“降价,降价,也十三两”

    “十二两”听到那边降价的消息,陈惇哈哈一笑,又一次大降价,所有的粮铺粮店开始敞开供应大米,百姓们已经从之前的疯狂抢购变成了如释重负,因为现在这个情景,谁都知道米价只跌不涨了,谁还会再买大米

    望着眼前梦幻般上演的一幕,陆执章只感觉头晕目眩,不由得狼狈地摔在了地上。

    “陆翁,”一双有力的大手将他扶了起来:“你怎么了”

    陆执章抬头一看,居然是邵芳。他刚要说话,就见邵芳身后的人一拥而上,纷纷抱怨道:“陆翁,这都是你出的好主意,你不是说咱们可以在这次粮食危机中,大赚一笔的吗”“我们都听你的话,压上了全部的身家,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啊”“是啊,不仅什么都没有赚上,还要倒赔呢,我们也是四两进的粮”

    “这是怎么弄的,”邵芳装模作样也抱怨了几句:“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他心中却庆幸不已,当初若不是自己将宝压在了陈惇身上,今日这样如丧考妣的人,就该是自己了。他越发觉得自己有慧眼识人的本事,也越发觉得日后还要更多地靠拢这个神通广大的小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