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明 > 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小人物

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小人物

    廖促平闻言心头一动,似乎领悟到了些什么,可又抓不住重点。

    “阿济格只是对人狠,对自己不够狠……也是,这英亲王当了太多年了,早已忘记了在漠北吃风沙的苦了。”吴争带着一丝嘲讽道,“可李过不同,就算李自成占了顺天府登基当了皇帝,李过也在征战,他没过过好日子……吃惯了苦的人,总能比享福的人容易活,对吧?”

    廖仲平心头一亮,他郑重揖身道:“多谢王爷指点。”

    吴争笑了笑,摇摇手道,“指点谈不上……李过能活,广信卫也能活。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况且,我还没有让二万将士性命为代价的打算。”

    廖仲平用力点点头道:“廖某也信……敢问王爷此次前来,对我有何吩咐?”

    吴争转身指着地图,“两件事,都得你亲历亲为。”

    “请王爷下令。”

    “一是募集当地民众,经大枪岭,为广信卫运送些弹药补给。二是左营佯动至大枪岭一线,既为护送运送弹药的民众,也加重对阿济格的压力。”

    “遵命。”

    吴争稍一沉默,想了想道:“军令传递困难……我先透个底,但凡阿济格动了,你,就与夏完淳直扑凤阳城,到时不管是谁阻挠,皆不必理会!”

    廖仲平正色道:“请王爷放心……廖某谨记于心!”

    吴争笑着挥挥手道:“走了……不必送。”

    廖仲平惊讶道:“天色已晚……王爷何不……?”

    “时间不等人啊……我可没阿济格那么好命,躺在凤阳城就能指挥若定。”吴争哈哈大笑着,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

    衡阳镇,明置巡检司于此。

    巡检司这个衙门,始于北宋,金、夏也有仿设,元继承,直至朱元璋发扬光大。

    这是一个低级的基层组织,隶属于当地县衙,有点象后世的武警组织,但又不完全相同。

    它的职责是捕盗,并非所有州县皆有,而是大部分集中于漕运附近和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在西北及偏远地区鲜有见到。

    它就是县衙捕快的一种补充,连主官巡检,它的品级也才从九品,刚刚入流,那其下差役恐怕连吏都称不上了,用后世的话说,也就是“临时工”,可此临时工非彼临时工,后世的临时工工资是兑现的,大都列入了预算,可此时,哪有预算?

    好年景时,县衙以米粮代酬,年景不好时,那就得拖欠,拖欠还是好的,总归还有个盼头,情况糟糕的,那就得自生自灭,谁叫他们是小娘养得呢。

    按理,象这样很不起眼的组织,不会被留传至后世还有人知道,但有个地方所设的巡检司,却闻名通途,令后人瞩目。

    那就是鼎鼎大名的澎湖巡检司,它最早还是元代所设,这恐怕是蒙古外族为华夏做的唯一一件被称赞的好事吧。

    绕远了,回来说说衡阳镇,这个小镇就有一个巡检司,而且从洪武年间就开始设立了。

    前面说了,巡检司除了巡检,余下之人全不入流,干的就是协助县衙捕盗之事,自然,读书人看不上这种角色。

    刚设立时,老朱比较重视,领导重视的,待遇就好,当然是人满为患,可到了万历年间,连正规卫所都没了保障,何况这些各县衙隶属的小组织呢?

    良家子们明里忌惮这些人,心里却是万般看不起,除非是万不得已,他们宁可刨地,也不愿干这种下九流的差事,没工资、得罪人不说,一不小心还得赔上性命,连抚恤都没有。

    这样一来,巡检司人手就不足了,募集标准是一降再降。

    最后,往往是拉一些坊间游手好闲之徒或者地痞、泼皮之类的来凑数,这样一来,巡检司的名声就不再坏了。

    衙门得拢络这些人哪,要是人家撂挑子不干了,上哪再找人手去?这样兵荒马乱的年景,有人看家护院,哪怕是名义上的,也总比没人强吧?

    所以,县衙往往对这些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事情不大,就得过且过、眼不见为净吧。

    这样一来,大街小巷里,调戏良家妇女了、顺手牵羊了、欺负老实人了……什么狗皮倒灶的事都时有耳闻。

    用当地良民百姓的话说,还不如鞑子来呢。

    今日,衡阳镇的大街上,人潮远比往日稀落,也是,打仗了嘛。

    寻常百姓不是躲战乱逃离,就是紧闭家门,似乎只要躲起来,就没事了一样。

    好在衡阳镇离战场较远,一般都看不上它,也对,都说攻城掠地嘛,一个小镇,谁看得上?

    此时,西街城隍庙前,几个巡检司的差役正聚在那侃大山。

    他们一身皂服,腰间挎把铁尺,愣将自己打扮成了传说中六扇门中之人。

    其实,就他们的级别,给人家擦鞋人家还嫌弃臭呢。

    “刘哥,你说这北伐军还真与往日明军不一样噢?昨日看他们排着队经过,那气势……啧啧。”

    一个差役眯着眼,咂吧着嘴,满脸都是一种羡慕,那模样,就差流口水了。

    另一个差役附和道:“若要他们能收我……嘿,要我少活三年都成,你没看他们那身军服,就象用浆子浆过似的笔挺……也奇了怪了,他们打仗不穿甲,就不怕被箭射吗?”

    另一个年长些的,伸手拍了一下差役的脑门,斥道:“你懂什么……据说南面建新朝的吴王殿下能祈福,只要是上了战场,士兵就可以刀枪不入……就知你没读过书,知道啥叫撒豆成兵吗?”

    那差役被拍了脑门,脑子有点乱,还愣是连连点头称是,“张老哥果然是明白人……。”

    这时,一直坐在庙外左边石狮子上,那个满脸横肉疙瘩的三十来岁壮汉,冷哼了一声,“或许在街上相大姑娘小媳妇还成,行伍之事……他懂个球!”

    那个年长些,被唤作“老张”的,老脸一红,带着一丝埋怨,但更象是“撒娇”的味道,他扭捏着道:“刘哥啊,打人不打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