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明 > 第五百零九章 大水差点冲了龙王庙

第五百零九章 大水差点冲了龙王庙

    大水冲了龙王庙,真是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幸好没有发生龌龊,否则伤在这些义军手中,那才叫一个冤。

    孙嘉绩在淳安镇宫变时,对朝政时局心灰意冷,决定归乡。

    回到家乡余姚之后才发现,孙家早已家破人亡。

    问了乡亲之后,孙嘉绩才知道,从他与熊汝霖举旗反清,拉了一支队伍离开余姚之后,清军不久就占领了余姚。

    有乡绅投清,出首了孙嘉绩。

    于是孙家满门被清军杀害,这其中有孙嘉绩寡母、发妻和一子一女。

    孙嘉绩由此心中重燃复仇之火,再次开始在余姚召集乡党,准备组织一支人马向已经移驻宁波的那支清军复仇。

    孙嘉绩身出名门,祖父为明朝天启年间东阁大学士孙如游,自己也是崇祯十年进士,所以号召力学是有的,加上绍兴府已经光复,余姚已经没有清军。

    很快,孙嘉绩就集结起一支千人的队伍。

    不想,此时异变再生。

    原本吴争光复绍兴府之后,采纳了方国安的建议,以王得仁为主将,金声桓为副将,兵发宁波府,以厉如海为主将,池二憨为副将,进攻金华府。

    此时正是绍兴府清军几乎被全歼之时,两路大军顺利占领二府,甚至金华守军闻风而遁。

    可不想金华府清军见明军势大,主动撤出金华府之后,向东入台州,与台州清军、从宁波府溃退的清军残部汇合,继而对宁波府发起了反攻。

    王得仁、金声桓此时发生了争执,王得仁想要固守,可金声桓执意撤军,他认为清军兵力于己倍之,不想让麾下嫡系折损在宁波府。

    由此二人发生了剧烈争吵,最后金声桓率己部独自撤退。

    王得仁部独木难支,在守了两日之后,因折损过大,也只能撤退。

    宁波府只被明军收复不足十日,就再次沦陷,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与上虞相邻的余姚。

    孙嘉绩悍然率这支刚刚召集不久的队伍,在余姚迎战清军前锋,一战就折损了大半。

    痛定思痛之后,孙嘉绩明白要复仇只能回归庆泰朝。

    可麾下率残部许多人不忍离弃,于是百余人乘船渡海,因为此时庆泰朝正与清军在长江上交战,所以孙嘉绩带人从松江府登陆,继而经太湖至宜兴、溧阳,再调头北上,直至与吴争遇上。

    吴争听后大惊,金声桓、王得仁先后弃守宁波府,按孙嘉绩所言,此事已是五天前的事了,可为何二人没有向杭州府禀报,连绍兴府陈胜也没有传讯禀报。

    不管怎么说,连孙嘉绩都已经与自己遇上了,从绍兴出发的信使应该比孙嘉绩更早到才是。

    吴争问孙嘉绩:“进攻宁波府的清军,有多少人”

    “不下二万人。”

    不对啊,吴争觉得不对劲,绍兴府的清军主力已经被自己全歼,浙东哪来这么多清军

    就算台州、金华、宁波加上处州府,合四府兵力也不会超过万人之众。

    况且宁波府的清军是被厉如海部溃退而不是全军先行撤退的。

    按当时清军部署在浙东的兵力,满打满算也凑不齐二万人。

    吴争心中隐隐觉得不对,可想不通问题出在哪。

    丹阳近在咫尺,吴争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宁波府的异状了。

    。

    吴争之所以选择向丹阳突围,是因为丹阳有外籍火枪兵、还有当日在丹徒之战后幸存下来的火枪新兵。

    当时吴争心痛火枪新兵的伤亡,执意在丹徒之战后,将一千多火枪兵调往丹阳后方修整,同时让外籍兵对他们进行训练。

    而这个当时无心的部署,今日算是解了吴争一时之危。

    望着已经轮廓可见的丹阳城墙,吴争吁出一口闷气。

    这事太过蹊跷了,朝中有奸细已经是铁定的事实,这不奇怪,在吴争意料之中。

    应天府被清廷统治了两年多时间,没有奸细那才叫怪事呢。

    可奸细出在朝廷高层,那就令人意外了。

    要知道,庆泰朝如今手握重权的朝臣,那可都是从绍兴府辗转千里过来的。

    这也是吴争从不怀疑他们会被清廷收买的原因。

    哪怕是政见不同,时有嫌隙,吴争都没有往那面去揣度他们对大明朝的忠诚。

    吴争此时的心里,已经在反省,这次的布局很有可能会失败,以丹徒吸引清军主力,以水师登陆江北,对仪真发起二度突击,这原本是一着妙棋。

    丹徒兵力不少,合吴争之前留下的二千多人,加上夏完淳三四千残部,还有十几门火炮,要说防御一万清军强攻,应该不会是难事。

    而清军攻击一旦受挫,江北清军必定增援。

    因为渡江发起进攻容易,可要渡江撤退,那就难了,一旦撤退,必被守军咬住,真到了那时,怕清军十人之中有七八人得漂在江面上喂鱼虾。

    就算吴三桂识破这着,狠下心断臂求存,怕是洪承畴也不会答应。

    再退一步讲,如果江北清军真狠心不增援,能灭掉这支江心岛的清军,那也是战略上的胜利,如此明军就不能面对江心岛清军的威胁了,也就是说,清廷丧失了南下的最好跳板,可以真正实现两军隔江对峙的局势。

    还有重要的一点中,在此战胜利之时,俘虏千把个鞑子,与洪承畴交换仪真明军残部,这想来也不成问题。

    吴争的算盘打得很响,可实际上,正如常言所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吴争没有考虑到三点,一是朝中有重臣是清廷奸细,泄露了庆泰朝的谈判底线不说,还将自己圈入了陷阱中,差点被清军骑兵擒获,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第二点,吴争没有预料到江北清军会孤注一掷,同时发起对镇江、丹徒两地的全力一击,也就是说,敌人是引来了,可引来的是敌人倾囊而出,这可不是凭镇江、丹徒守军可以承受的,何况镇江守军还被陈子龙抽调了几千人,在这一点上,吴争属于决策判断失误。

    第三点,也是让吴争最为忧心、最后悔的一点,那就是兴国公王之仁水师突击仪真的那一万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