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明 > 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颗见风就长的种子

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颗见风就长的种子

    柯永盛的心中,只要这种猜测一旦出现,就会随着战局的困难度上升而不断加强。

    直到最后心中防线的崩溃,柯永盛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金声桓想要借刀杀人。

    借吴争的刀,灭了自己,然后这绍兴府清军就唯他命是了。

    金声桓率部奉令增援绍兴府,所部中有两支军队,经纬分明,那就是柯永盛的八旗军和金声桓自己的嫡系,包括王得仁所部在内。

    这支军队虽说以金声桓为主帅,但有自己八旗军的掣肘,一直被金声桓所忌惮。

    如果如果己部在瓜沥大损,乃至覆没,那么这支军队将完全落入金声桓的掌控之中。

    这个猜测如同一颗见风就长的种子,在柯永盛心中迅速长大。

    终于,柯永盛承受不住了,他迅速下令,全军撤往绍兴府。

    战斗结束得非常突然,明军士兵已经连欢呼的力气都没有。

    软倒在地的那一刻,看着近在咫尺的尸体残肢,只有鼻子里的酸那一丝酸楚,在提醒着他们,自己还活着。

    这是一场惨胜,准确的来说,不该称之为胜利。

    周大虎麾下五千人,至战斗结束时清点,算上伤兵,也不足半数。

    而清军留下的尸体和伤兵,伤亡还略降于明军伤亡。

    但,瓜沥真真切切地被明军占领了,通往绍兴府的门户被打开,官道上再无关隘阻拦。

    。

    此战,最顺利的莫过于从沥海向外围清军,发起突击的厉如海、鲁之域部。

    只是沥海外围清军二万有余。

    这二万多人,就是方国安之前被多铎留守绍兴府,部署的二万多清军。

    如今被金声桓一股脑地部署在了沥海外围。

    金声桓的用意也非常明确,只要隔离开沥海的海上支援,那么绍兴府清军就能以局部优势兵力为所欲为。

    可沥海城防坚固,一时无法攻破,那么就将它隔绝开来,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所以,沥海外围清军对沥海进行有限的试探攻击之后,一直采取守势。

    目的明确,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悬念,依据临时建造的工事,抵抗阻击有余。

    就算厉如海、鲁之域部合二为一,二人身先士卒,也无法短时间击穿清军包围圈。

    这场仗持续的时间最久,双方的战损也最低,可场面却最大。

    双方动用了三、四万的兵力,在沥海滩涂上打了整整一天。

    。

    方国安有种赴死的感觉。

    但他没得选择。

    既然选择背叛清廷,那么眼下唯一能收留他的就只有庆泰朝了。

    选择在此时归降,方国安也是经过仔细斟酌、衡量的。

    锦上添花,最多只是凑凑热闹,可雪中送炭,会被人记一辈子。

    正是这个原因,方国安就毅然决定在这个时候反戈。

    可他是真没料到,吴争会让他率部突击绍兴府。

    这是送死啊,绍兴府有金声桓驻守,驻有八千鞑子精锐。

    不说方国安自己只有不足五千人,就算翻一番,有一万之众,也无法啃动绍兴府。

    就更别说,鲁王监国时,做为临时首都已经对绍兴城进行了必要的修缮。

    可方国安能拒绝吗

    不能。

    既然没有再在清廷旗下待下去的兴趣,那么这个投名状就必须交。

    不交不行,否则以何面目站立于朝堂之上,与旧时同僚把臂言欢

    事实上,方国安反而有些感激吴争给了他这个机会。

    此战打得越狠,他的功劳就越大,领兵多年、久居高位,方国安如果连这一点都想不到,那一把年纪就等于活在狗身上了。

    有了这个认识,方国安的部署就显得有条理,一如行云流水般了。

    他没有分兵,原本按吴争的交待,他所需要的是拖住绍兴府驻军,不要让清军出城增援三个方向,方国安就算立下大功,完成任务了。

    所以,虽然凶险,但还不至于要了方国安的老命,这一点方国安清楚。

    但方国安内心也有一些小九九,分兵佯攻绍兴府城门,确实可以令城中清军兵力分散,调动混乱,从而牵制住他们。

    可最后的结局,依旧是被各个击破。

    没有骑兵、没有增援的情况下,一旦发起佯攻,在城池居高临下的视野中,己部想要撤退,那是非常难的,除非有后军依仗,起到压阵和殿后的作用。

    但显然,方国安没有多余兵力去部署后军,一旦部署后军,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就会更加稀薄,起不到吸引城中清军注意力的目的。

    所以,方国安下定决心,既然自己这支嫡系军队注定将覆没于绍兴城下,那么何不让这场战斗来得更惨烈些,以便为自己的未来在朝堂上,更增添一些傲人的军功和话语权呢

    说简单些,那就是用将士的鲜血和性命,染红他本已惨白的白脸。

    方国安孤注一掷,在绍兴城下,他下达了全军强攻绍兴城的命令。

    没有器械、没有火炮,连云梯都是在行军路上现扎起来的,将士唯一可以为自己攻城提供掩护的,只有沿路民居硬拆下的门板,他们仅以血肉之躯,悍然向绍兴城西门发起了猛攻。

    。

    金声桓听闻方国安临阵反戈,有意外,也不完全意外。

    明将降清之后再反,听得多了,不足为怪。

    方国安的手上,没有粘染多少明军的血,这一点更能有利于他左右摇摆。

    这也是多铎及清廷,不太放心方国安,而要架空方国安军权的主要原因之一。

    换作象是李成栋、金声桓,清廷的信任度就高了很多,因为他们二人手中所粘明人的鲜血,差不多能汇聚成河了。

    杀人,杀对方的人,越多越能证明忠诚,这一点,在乱世之中,是最简单有效博取信任的自证办法。

    但金声桓丝毫不慌张,方国安手下有多少兵,战斗力咋样,他一清二楚。

    真要是被方国安攻破绍兴城,那他金声桓就该找条阴沟,然后跳下去,自己把自己淹死算了。

    但金声桓还是有些意外的。

    他意外的是,方国安居然会孤注一掷,什么时候,这个叛将竟也有了血气,开始拼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