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通河沿岸,所谓的峡谷,就是被水流切割出来的黄土沟,一条大沟两侧有无数条如肋骨一般排列的小沟,而小沟两侧又有许多细沟。好好的一片黄土高原,被冲刷得千丘万壑,许多地方寸草不生。不过此时的衙门峡两侧,树木却不在少数,丛丛密密,从东侧峡口一直延伸到西侧峡口。
衙门峡并不算长,只有不到二十里,但顺着河岸边的山道赶着车子,少说也要近两个时辰。走在队列中央,李略提着一张七八斗力道的猎弓,他不时抬头看着谷地两侧的沟壑和密林,那里都是能藏人的地方。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走快一点。这里可是有夷狄蕃贼出没!”李略催促着随军的民伕。
可是这些本地民伕们都是暗暗摇头,只觉得李将军太过杯弓蛇影。可世事从来都是没有最糟,只有更糟,事情总是会往更坏的情况展。
“有贼人!”不知是谁人在前面叫了一声。下一刻,前方道路一侧的林木中,便突然间杀出了一群手持弓箭长刀的蕃贼来。这些人行动极快,几步冲出林子,跳上官道,直接杀奔过来。
民伕们战战兢兢,看着李略的眼神也自不同,心中皆是抱怨:‘这鸟将是乌鸦嘴么,一说贼,贼就来了。’
“怕是有百十人。”李略的脸色郑重无比。百十人听起来不多,但这个数量的贼人出现在前线要道上,甚至能惊动到王忠嗣。如果贼人身份泄露,他们的部落恐怕都被视为谋反而被官军清除,这不是没有先例。当年李承恩、薛直守边的时候,用这个罪名灭了不知多少突厥、契丹诸部。不知对面的吐蕃许给了他们什么愿,竟然如此不顾后果?!
“鸟贼!”唐靖边则大喝一声,提弓在手,喜上眉梢,“送功劳的来了也!”
“数……数目好多!”一名年轻的民伕被吓得结结巴巴。而他能说出话来,已经算是好的,其他的民伕都是瞠目结舌,面如土色,直如雷惊的蛤蟆,连句话也说不出。他们都跟随行军士一样,随身带着弓箭,但此时贼寇来袭,却都忘了将长弓举起。
“我听说郭公亦是善射之人!主公、伯文咱们比比看谁射杀的多?”唐靖边嘴上悠悠然开着玩笑,但长弓提于手中,下马独自上前。
前行二十步,唐靖边双脚一前一后站定,以弓挂臂,大喝道:“直娘贼,天杀的贼人。”
这时李略等四个人、四张弓,竟然能射出一瀑箭雨!
当然士兵们早已布好军阵。
在山林间冲出来的蕃贼接近百十人,冲在最前面八人看起来最为精悍。郭子仪的目标正是他们。
开弓搭箭,箭矢离弦。
第一支箭,射入第一个贼人的左眼,第二支箭,在第二名贼人的脸上开出一朵血花,第三支箭穿喉而过,第四支箭,则将第四人的心口贯穿,而此时第一个贼人才刚刚栽倒在地。其后三人见状,反身就逃。郭子仪又是连珠三箭,直贯其背,将他们一一射倒。
套在拇指上的铜扳指前后闪动,小指粗细的丝麻弓弦幻成一抹虚影。长箭破空的尖啸连绵不绝。弦声鸣动,演奏出阵阵杀伐之音。万人敌那是虚言夸大,但一人敌百,郭子仪却做得如吃饭喝水般轻松自在。
郭子仪所用的长弓并非强弓,力道也许只有一石二三,尽管禁军中的招收士兵的最低标准是开九斗弓、两石七斗的弩,但武将用弓不到一石五斗力,射不穿敌军的铠甲,出门都没脸对人说。可郭子仪掌中的那张一石出头的战弓,也许射不穿吐蕃人身上的精铁甲,但精准异常的落点,让长箭的箭头完全不需要与坚实的甲叶对抗。
哀鸣声遍地响起,箭落处非死即伤。一支支白羽箭在贼寇身上轻轻摇晃,正如被插上了一朵朵随风起伏的白色芦苇。
好一个郭子仪一人一弓就将贼将射得不能前进一步,可他毕竟只有一人,贼人的反击随之而来。只听得后方一名蕃贼大喝了几声,十几名贼寇同时立住阵脚,向郭子仪射出利箭。十余支长箭齐齐攒射而来,逼着郭子仪横着退到了路边一颗树后,肩膀上还中了一箭。
躲在树后,听着身前的树木被射得噗噗作响,看着在肩膀上晃动的箭矢,郭子仪痛得龇牙咧嘴,暗悔没有穿着重甲出来,若是有重盔甲在身,他就可以硬抗一下贼人的弓箭,多射死几个,定能让贼人彻底丧失战意,可现在却是他被蕃贼压制得探不出头来。
“把车横过来!快点横过来!”李略急促下令道。“快把来路堵上!再把靠山的这边堵上!”
押车的民伕们都听着李略的话,慌慌张张地将一辆辆骡车并排着堵死了后方的道路,同时又把靠山的一面堵上,不敢有丝毫拖沓。
李略不停的催促着,指挥士兵转换阵型,又指挥民伕将他们所在的这段道路围成一座车阵。
这些番人虽然不比汉人聪慧,但奸猾狡诈并不或缺。劫杀军需辎重,这样的罪名,陇右道的任何一个归附部落都承担不起。再怎么想,李略他们一行人都是必须被灭口的,只要逃出一个,便有可能给整个部族带来灭顶之灾。
但如果能顺利将李略他们全数歼灭,在得到足以让部族过个丰年的物资的同时,还可以顺便布置布置,陷害一下敌对的部族——陇右的各个部落绝不团结,尤其是比邻而居的部族,往往由于水源、田地、牧场的归属而争斗不已——如果真的如自己所料,那身后必然还有贼人埋伏在退路上,等待他们逃跑时动手,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全歼而不让一个活口逃出。
就像赶着验证李略的猜测,刚刚有了雏型的车阵尚在调整中,李略等人的身后来路处,还有身侧的山坡上,同时响起了喊杀声。
“不用惊慌!”李略胸有成竹的对民伕们喊道,“贼人只是虚张声势,人数绝对不会多!否则他们就应该与前面的贼人一起冲出来,而不是躲在后面等我们的破绽!我们就在车阵里,他们一时半会儿攻不进来!”
李略不担心自己的士兵,对稳住民伕才是首要。不过这些民伕都是关西汉子,许多都是被征起来上过战场的预备役,射术没一个会输人。只要他们能冷静下来,击败只有自己一两倍数目的贼人,简直是轻而易举。而他们现在需要的也不是事实,而是领导者毫不动摇的信心,以及准确有效的命令。
这一切,李略都能给他们:“拿起你们的弓,把箭给我搭上!听着我的口令!……射!”
可能因为李略指挥太过醒目的缘故,两名敌军朝着李略冲来,李略已经注意到了,他双眉一轩,双手一抬,便嗖的一箭射出。五十步外的其中一人连反应的时间也没有,腹部刹那间便被长箭贯穿。
接着李略再无二话,又拉开了手中长弓。第二箭闪电般射出,穿透了另一人并不粗壮的颈项,带血的箭头出现在他的脖颈后,那人顿时捂着喉间翻倒在地。
这时先前被射之人却在这时候忍着腹内的剧痛爬起,面容扭曲着拔出腰刀冲锋,死命向李略一刀劈来。
李略慌忙侧身,有些狼狈的让过呼啸而来的刀锋,但他的右手顺利的抽出又一支箭搭在弓弦上,第三次拉开战弓。弓弦震荡,长箭电闪,直奔董而去。可这一箭没能让李略如愿以偿,贼人适时的挥动弯刀,将箭矢用力格开。
临死前的反扑最为恐怖,贼人怒吼一声,如风一般猛冲了过来,李略再没时间从身后抽箭,丢下战弓,反冲上去,一手架住贼人持刀的右腕,另一只手攥住插在他肚皮上的箭杆,不顾贼人的左手已经扼住了自己的脖子,用尽力气狠命的一搅。
与贼人面对着面,只隔着半尺不到,彼此呼吸可闻。李略清楚看见这人瞳孔放大,眼神渐渐涣散,而紧扣在脖子上的手掌也渐次松开。浑身的气力都随着体内传来的剧痛消失,贼人最终软软的瘫倒在地上。
一场火并如兔起鹘落,转眼间便是分出了结果。李略从地上捡起贼人的腰刀,又戳了两人要害几刀,确认了他们的死信,才一脚踩住尸体,血淋淋的刀尖下指,对着民伕们寒声道:“谁再敢不听号令,他们就是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