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略在送走尼姑后,和众人商议了下后续行程---在驿站等候节度使府的召见。李略趁着这个空隙和文瀚、郭子仪整理了下带回来的地图,一共六张。
忙活了两个月,李略觉得可以上个奏章,献陇右南面诸州地形图,好在朝廷里找一点存在感。此时的朝廷机构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集权,却还没形成宋明那种比较严密的体系,而且政事堂权重远在兵部之上……李略认为自己献图,或许可以到达皇帝或政事堂诸位宰相的手里。
郭子仪在丰州时,一个无军职的节度使的亲戚都可以上奏告状,李略觉得自己身为羽林军将领完全可以上奏疏。
不过这是李略第一次向皇帝上奏疏,写文章有点捉急。这份疏议他都搞了两三天了,还没弄利索。
别说写文言文章,他就是看也不太看得明白……并非文盲,繁体字也认得,关键是没有标点。古代这些读书识字的人真是怎么复杂怎么来;若是文章书籍里有断句的符号,就是一个墨点,李略都能毫无压力地看懂大部分文章,但就是没有。
在唐朝有差不多三年了,但李略大部分时间是小卒,这个时代的书籍又贵,而且军士小卒也不需要识字,他哪有功夫去研究古籍?科举虽说是条路子,可没背景的只能像文瀚这样蹉跎在微末小吏上,除非衣食无忧倒可以专业读书科举,那倒可以研究研究。
想来想去,李略决定还是让文瀚来写,然后自己看看差不多的话,再抄一下了事……上次在丰州不辞而别留的书信,也是出自文瀚之手。
李略献图幸运地让皇帝见到了,但也只是看了一下而已。虽说已经放权给李林甫,但那只是些庶务,重要的内外军事和治国政策,还是要皇帝李隆基自己朱批。早年间李隆基也是带兵之人,他的习惯有着武将常有的干练,着手一份奏书或一件事,先瞧明白里面的矛盾……李略这份东西和图纸都没有表现出什么矛盾;然后他再看内容是不是关系要紧的方面……正好有陇右的事。于是他大致看了一番,弄明白是考察地形的禀报,处理方法是直接交给政事堂主管军事的宰相。
不久之后杨贵妃就偶然得知了。
何台知道杨贵妃比较关注李略,便说得详细,在她身后一边走一边弯腰说着:“李游击这次献的图很仔细,一共六份,把陇右诸州要紧之处的一山一水都描画得很精细,连哪里有一条小路,哪里有一个村子都察得一清二楚。”
何台见杨贵妃的情绪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也没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便继续小声说道:“据政事堂所言,此图的新奇之处,在于量丈地方的远近长短。图上一寸、实地四十里,拿尺一量哪怕是不为人熟知的小地方,也能估摸个远近……”
杨贵妃轻轻点头,没说什么话。一行人正好走到了路边的亭子跟前,她停了下来,后面远远地跟随不让他们听到说话的宦官宫女们,这时赶紧上来,在石凳上小心翼翼地铺上软软的垫子,让她坐下来休息。
杨贵妃是一个很懂得享受的人,生活也很慢,平素娇气得很。最近天气变冷,她已经很多天没出宫殿了,今天晴天也没什么风,这才出来走走。饶是如此,宫妇也不厌其烦地叮嘱她小心风寒,给她身上穿上了很厚的衣服。领子上是白色貂皮的柔软绒毛,白得一点杂色都没有;貂皮让她起来更加贵气,却又似乎多了几分贵夫人般的俗气。
“贵妃娘娘,您累了吗?要不叫轿子过来,送您回宫。”随从的尚宫在旁边轻轻地关心道。
杨贵妃摇摇头不言语。那尚宫又向后面的宫女招招手,他们忙把一个精致的细颈瓷壶摆上,然后斟酒。尚宫端起来双手送到杨贵妃的手心里,好言道:“娘娘暖一暖身子。”
杨贵妃也不拒绝,轻轻抿了一小口,便靠在旁边的石桌上闭目养神。她的眼睛轻轻一闭,就像是一个开关似的,周围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刚才何台提起李略,杨贵妃这会儿的心思还留在刚才的话题上,寻思了一番:略小哥倒是很有点能耐。
从小到大,她当然不缺想为她效命求荣华富贵的人,不过回想起来,李略这样的人确实只他一个。
杨贵妃不仅娇生惯养、养尊处优,也亲身经历到了兵祸之苦。在剑南土著蛮夷攻略节镇,在和寿王游历三峡遭遇十二连环坞匪盗更是印象最深的一次。
尊贵的身份固然相当重要,但某些时候不一定管用,在那种时候忠心效命的人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不过杨玉环并不想利用他们,她还是习惯于问心无愧的轻松心情……所以当她在长安发现李略时,不管他的身份贵贱,还是亲自叫人和张淳德打招呼,给予李略回报。杨玉环认为这是他应得的,同时也让自己心里顺畅,她不想自己有任何亏欠之心。
就算有什么遗憾,杨玉环也想得通。她最善于开导自己,可以放下而且遗忘。以前寿王府上就有个妇人,老是觉得自己很苦命,成天顾影自怜伤春悲秋,杨玉环看着就烦,实在想不通她为什么不往宽处想。
本来以为照顾了李略,就算还情了,但杨玉环却一直惦记着这个人。有一些说不清的情愫……也有一些考虑,觉得这个人不似那些一心求富贵又没能耐的,却是个值得信任的可造之材。
以前白帝城那件事,李略只是白白去送死,杨玉环不觉得这样的忠心随从有多少用、更不想鼓励他这么做,反而给她增加心理负担……因为她不想觉得,有人又为她付出了多少多少,自己欠了多少情;但南诏之战的表现,让杨玉环觉得李略这个人成长了。
刚才何台说起,他提前把陇右诸州的地形考察清楚。这件事,杨贵妃懂得其不仅需要用心,也需要本事……那边疆诸州都是“三不管”的地带,一个完全不熟悉当地的人能在短时间内摸得一清二楚,倒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
若是李略能好好的在羽林军里,而且获得相应的实力,实在是杨贵妃喜闻乐见的事。
一个受过杨家恩情、出身根植杨家的武将,而且不让她觉得厌烦,甚至有点好感,这样的人在军中显然对她一点坏处都没有。万一哪天又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李略对她来说将是一个值得信任的有力捍卫者。
杨贵妃一脸舒适,如同微醉的神态,软软地靠在石桌上,眯着眼睛,没有人能猜到她心里在想什么。她的心情大部分时候都很愉快,现在也是,觉得所有人的服侍都很顺心,所有的事仿佛都在掌控之中。
“回去了,现在树叶都掉光了,也没甚好看的。”杨贵妃轻轻说了一句。
无论她说的多么不经意,大伙儿都不能轻视。因为贵妃是罕见聪慧的人,说的每一句话她自己都记得;如果办不好也许不会被处罚,但办好了一定能得到一些奖赏。
这也是宫廷内外无论宦官宫女、还是文武大臣,大多愿意买账的原因。人们感觉不到她的敌意,却常常考虑,万一哪天栽了,贵妃说不定还能记着好在陛下跟前说个情呢。
那尚宫在大内不敢大声嚷嚷,赶紧指使宫女跑着回去叫轿子。
轿子搁的地方不远,早就预备着了。因为这种情况太多,通常杨贵妃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兴致好出来散步,走到哪算哪,兴致没了就要人抬回去。
她站起身时,心道:期待略小哥在陇右之战中,还能有让自己满意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