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之略伐天下 > 第14章 筹谋班底

第14章 筹谋班底

    夜深了,李略仰躺在地上,望着像汤匙一样悬在夜空中的北斗七星,心中若有所思--胡锋和他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前阵子却为了一个职位升降不服输,争强斗气,出征之前竟然扬言要背后捅刀……好在自己没和他计较,反而在关键时刻一箭出手相救,否则哪里能化解怨气?得他舍命相救。

    想来胸怀放宽一些,有时候坏事也能变成好事。问题是那句“小心黄彪”到底是在暗示什么?

    到了深夜仍然有伤兵送回营地,火光连夜不熄。

    随军文官登记姓名时,念到唐靖边的名字,李略这才找到了两个熟人,因为唐靖边还扶着一个。唐靖边见到认识的人也很激动,说话都不利索了,“咱们部曲二百来号人,除了你们就没遇见其他活的!陈校尉上午就死了……”

    三人聚在一起唏嘘感叹了一番,上午的望乡坪之役,羽林军确是要倒霉得多,被剑南军拖累搞得损失最惨。

    唐靖边扶着那人叫卫伯文,是关中人氏。别听这名儿秀气,其实长得五大三粗,肚子挺大,脑袋又大又圆,缠了一块破布看来是脑壳皮外伤,看起来十分滑稽。李略打量了他一番,觉得他应该没受重伤,便问:“你们怎么现在才被送回来?”

    卫伯文道:“李火长不知道俺们追上去又干了一仗?上午俺们不是被南诏蛮子罗崇道的马兵给冲散了,我和阿靖瞧见陈校尉的旗,就跟着跑,后来陈校尉也被剁了,俺又跟着不知道哪部的兵跑到了东边。后来来了个天策军将领,说吐蕃人跑了,南诏军也逃得飞快,叫俺们活着的都跟上天策军马队朝北追;俺们跑过了黄袍岗,在羊角山的山谷里发现南诏军还有一大片人马在那儿等着,就隔着一条水沟。那会儿天都快黑了,可没歇着,又干了一仗!傲娇的天策军!带俺们的武将不知道叫什么,不是他的兵就当牲口使唤,光顾着驱赶俺们冲前边送死……俺老卫要不是穿着一身铁皮,早被射得变刺猬球球了!”

    明明是很艰难的经历,但听卫伯文说来确是莫名好笑,当听到“刺猬球球”时,唐靖边没忍住笑出声来,赶紧又拉下脸骂道:“卫大你个老粗,话都不会说。”

    卫伯文皮糙肉厚,根本不在乎别人骂他,他忽然神秘地左右瞧瞧,小声说道:“回来的时候听了个消息,说这仗还没完,皇甫大帅打得顺,想乘胜南进苍山,径直灭了南诏。幸好俺们受了伤,想来不是坏事,这下该不用再去了吧!个奈奈个球,从关中走到黔中,又要走路去苍山,这么折腾膘都掉完了!”

    李略听到这里又想笑,不过笑得非常难看。疼痛让他哭丧着脸,一部分面部肌肉又像笑,表情真是怪异极了。他说道:“我倒没瞧出来你掉了膘。”

    三人正聊着,忽然营地上有人大喊:“李旅帅,李旅帅!”李略还没回过神来,卫伯文提醒道:“是不是叫你?你不是干过整整一天的旅帅?”

    这时那喊话的人又喊:“李略,羽林军李略!”

    李略这才扶着棍子爬起来,答道:“末将在此。”

    那边七八个牵着马的人循声走了过来,当前一员大将顿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别说那仪态有异于底层将士,只看腰上的绸料花纹就知等级不低!那汉子三十来岁,腰粗臂圆,一张大方脸,被古铜色的皮肤覆盖,脸色黑里带红。那人手持一长枪,又听得旁人恭敬地称呼“冷将军”。

    “天策军的冷天峰么?忠武将军!”

    “你是...羽林军李略?”冷天峰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字正腔圆。

    李略忙道:“回冷将军,末将正是羽林军李略。”

    冷天峰赞许地点点头:“是你一箭射死了南诏大将罗崇道?”

    李略努力控制住内心的激动,尽量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态度:“是,末将听得有人喊罗崇道来了,就拉满弓射了一箭,好像射中了他的脖子。”

    他虽然说得轻松,但乱军之中,远距离射一个活动的目标本就不易,还要命中脖子这种小范围目标,而且是一箭毙命!别人不懂,同是武将的冷天峰能不懂其难度有多高么?

    “好!好!”冷天峰爽朗地大笑喝彩,气势十足,似乎要响彻群山。

    冷天峰又笑道:“你们张果毅今日在皇甫大帅面前表功,在场如许多浴血奋战的将领,他只力荐其中二人之功;其中一人便是你。你虽是一个旅帅,但阵斩罗崇道当得此殊荣!那罗崇道可是号称南诏军第一猛将,名声在全西南都是响当当的,他一死,南诏军就像被夺了气。你可比俺们天策天弓营的家伙强多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南诏背离大唐对吐蕃蛮夷自称儿子,勾结外寇杀我大唐百姓,罗崇道等一干爪牙无不是帮凶,末将杀之心头痛快,更是分内之职!”李略不知道自己这么说话算不算得体,好在随机应变、却也能面对地位比他高很多的武将时对答如流,这要是一般的底层将士,倒不一定能不怯场而且言辞清楚。

    “咦!”冷天峰的黑脸露出诧异之色,转瞬又大笑道:“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某最敬重明大义、忠勇兼有的好汉。他日凯旋班师回朝,定要请李旅帅开怀畅饮一番,不醉不归!”

    李略忙道:“末将位低人微,冷将军礼贤下士,叫人受宠若惊。”

    冷天峰道:“对了,今日羽林军张果毅在大帅前面提起你,大帅军之主将,代天子征战。算得上金口玉言,曰‘宜授致果校尉’,这可是‘正七品’官!你好好干,回朝之后定有恩赏。”

    “多谢张果毅、冷将军在大帅前面美言。”

    冷天峰点点头,说道:“本将言尽于此,还有别事,你我另择时日再叙,你等好生养伤。”

    李略忙抱拳执礼目送,唐靖边等人也赶紧拜别。

    一行人牵着马走后,卫伯文高兴道:“这下好了,李火长要发财!皇帝要赏,可不比拿钱下来一大群人....分....”不等他说完,不过看李略的目光已有所不同。

    李略大方地说道:“若是真赏了钱,兄弟们见者有份,更要照顾那些本部阵亡兄弟的家人......何况今日老卫你和阿靖阵前杀敌立的功不比我少,只不过没让上头看到罢了。”

    次日,营中一众伤兵坐民夫的牛车到了融天岭西南方的一个名叫出云镇的节镇。军中伤兵大概有四五十人,路上不断有人死掉,只能挖个坑草草掩埋了事。伤患大多只能依靠民夫照料,军中只有一个号称军医的人,挂了个不入流的文书郎官职,平素可能就干些抄写的工作,战时摇身一变成了医治伤兵的军医。不管医术如何,那么多人他根本瞧不过来。

    镇算是唐朝边疆县一级的军事据点,即唐代的“团结兵”,一般有团练镇将和军队守备。但李略来到出云镇,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是一个镇?【注1】

    黄土大路上立着一块牌坊,上面写着出云镇三个字,这大概是此地最有人类文明痕迹的建筑。牌坊后面,残破坍塌的土墙已经有了风化的迹象,到处都是窟窿,所以简陋的城门只是摆设,更不见有站哨的士卒。远远看去,城里有许多低矮破败的房子,有的是茅屋,大概和窝棚差不多的建筑;说是镇所,看样子和一个村子也没多大区别。

    进得镇所,沿途所见,尽是老弱妇人,青壮男丁几乎未见,还有衣衫褴褛的残疾老头上来乞讨。

    出来交接公文的人是一个胖子,自称是团练镇将,叫武柏,但没看出来有半点武将的样子。武柏被迫将伤兵分散安置在各处民宅之中,并强行下令每一处伤兵由周围十户人家轮流供给食物、送人照料生活。

    李略当然和唐、卫二人住一起,其它伤兵也各自与认识的人抱团。

    安顿下来后才知,李略等人觉得这里像一个村子一点都没错,除了出云镇这个名号,这里还有一个别名叫“遗孀村”。因为出云镇几乎只有几种人:老弱病残、寡妇。

    剑南道下辖诸州县长期负责抵挡来自南诏、吐蕃的袭扰,向来是西南边陲的第一道人力屏障。此地战争频发,死伤极多。一些镇兵死了或残了,依靠军饷生存的家眷便失去了生活来源,剑南道府也无力继续供养;于是那些人就会被强行迁出军事据点,另划一个地方和一些土地给他们自谋活路。出云镇就是这样的地方之一。

    贫瘠的耕地、落后的经济,灾荒、盗匪、兵祸横行,迁来的人大多又没有强壮劳动力,人们活得相当艰难。饶是如此,州县军府仍然不放过机会将一些负担转嫁到这些苦难的人身上,养伤兵就是负担之一,军府连一颗粮食都没调过来。

    李略住的地方旁边有一处茅草棚危房,里面住着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妇,眼睛瞎了瘦得皮包骨头,全靠镇民施舍吊着一口气。没来多久就听说她的事,丈夫和三个儿子陆续死在战场上,女儿被南诏人寇边时捉进草堆里凌辱至死,而今全家就剩这么一个半身入土的老妇人。

    活着,原来也是如许痛苦。李略等每天都听到那老妇的干嚎。

    卫伯文看不得这等惨事,常常把自己的口粮省下一部分给瞎老妇。唐靖边这厮却偶尔牢骚骂骂咧咧:“活着作甚,眼睛一闭啥事都没了,还活着有啥意思!”

    不过这厮就是嘴贱,李略认识他这么久就没听到过一句好听的;但唐靖边话说得难听,也会丢下半张饼什么的。李略以为,一个人的好歹不必听他说什么、却要看他做什么。

    在没有接到上峰军令,李略他们只能待在出云镇伤兵营,三人朝夕相处,关系比在长安时更好。

    这天晚上,三人同榻,唐靖边好像睡不着:“那天天策军姓冷的将官专程到军营嘉奖略哥,说‘宜授致果校尉’正七品官;羽林军兴庆宫殿前果毅都尉张淳德好似也很欣赏略哥,两番替你说话了,他又掌兴庆宫殿前司羽林诸军兵权,看样子略哥真会直升郎将,从五品官。略哥凭借阵斩罗崇道的奇功,虽说也能服众,但升得太快便容易根基不稳,将来一个郎将率领千人,就靠俺们兄弟二人帮扶恐怕不够。

    我有个想法,出云镇这帮伤兵四五十人,伤好能恢复战力的也应该有二三十,这些人被打乱了部属兵不识将,没地方依附;略哥何不趁机让他们附军麾下?以后任命安插为基层军官利于掌控部队。”

    李略听得频频点头:“老唐你言之有理,有眼界啊,此番话很是中肯。”

    卫伯文又道:“咱们从望乡坪过来,这一众伤兵当时都在一个营地,那冷将军当晚嗓门大,说你一箭射死罗崇道、大帅亲口嘉奖的事恐怕全营都听到了。伤兵们虽不认识咱们,但略哥只凭这份威信,便可以收服人心。”

    李略想了想道:“那伤兵营文书郎兼军医文瀚那里估摸着有将士名单,而今不在文瀚手里就一定在镇将手里,咱们先做两件事,第一拿到军籍名单,第二获得团练镇将的支持。”

    三人商量好了,说干就干,当下就分头行事。卫伯文去找文瀚,唐靖边扶李略去拜访团练武柏。

    【注1】团结兵是唐朝始置的不长期脱离生产的地方军队﹐又称团练兵﹑土镇﹑土团。主要由地方政府征发入军﹐不登记入正规军军籍﹔服役期间发给本人身粮酱菜﹔协助藩镇官健在境内防守﹐或配合作战﹔不长期脱离生产﹐军事任务结束之后﹐随即遣返回乡。其性质介于府兵和雇佣兵之间。沿至宋代﹐已广泛发展为由政府征发或招募而就地“团结训练”的乡兵。

    据《唐六典》记载﹐开元末﹐团结兵主要在京兆府﹑同州﹑华州﹑蒲州等地﹐共两万一千余人﹐还有剑南黎﹑雅﹑邛﹑翼﹑茂五州人数不多的镇防团结兵。征发团结兵的原则是选取富户强丁﹐免除征赋﹐允许在家学习弓箭﹐每年定期举行试。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与地方割据藩镇以及吐蕃﹑南诏等少数族不断交战﹐唐末农民战争席卷全国﹐因而征发团结兵也显著增多。这主要有三种情况﹕农忙务农﹑农闲训练的地方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