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的老年妖修是本村的族长,一问情况,见没有什么实际损失,又看到墙壁上那几个大字,就喝住那伙群情激昂的妖修。
他一挥手,用元力抹去了墙上的字,大声喝道:“别吵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各位长老留下议事。”
大伙心有不甘,也只好散去。村里的几位长老留在酒肆里,议论起今晚发生的事。议论结果怎样不得而知,但从此后,离盘筋岭酒肆官道南北十里处的伏兵再也不见了。
连续三次遭遇官道打劫,让师宝想起了妖妈和花福出门前的提示。其实道有道规,路有路矩。妖妈和花福平时行走官道,都遵守这么几条规矩。
白天行走,黑夜不走。官店入宿,野店不住。结伙行走,单身不走。
官道之所以称为官道,意味着这条大道受官府势力保护。谁敢在官道白天杀妖修,抓住后诛灭九族。当然离开官道十丈范围,则不受官府势力保护。
官店之所以称为官店,也意味着这种店,妖修不得随便开,要得到官府核准,按规定交付保护费,领有专门标识,才能定点开设。城外每隔百里,只设一个官店。官店受官府势力保护,无论昼夜,其范围内都不准使用暴力。
遵守了规矩,行路的妖修就避免了许多麻烦。这些常识,妖妈对他从小就教过,只是师宝自己没有放在心上,结果闹出不少事来。
一个多时辰之后,师宝已经远离盘筋岭一百三十里地,虽然路途中也瞧见官店的标识,他也不敢停,怕这一带的妖修互相有联系。
黑暗之中,师宝下了官道,走了三五里,看一座山岗下有块避风地,就让噬玉幼兽先用元识扫查一遍,方圆四里内没有动静,就安心在此休息。
二品高阶妖兽的元识,相当于元胎境八层妖士的元识。噬玉幼兽的元识比起师宝,要强多了。师宝目前的元识,只能扫视方圆八十丈。
一夜无事,师宝先静心修炼了一番,然后闭目睡了一会,等醒来时已是天亮了。
师宝环顾四周,山势有所不同,此地山峦迭翠,东北二十多里外,一座高达千丈的巨大山峰突兀而起,高耸入云,明显高于周边的山峦。
师宝登上山岗,向那座高峰眺望,发现那高峰不远的山脚下,有一个小镇,不时有妖修进出镇西口。这是个什么镇子?
师宝有点好奇,就骑上骊驹兽,唤噬玉幼兽进入妖兽袋,信步向那小镇跑去。
不多一会,师宝来到了小镇。小镇坐落在高峰脚下,依山傍水,一条溪流小镇中间流过,溪流相伴街道蜿蜒而行,黑瓦白墙的房屋,凭街而建,房顶的烟囱,炊烟袅袅,十分温馨。
师宝下了骊驹兽,在街道慢步闲逛,看到一个点心铺,也不用拴住骊驹兽,就走了进去。
点心铺不大,一早坐了六七个妖修,一个伙计内外忙碌着。师宝在靠街一面,找了个位子坐下,要伙计送上几道点心,品尝起来。
小镇的点心比不上府城,却也算可口入味。师宝坐在铺子内,看着潺潺流动的溪水,又看着街道上三三两两行走的妖修,大家冒着寒冷,开始忙乎各自一天的营生,心中感慨颇多。
自己小小年龄,本应留在家中,承欢于母亲膝下,现在却行走江湖,提前享受妖生百态,师宝的心里,不觉有了许多新的感悟。
吃完点心,边会账,师宝边向伙计打听小镇和镇后面高峰的名字。
伙计像看外星妖修似的,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瞧在他是孩子的份上,然后带着崇敬的神色,教导于他:“记住!这座山峰,是铁木界万妖敬仰的天洞峰。我们这个镇,就叫做天洞镇。”
原来这儿就是天洞峰和天洞镇,这两个名称,妖妈曾经详细向师宝介绍过。
天洞镇离森罗城一千零四十七里,离清坪镇九百四十七里,这里三千年前曾出过一个大妖士,勇冠铁木界。后来与人界大修士争斗十天十日,从此不知踪影。
天洞峰是这位大妖士幼年修炼的地方,成为万妖敬仰的圣地。
三千年来,无数妖修怀揣梦想,上山寻找大妖士可能留下的遗迹,万妖敬仰的圣地,竟成了万妖寻宝的圣地。不过,从来没有传说谁从此峰中得到什么宝物。
可是美丽的传说,还是让八方妖修,每年络绎不绝上得山来,碰碰运气。于是,山脚下慢慢形成的天洞镇,变成四季热闹,生意兴隆的地方。
妖妈年轻时也跟着丈夫慕名来过,结果除了花掉一些元石外,一无所获。
真是好奇心害死妖,师宝也不能脱俗,既来之,则登之。师宝走出点心铺,拉着骊驹兽,逛了一会小镇,就出镇东口,骑着骊驹兽上了山。
天洞镇在天洞峰的西南山麓下,沿着一条清清的溪涧,顺着溪岸向上走,就是去天洞峰的唯一山路。
山路不宽,抬头向前望去,岩壁陡峭,险峰重迭。一路蜿蜒向上,只见两边的峰形姿态万千,有的直立像刀峰,有的并列像竹笋,有的似妖,有的如兽。山涧中还有水潭碧绿似镜,景致幽奇。
普通的妖修徒步登上峰项,至少要花二个多时辰,爬上三十里山路,实在辛苦。
骊驹兽登山如履平地,仅用了一支香的功夫,就轻轻松松攀上峰腰。
山道边的一块山石上,镌刻二个丈大的妖文“天洞”,仿佛告诉来访者,这里昔日的荣耀。再沿小径,穿越林间,来回折旋而上,又花了一支香的时间,骊驹兽即将靠近摩霄崖顶。
师宝抬头望去,一道清泉由崖顶下的乱石中漫出,径自奔向山下。寻清泉而上,崖壁上豁然张开一个大口,深邃幽黑。
师宝在洞口下了骊驹兽,燃起火弹术,照亮洞内,只见洞底地势较平,洞内到处飞石驾空,石骨宛转而通透。他和无数前人一样,一路细细观察,自然一无所获。
入洞一百余丈,师宝突见眼前一亮,有自然光芒,从洞穴顶部漫射而下,映在地上,虽只有少许亮度,也能看清周围景色。仰视洞顶,那光线透入的石孔,径宽仅三丈许,高达三十余丈,直通崖顶,名符其实的天洞。
三千年来,这天洞内外,上上下下,每一寸土地,都被无数妖修仔细勘察,留下无数寻找的痕迹,甚至有无数土行妖修,从四周洞壁穿梭进出,都没有发现什么宝藏。
师宝当然也不抱有任何希望,牵着骊驹兽,背负噬玉幼兽,点起妖火,在洞的四处用元识扫查一遍后,准备出洞。
突然噬玉幼兽吱吱叫着,示意师宝从石孔直接攀上崖顶。师宝无法带着骊驹兽攀爬垂直的石孔,噬玉幼兽示意师宝别管骊驹兽,只见噬玉幼兽唤出一团黑云,驮着自己与骊驹兽,慢慢悠悠地从地面升起,沿着石孔向上飞升。
师宝早已施展《三土术》,沿着石孔壁快速上去,一路上用元识再扫一遍,根本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出了石孔,便出现在崖顶上,师宝发现崖顶地面十分平整,天然的一个大平台,面积不小,站千八百个妖修都没有问题。
石孔在崖顶的东南侧,从地面上看,稍不注意,根本不会发现地上有个竖洞。就是站在洞口,洞内黑呼隆咚,不用元识,根本看不见洞底。
洞口旁竖着一块大石碑,上书二个斗大的妖字,“天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