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又观察了府中几日,李成器在心计城府上差李隆基很远,李成器也不以为耻,反而凡事听从李隆基的。
只要府内安定就好,父亲的位置都还没定,现在担忧他们的位置有些早。
另一边沈三问气走了姚崇,事情就顺利了很多,顺利就意味着进展快,快就意味着他在汴州实际是无所事事的。每日高兴就去工地溜达两圈,不高兴就吃吃喝喝,有事烦恼自然精力都在事情上,无事还远离家人,这感觉就糟糕透了,他二人都有些想念姚崇。
好在突厥有人进京,沈三问找到借口回家。
王彬象征性的挽留一句,被沈三问一句话“你要不要一起回京,看能不能做个突厥驸马?”怼的无话可说。
我好好的王家公子不做,跑去突厥做驸马,疯了吧!突厥可没有驸马这种官衔高,事情少的活。
蛮儿的车驾估计还有几天才能来。
沈三问一个人回了京,若是照着历史发展,最后突厥和亲的对象便是李成器,按照张扬的见闻,哪位公主比李成器大了几岁,不应该是本人。
要么就是突厥另有公主,要么就是突厥也学会中原这套用义女代嫁的办法。国与国就是这样,你骗我,我骗你,永远没一句实话,甚至没一个真实的人。
公主问他商道的进展,汴州如何。
沈三问立刻化身说书先生,将其中的交锋添油加醋说的惊险无比,不过最后一切阴谋诡计都在有情有义的驸马爷的智慧下无所遁形。安抚孝子,天降正义,智斗谣言,真的是智勇双全。
公主一直关注着那边的消息,知道他说的夸张也只是当个故事笑笑,不过一众奴婢都对自家驸马爷赞叹不已。
这些故事,二人做闺房蜜语也是可以的,既然拿出来说,自然有更多的目的。
修道不易,不过是许多人阻挡,老天爷肯定还是乐见其成的。既然下定了决心,就该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这些话不过是说给那些没有把握修好路的人听得。
蛮儿到洛阳的时候,这故事正是传的最火的时候。只是,蛮儿没有坐在马车中,取而代之的是个突厥小女孩,也是一个突厥贵族的女儿。
武延秀陪她骑马,又在洛阳城外陪她下马步行。
他终于回来了,而且蛮儿没有出嫁的意思,在洛阳,没有默啜的阻拦,他会有许多机会。
大周的使臣在城外等候多时,等着迎接这队穿着鲜明突出的队伍。虽然许多人心底不欢迎突厥,但是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大周人还是努力维持着友好。
没陛下的命令和文书,哪怕有武延秀,他们也进不了这洛阳城,看似出城迎接,却并非出于尊重。
蛮儿作为这队人马的首领,与大周官员打声招呼,问清楚住处,进了城。
武承嗣也来了,武延秀立刻上前叩拜,“孩儿不孝,让您担心了”。
武承嗣很开心,自然不会觉得他是不孝,“你是父亲的骄傲,回来就好。”
虽然武承嗣官声不好,但是对于这位年轻公子担起责任前往突厥的行为,许多官员还是很赞赏的,几名使臣都上来宽慰几句,武承嗣更加高兴。
他这个儿子给他长脸,给武家长脸了。
蛮儿看着他父子团聚也为他高兴,当下作别。
武家的麒麟儿回来了,自然得首先去宫里看望武家权势最高的人。
武延秀认真洗漱一番,换过熏香的衣服,开始往皇宫行去。
沈三问和公主、武旦、武三思,几人也进宫赴宴。
不管怎么说,今日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所以武皇办了这场家宴。
几人到齐,武皇不久也来了。
武则天高坐帝位,看着下面一众人,率先举杯,“延秀是他这代人中最优秀的,为天下做出了表率,今日他回来,朕十分高兴,所以亲自为他接风洗尘。”
众人起身举杯祝贺,一饮而尽。
武承嗣和武延秀父子心里美滋滋的,皇帝不需要说些谎话来哄骗武延秀这个小侯爷,她这么说,也必然是这么想的。
武三思心里倒是有几分可惜,因为出身的缘故,再优秀也不可能继承您的帝位啊。
剩下三人只当凑一番热闹。
武皇又开口,“突厥虎狼之心,绝不可姑息,延秀在突厥时不忘收集突厥信息,对于大周军队大有裨益,该赏。”
武延秀满面笑容起身,“这都是孙儿该做的。”
武皇听这话更开心,却很坚持,又问他需要什么赏赐。
武延秀犹豫了一阵,最好是赏他一纸婚书,可是强扭的瓜不甜,还是先培养感情,“孙儿只希望陛下能够早日解决突厥之祸,放下心头大石。”
见他不说什么,武皇随口问向一旁伺候的人,“张昌宗,你说朕赏赐他什么好呢。”
沈三问闻言眉头一皱,看来这人是真的对武皇的胃口啊。
张昌宗在这种场合发言,显得受宠若惊,武皇信任他,他才有机会出现在这里,欣赏他,所以他才有机会在这时候发言。仔细思考了一下武延秀的欲言又止,时而甜蜜时而忧伤的神态,过来人都懂啊。“陛下,武公子到了该婚配的年纪。”
这句话说完,他又撇了眼武延秀,他果然紧张很多收敛了笑容,都起身要离席出列说话了。
张昌宗赶紧把剩下的话说完,“不如就让武公子自己做主婚事吧。”
武延秀经历这几刻跌宕起伏,心下有几分恼怒,一句话不能直接说完吗,拆开好几句,让他白担心了。
已经离了席,自然不能直接这么走回去,武延秀直接叩拜谢恩。
不知道陛下会不会同意?
武皇和沈三问回想一下,都知道张昌宗是说中了武延秀的心思。既然他没有要求赐婚,武皇也没有强求,只是吩咐武承嗣一句,“秀儿的婚事当经过朕同意方可,你不要自作主张。”
武承嗣丝毫没有生气,陛下愿意赐婚可是旁人求不来的,“多谢陛下,臣谨记。”
武延秀又朝张昌宗点头示意,今日承情。
张昌宗心下十分得意,自然忽略了沈三问看他的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