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蜀中战报,李靖留杨公卿坐镇邓州,阻挡秦琼回援,自己率领五万大军南下,李靖晓得连绵的大雨不适合骑兵行动,故意避开了夏季的大雨季节,等到秋天才动手。大军急行军途中,一阵阵冷风吹来,带着几分凉意,田间的树依旧是那么绿,蝴蝶在野花丛中翩翩起舞,美丽的飞影伴随着从树上落下来的几片黄叶,有着说不出的惆怅。
虽然已经是秋天,但太阳还是很炎热,战马的呼吸在的空气中凝成了乳白色的热气,河西军军纪严明,骑兵在大路疾行,步军在田间绕路而行。看着田间麦子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李靖忍不住摇摇头,对红拂女说“就冲这庄稼,李唐也差了一筹,越王安排引进的占城稻,让江淮的粮食产量大涨,为了老百姓,我们要加快统一南方的步伐。”
红拂女银盔银甲,自有一种女将的倜傥气势,抿嘴一笑说“你是被越王把脑袋说晕了,现在一开口也是这些大道理。听说他真的让大哥在海外为王了,不容易。”
跟在李靖夫妇身后的索延寿插话说道“小师叔就是这样的人,有时候看上去斤斤计较,其实胸纳百川,当年我们空手建天山县的时候,我和高北就心里没底,总以为他耍着我们玩,没想到小师叔后来真做到了。”
罗士信故意冷哼了一声说“索延寿,现在胆子变大了,敢说越王斤斤计较,看我不上书告你。”
罗士信做过一段时间杨崇的书童和亲卫,和索延寿都是杨崇的亲信,谁都知道两人是在开玩笑;李靖回过头说“士信,不要开玩笑了,前面就是新野,还是你带着人先去探探路,看庞卿恽还在不在城里。”
罗士信答应一声,带着手下亲卫,越过李靖的队伍,一路狂奔到大军的最前面,招呼自己的背嵬营,先一步前往新野。新野的唐军守将庞卿恽虽然不断扩充军队,集中了六千人,可是在实力上依旧无法抵挡河西军,但是庞卿恽一时昏头,没有及时撤退,被罗士信堵在城中,结果守城四日,城墙被炸开,全军覆没,庞卿恽战死。
李建成在襄阳的军队不过三万人,听说新野战况,彻底灭了出城迎战的决心,放弃了襄阳以北的全部城池;襄阳城、樊城依江而建、隔江相望,李叔良率领四千精兵在樊城坚守了六天,城池还是被打破,千余唐军步军坐船渡过汉水,回到襄阳城。李靖并不急着攻城,分出索延寿、罗士信两军分别袭占了枣阳与老河口,
由于唐军的水师守着江陵等地,李建成并不担心李靖扩大战果,可是听说李靖在安排军队抢收汉水以北的粮食,李建成才明白对方为什么而来。占领樊城是李靖的最后一步,对方根本没打算攻打襄阳,对方看重的就是襄阳这一带的粮食,眼下正是收割的季节,对方可以把田里的粮食充作军粮,与自己长期对峙。
但李叔良、王珪都不建议出去与河西军争夺粮食,一是隔着汉水,大军行动不便,而是在平原,步军面对河西军的骑兵,实在是胜算太少。就在唐军的纠结中,汉水以北的粮食落入河西军之手,让李靖有了资本以战养战;收割一结束,李靖留罗士信率一万五千马步军守樊城,统领大军绕道枣阳,与义阳郡的董浚东西合进,攻占汉东郡。
随后河西军就如脱缰的野马直下南方,进攻江夏;大业年间杨广复改鄂州为江夏郡,治所在江夏县,共七县八万多人居民,经过多次战火和征兵,居民不足五万人。周法明统兵三万在孝昌迎战,没想到李靖突然放了在枣阳、汉东抓获的近万唐军俘虏和士族家奴,这些人为了活命,拼命奔跑中,冲动了唐军的阵势。
索延寿抓住战机,率五千骑杀入唐军阵中,走了一个之子形,杀了个两进两出,唐军顿时乱成一团,李靖命令阚陵、董浚分从两翼进攻,唐军大败,被河西军追杀二十里。亏得周绍范率一支军队来援,半路杀出,救了周法明就走;李靖召回追兵,计点战果,斩杀唐军一万两千人,俘虏了两万人。
一仗几乎损失了几年建起的全部家底,周法明不敢在岸上再战,断然否决了周绍范前往江陵的建议,逃回江夏县后,直接带领大军过江,在荆口镇修整避战;唐军洪州总管张善安没有去豫章郡与李孝恭回合,而是直接率领手下四千多人到了夏口,与周法明成犄角之势,抵御河西军,饶是如此,依旧解决不了江陵的困境。
江陵的城池与襄阳一样高大坚固,但是与襄阳不一样的是,缺乏百战的精兵和将领,大部分是萧铣梁国的降军和本地的府兵。守将裴寂早就被吓破了胆,一幕幕惊险的往事在眼前直跳,从晋州逃到江陵,还能逃到哪里去成都的战况更加险恶,李渊都亲自出战了,可想而知战事之艰难,已经到了最后的地步。
曾记何时,杨崇对李靖百般礼贤下士,被人们当做笑谈,就是裴寂也有同样的看法;现在裴寂都笑不出来了,长安、南阳、邓州、江陵,李靖就这样一路追逐而来。好在江州总管盖彦的叛变省去了裴寂犹豫的时间,上万名李唐的官员、军队闻讯逃出了江陵的西门。
李靖没有第一时间下令追击,而是让索延寿和阚棱去江边抢船只,大大小小的船只抢到四百艘。岑文本等一百多名官员来不及逃跑,全部出城投降,这些人大多是萧梁的降臣,一直不被重用,背叛李唐,没有丝毫的心里障碍。
江陵的沦陷对襄阳的战局造成巨大的冲击,唐军失去了南方的补给,死守丧失了意义,李建成在东南北三面受敌的情况下,只能退往宜昌。好在襄阳的唐军都是经过大战的老兵,加上李建成手下文武齐备,迅速制定了计划,有条不紊地从水陆两路撤出襄阳各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