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毅的一千骑从高壁岭回来,马不停蹄地去了北面的千里径关隘。毋端儿问清楚各处都是毁掉床弩和巨型弩才撤退的,稍微感觉安心,就象杨崇曾经说的,通过战争,对手也在不停成长,别人是迟早能造出巨型弩和床弩,但是每迟一天,河西军就会少一点伤亡,所以全军都知道,撤退的时候要是带不走弩,就把弩毁掉。
第二天,在蒙摧和甄翟儿的骑兵掩护下,侯莫陈镠就带着一千步军和千余百姓撤往千里径;唐军派出了大量的游骑,但是各处主力都没有动,长途奔袭加上连日苦战,唐军同样需要休息。第三天,唐军才陆续调动,开赴灵石县,准备打通通往太原之路。
在灵石城下,唐军算见识到了河西军精锐的战斗力,杨延石的虎步营无论装备还是战术修养,让唐军刮目相看。一连攻打了十天,李世民几乎是望城兴叹,就连佰刀兵死伤千人杀上城楼,还是就差一步被打下城墙;各种攻城器械全部使用了一遍,虎步营就像是答卷一样每一次都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杜如晦看长孙无忌准备靠人海战术硬来,急忙出言阻止说“秦王,我军在四关损失了近七千人,十日攻城损失在五千人以上,城中虽有伤亡,还有八千人以上。倘若再损失一万多人,最后两万大军到了太原,可就什么都做不了了,不能中了毋端儿的诡计。”
长孙无忌顿然醒悟,河西军的骑兵全部在太原那里,聚集起来有三万骑之巨,还有鱼俱罗、韩世谔这样的名将,要是唐军两万人北上,一旦落入正面交战,就算李世民有通天的本事也是铩羽而归,消耗唐军的有生力量,这才是毋端儿死守的原因。
李世民仰望着灵石城说“让大军修整两日,多打造攻城器械,梁实已经从晋州调集了两万军队和民夫北上,还有两天到雀鼠谷。”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大喜,攻城的时候,民夫就可以当做士兵用,推动战车,救护伤员,城陷以后留守城池。两人急忙下去安排,不到半个时辰又被李世民莫名其妙地找了回来,只见李世民面色冷酷,棱角分明,略阳郡公李道宗面无表情地站在一旁;李道宗才十五岁,是李世民的堂弟,李家的千里驹,负责打探军情。
李道宗朝两人行礼说“刘武周败了。鱼俱罗故意放弃平遥,吸引杨伏念、寻相带领两万精兵到介休;双方在绵山张壁堡约战,鱼俱罗以元铿白毦营出战,击败杨伏念。杨伏念和寻相又攻隰城县,被杨延兀拖住,被鱼俱罗、杨延兀里外夹击,败走平遥;可是韩世谔已然击败张伦,斩杀俘掳两万人,夺取平遥城。杨伏念、寻相、张万岁走投无路,收精兵万人,投降了鱼俱罗。”
长孙无忌摇头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刘武周十万大军才损失一半,还有太原坚城,鱼俱罗要想完胜不是那么简单。”
李道宗欲言又止,李世民缓缓问道“始毕可汗所居住的牙帐无故自裂,你们说是什么意思”
长孙无忌立即说“从前魏文帝到许都时,城门无故倒塌,这一年魏文帝驾崩,可能是同类之事。”
杜如晦想了想,问李道宗“可是刚得到的消息”
李道宗点点头说“始毕可汗大军正在云集中,突然传出这种消息,派去的探子等了三天,大利城始终在戒严,突厥的军队全部被命令就地待命,不允许移动。探子感觉是出了大事,急忙派人回来报信。”
杜如晦阴沉地说“如果这样,始毕可汗应该是遇刺了,牙帐不是无故自裂,而是厮杀产生的后果。就算始毕可汗现在没死,恐怕也是不能料理政事,秦王,这个回合我们恐怕输了。”
长孙无忌愤怒道“援军马上就到,大不了继续从河东各地征兵,并州、河东人口稠密,十万大军不成问题。”
杜如晦苦涩地一笑,问道“如果杨崇就是希望我们北上,夺取太原呢”
“希望我们夺取太原”李道宗先是奇怪,随即望向李世民便明白了。李世民一旦进入太原,唯有和鱼俱罗死战,在胜负未分的情况下,再也无力管其他事;倘若杨崇用兵关中,攻打长安,李世民就是鞭长莫及。
李世民咬咬牙说“等梁实的援军到了再说。”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突厥传来确切消息,始毕可汗遇刺,刺客是始毕可汗的亲卫金狼军的将领安恩潘。安恩潘带领两百多勇士袭击牙帐,全部战死,但是始毕可汗被带毒的刀箭伤了两处,一直不省人事;俟利弗设、步利设都已经撤军,刘武周派两万军马正和刘季真攻打左国城,被鱼俱罗大败,降者万余。
李世民惆怅良久说“始毕可汗死后,突厥至少要乱上一年半载,如果太原被鱼俱罗攻占,并州就再也没有我等立身之地,以杨崇的治国之能,我们根本没有夺回来的可能。只有现在鱼俱罗受降了数万刘武周的军队,急于消化,必定不敢与我们决战,刘武周想甩包袱,我们才有机会得到太原;传令下去,明日绕城而走,北上平遥。”
半夜时分,长安快马来报,诸葛全率三万河西军骑兵绕到陈仓侧翼袭占虢县,柴绍、史大奈出兵中计,军马十损六七,失了陈仓,退守雍县;窦轨不得不从汧源退兵,回师雍县,关中震动。杜如晦沉着说道“陈仓对汉中是一夫把关万夫莫开,但是对陇右来说,根本无险可守,柴绍兵败不出奇,现在窦轨在雍县,诸葛全一时定然不能东进。”
李世民赞同,与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商议后,依旧决定不改主意,挥师北上;次日清晨,大军便冒着箭雨,从灵石城的侧面分批强行通过。毋端儿担心有诈,不敢出击,唐军走完后,才和蒙摧率领两千骑兵尾随,追了一天,得知刘赟和宋金刚两路袭到,毋端儿才催军向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