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燕带着楚军跑了一天一夜,王翦率领秦军追了一天一夜。他们当然都不是铁打的,不过王翦对此掌握着恰到好处的节奏。
楚军疲惫不堪之时需要休息,那么他就让人放缓脚步,然后等楚军开始休息,他便让秦军也跟着原地休息。不需要一鼓作气追上楚军,他要做的就是耗光楚军的所有信心。让他们对秦军感到恐惧,然后再也不敢跟秦军作战。
身心疲惫可以硬撑,可一旦对秦军产生心理阴影,这人就直接废了。
项燕很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他一直在给将士们打气。甚至还刻意派人去偷袭对他们紧追不舍的秦军,目的不是要把秦军怎么样,而是要让楚军重拾信心。
秦军跟楚军一直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若是秦军不灭不休的追赶,不出两个时辰就跟赶上他们。
但这不是王翦的最终目的,他除了要给楚军造成心理阴影之外,还想帮秦国再努努力。多几次跟项燕接触的机会,是不是就有可能让项燕来秦国效力了呢。
楚国是唯一能拥有跟秦国有一战之力的国家,可惜它未曾遇到一位明主。项燕虽是名将,最终也未能力挽狂澜。在被秦军追击了三天三夜之后,终究被秦军所杀。
项燕身死,楚军兵败,楚国城破,楚国灭亡。春秋时期南方第一霸主,在这场战火硝烟落幕之前灰飞烟灭,被藏入了历史的长河。
若楚国不是南方的第一强国,也不会让秦国耗时三年才将其拿下。
王翦旗开得胜,秦王赵政当然高兴。但是当他看完王翦的奏折之后,气得他直接掀翻了面前的桌子。
他已经许久没有这么生气了,自从他亲政之后,从来就没有像现在这么生过气。
“燕王你大爷的,看来老子不收拾你是不行了。”赵政愤恨道。
有大臣向秦王询问缘由,秦王便将奏折转给其余大臣查看。当诸位大臣看过奏折之后,愤怒值丝毫不亚于秦王。
王翦在奏折上说,就在他率领秦军攻打楚国都城的时候,楚国突然冒出了另一股势力。他们绑着楚国对付秦军,使出的手段是五花八门,对付秦军不择手段。有不少秦军死在他们手上,被他们偷袭致死死不瞑目。
既然已经打下了楚国,燕国这么着急蹦出来找死,不打下燕国又怎能对得起那些被他们偷袭致死的秦军将士。
可当王翦正在等候秦王下令让他攻打燕国之时,却收到了一封来自咸阳城的书信。书信是他的一位好友所写,信中大概意思是提醒他稍安勿躁。因为燕王派了使臣到咸阳城,说是要进献燕国地图。
国君派使臣进献地图,也就意味着主动投降,地图就意味着所属疆土。如此以来,秦国便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将燕国收入囊中。
但谁也不敢保证燕国使得是什么把戏,所以秦王不会让王翦撤兵。只需他先待在燕国边境,如果这边的事情进行的不顺利,就需要他那边随时能够灭掉燕国。
燕国民风彪悍,跟秦国的民风极为相似。只不过老秦人的民风是悍不畏死,为了秦国可以世世代代死战到底。燕国的民风是崇尚习武,很多燕国百姓都是隐世不出的武林高手。
而在这些人中,有一人当初燕国第一高手,此人名叫荆轲。他原名本不姓荆,但无人知晓他的原名,只知道他出名之时就叫荆轲。
荆轲很久之前不过是燕国的一个小亭长,亭长是燕国官吏之中品阶最低的官儿。他自悟剑道,然后又学习过刀枪剑戟斧钺勾叉,集众家所长融为一炉,所以他的功夫跟谁都不太像。当时有不少人笑他的功夫是四不像,但是那些人在十年之后都笑不出来了。
十年磨一剑,荆轲用十年时间打了三架。第一架对上的是个和尚,住在深山里的和尚块头极大,身高足有一丈,膀大腰圆十分健硕。他一只手可以提得动四个大水桶,而且还可以在独木桥上健步如飞。
荆轲跟他打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和尚就直接抱拳认输了。没人知道过程,因为没人敢靠近那个和尚。拳脚无眼倒是小事,关键是那和尚的力气太大,抡起磨盘就像常人抡起板凳一样,一挥手就能把磨盘丢出去老远。
看热闹的每一个不怕被和尚误伤的,所以没人敢去观战,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本事再大也怕挨砸不是。
这第二个被荆轲挑战的是一对夫妻,据说他们已经隐退江湖二十多年了。两夫妻在燕国都城开了一家客栈,名下还有不少房子用来出租。
女人被人成为包租婆,男人被人称之为包租公。当荆轲找上门的时候,他俩还在跟人因为租金的事儿吵着架呢。
若不是感受到他二人身上的气场,荆轲真怀疑他俩是不是传说中的神雕侠侣。
过程依然是没人知道,因为他俩都有独门绝技,绝技不可以让外人看到。对手也不行,当然被他们打赢的对手除外,因为被他们打赢的对手全都死了。
至于荆轲挑战的最后一个,也就是在他见到燕太子的前天下午。荆轲挑战了燕国第一剑客,他的剑让人眼花缭乱,根本就没有人看得清他是如何出剑的。就连荆轲也没有看清,不过他却输在了荆轲剑下。
跟荆轲比剑,那人虽然是燕国第一剑客,却还是自愧不如。为此,那人发誓今后再不练剑,也不再用燕国第一剑客的名号。
燕太子收到了秦国即将攻打燕国的消息,燕王已经怕的受不了了。他想主动跟秦国求和,但是一直没有想出求和的方式。最后燕太子给他提了一个建议,派使臣将燕国地图直接送给秦王。
燕王当即认可了燕太子的提议,也让燕太子对他彻底失望了。找到荆轲之后,燕太子给他安排好了一切。
荆轲作为燕国使臣,携带燕国地图前去秦国都城咸阳。然后去咸阳宫,亲自将燕国地图送给秦王。这也是事先说好的程序,不然不足以表明燕国的诚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