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魏国的朝堂对于两国来使也进行了一场论战。
几年前,蜀国突然对楚汉出兵,这是魏国万万想不到的事情。
之前大唐之所以攻伐楚汉,那是因为楚汉的行为阻碍了女皇的复仇,还勉强算得上师出有名。即便如此,大唐的侵略还是被众国所争议。
但此次蜀国派人前来联盟,韬光养晦数年的魏国该何去何从。
虽然魏王似乎对于蜀国不喜,但是无论如何鸿胪寺依旧按规制招待着来使。
郭嘉,字奉孝,稷下学院学子。世称之鬼才。作为魏国三号人物,曾官至军师祭酒,三国停战之后便直升副丞相。
“臣郭嘉启奏,结盟之事,还请魏王和诸位同僚慎重对待,万万不可轻视。”
“丞相,有何高见,但说无妨。”曹操称道。
“微臣不才,先抛砖引玉,说下浅见。当前局势,甚是微妙。大唐现在已经骑虎难下,且唐蜀联军暂时还处于上风,楚汉又刘邦不知所踪,摇摇欲坠,两国不可能抛弃已得的胜利果实。另一方面,秦军血族之祸后,积弱多年,虽然加入战斗,还是不能大唐相抗衡。但稷下学院虽称之世外之地,不会干涉大陆之事。可其自身一定程度上依托于大秦,危急关头不见得不会加入战场。稷下学院实力诸位应该所知,虽无军队但其高端战力。。。”
万岁亭侯,是荀彧的爵位。三国停战后,官至丞相。
“臣,有本奏。”
“奏!“魏王答道
“今日,臣得到消息,吴国似乎已于秦楚达成协议,吴国大都督周瑜以前往吴国大营备战。”
魏王早已所知,并未露出诧异之色。
而魏国众官得到消息后,全都慌了神,立刻不断上书,奏请开启大朝会。
仅仅小半个时辰,魏王便宣布,稍后召开大朝会,让所有四品或以上的官吏尽快抵达大殿附近。
各府衙的官员纷纷前往,尤其几位在皇城附近驻扎将领,马不停蹄赶往大殿。
时间一到,一声悠扬悦耳的钟声在皇宫上空响起。就见文武百官如同早朝一般,进入皇宫,进入奉天殿。
奉天殿有些沉闷,夏侯惇率先打破寂静说道:“王,吴国一旦参战局势就大不一样了。一旦吴国水军顺江而下,与秦楚联军可成包围之态。现在的主战场的位置对于大唐就甚是尴尬了。”
荀彧也接着说道:“为了避免此种战局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唐要将战场后撤,可一旦后撤就前功尽弃。唐蜀联军就极有可能被分割战场,分而歼之。”
荀彧并未直说,一旦大唐后撤,很大可能只有蜀国会被联军的怒火所吞噬。荀家作为曾经大汉的豪门,荀彧的内心还是偏向于蜀国。他仍对于大汉最后的星星之火刘皇叔,抱有一丝希冀。
当年赤壁一战,魏国一统大势在那时还很弱小的蜀国面前毁于一旦。若不是曹操拿着壮士断腕的勇气,携大军压下所有矛盾,魏国必然会出大问题。
郭嘉称道:“我国现在若与蜀国联盟,可跨江绕后包抄大秦;若与大秦结盟,也可乘势一举歼灭蜀国。”
混乱的局势,让魏国已经不可能在角落里韬光养晦了。若此次站队失败,魏国可能任何事情都会在大陆上寸步难行。
又是一片安静,所有官员都在思索此次抉择的严重性。
过了数百息,魏王传来。
“应众爱卿之请,孤召开朝会,为何无人说话?”
又过了好一会儿,吏部尚书贾诩轻叹一声,上前一步,走出重臣队列。
“臣,认为我等可稍安,先备军已做准备,暂不做出选择。”
“臣,认为不妥。数年前,咱多少弟兄死于赤壁江水中,这次正是复仇的好机会啊!大王!”夏侯惇略显粗俗的喊道。
“夏侯将军,安知唇亡齿寒!”荀彧挥袖回答着。
所有官员都看出荀彧的无奈。大汉倾覆已经过去数十年,当年的皇幼子,都快抱上了孙子。这些年来,经过几轮清洗,曾经的保皇党旧臣,很多都已经绝了复汉的心,唯有几个老臣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
太傅王允依靠着长公主还能苟延残喘,荀彧似乎魏王念着旧情,不愿向他伸出屠刀。
魏王轻叹一声,道:“孤也已经知道,可诸葛村夫已在驿站歇息数日,东瀛的使臣也与近日到达。大秦也就大概需要五天的时间。五天之内,我们需要讨论出一个结果。”
魏国的决定,关乎着整个大陆的局势,而魏王似乎也有些事情瞒着诸位大臣,只有几位亲信才有所知。
曹操看着此情此景,时日也不早,估摸着今日很难讨论出结果。便称,诸位大臣回去细想,待明日再议,随即退了朝。
曹操留下了郭嘉,夏侯惇等人,于南书房开一小会。荀彧本欲跟随,却被掌印太监告知,王并未相请。看到魏王的背影,长长的叹了口气,丧气的离去。其余大臣看到荀彧的落寞,都默默的远离,生怕粘上荀党的名头。
作为丞相的他,被赶出了核心决策层,此种难堪,可想而知。
书房中,郭嘉率先出声:“拖!”
魏王道:“怎一个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