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下以后,京师更显庄严肃穆。没人知晓少年和中年的去向,只知道他们一前一后,消失在了蒙蒙细雨之中。
御书房内,崇祯捧着一本书,却没有多少心思在看,此时在崇祯手里捧着的书是“王安石传”,在近代以前,对于王安石,一千多年来,负面评论可谓是铺天盖地。
关于王安石,王振明受教科书的影响,看到的却是赞誉。
改革春风吹满地,王介甫雄心勃勃,然而直到后来,人们对于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的印象却只剩下了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除此之外对于王安石所提出的变法,都当成了笑谈。
这印证了那句话“英雄不问出处。”不成功者,皆为笑谈,谁又在乎所喊口号多么荒唐,只需一次成功足以。
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却没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最后却输给了皇太极。
在惊魂未定中当了几天皇帝,便仓皇而逃,没有成功,什么也不可能留下。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时代犹如走马灯,今天的英雄明天的好汉,留名者却不多。谁都想在这个舞台上面多逗留一会,谁都如此,没有例外。
王承恩从外面匆匆归来,给崇祯请了安后道“奴婢已把请帖部送出,并未引起注意。”
崇祯道“好此事做的好啊,看来小恩子办事愈发老练了啊”
说完这话以后,崇祯略有些狐疑,追问道“大臣们当真没有任何的反应吗”
王承恩道“这倒也不是,大臣们收到请帖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纷纷拜谢皇恩。”
崇祯道“书生和百姓态度又是如何”这是崇祯最关心的问题,新皇上位,表示出来对百姓和读书人的关切,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付出真实的行动。唯有实在的关切,才能令人感同身受。
宋朝开国以后,为了扼制武将的权力,从所未有的把文官以及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推向到了历史最高的位置。
王承恩道“这是不可思议的,书生们得知受宴参加陛下组织的圣宴,激动的感激涕零,表情不可言说。”
崇祯乐了,道“此事当真”
王承恩道“奴婢纵使有千万个脑袋,也不敢在主子面前胡言乱语,书生们纷纷表示要以功名报效朝廷,报答圣恩。”
“礼物都送出去了吗”
可乐和雪碧这在现代人看来不过是几块钱的玩意,在十七世纪的大明朝可是稀罕玩意,又比如说“辣椒”,这种横空出世的神奇玩意,喜欢它的人爱的死去活来,少了它,就犹如生活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送了,送了见到这些神奇玩意的人无一不觉得惊奇。”
听完王承恩的汇报以后,崇祯又道“宣各部尚书来见我,在日落之前务必要赶到”
此刻在崇祯的手里握着一份早已经准备好的官员名单
王承恩应了一声,便退了下去。
崇祯朝时的尚书多如牛毛,更换速度极快,崇祯现在第一个想到的就算崔呈秀。
实际上朝中许多大臣,崇祯连名字都叫不上来,所以崇祯甚至有一种想把每一个大臣都贴上标签的冲动。这样看起来便一目了然多了,同时也不至于出现尴尬的局面。
不过对于依附魏忠贤的崔呈秀,崇祯皇帝却印象深刻,不仅印象深刻,连做梦都会梦到这厮。
崇祯打算亲手弄死这厮,而不是便宜了这厮,因为这厮是自缢身亡的。
现在魏忠贤挂了,崔呈秀自然知道自己的日子不会好过。不过当崇祯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却已经为时已晚,崔呈秀早已经自缢。
尚书们接到诏令,纷纷进京,不敢懈怠。虽不知圣上诏令有何事,只能硬着头皮来。
在一处偏殿内,崇祯早已经设下酒宴,弄了几个硬菜,人还未到,便先闻到了扑鼻而来的香味。
人这一饿,鼻子比狗还灵。匆匆而来的尚书们,一脸懵逼,不知他们的这位少年天子又要搞什么。
崇祯见诸位尚书皆拘谨的站立,呵呵笑了两声,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再大的事情,也没有比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朕今天做东,只想与诸位爱卿们吃一顿饭。”
徐光启、毕自严、宋应星、孙承宗、钱谦益、刘兴祚、何可纲等均在列。
礼部尚书徐光启谢过皇上以后,诸位也纷纷谢恩大臣纷纷入座。
崇祯望着在坐的各位大臣,道“朕继位以来,还未与诸位大臣们好好的聊一聊”说完举起酒杯先饮了一尊,大臣们见皇上已一饮而尽,便纷纷举起杯子。
户部尚书毕自严谢恩道“不知陛下诏令我等进宫,又何急事呢”
崇祯看了看毕自严道“莫非这位就是六亲不认的毕自严”
听皇上这么一说,毕自严羞愧不已,道“陛下何出此言,臣实在不知啊实在羞愧”
崇祯道“虽说这天下是我老朱家的天下,可大明这个家业大啊朕一个人顾不过来,你们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啊特别是你毕大人,你掌管着国财政,可朕知道国库日渐空虚,入不敷出,这并不能怪你啊”
说这话时,崇祯含情脉脉地望着毕自严,眼角竟然有了些泪花。
看到此时此景,毕自严哪能不深受感动,道“臣定当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大明朝财政,决不允许贪赃枉法之事发生”
大明国库空虚是早已有之之事,魏忠贤侵吞挥霍无度,大明每年赤字达百余万两白银。财政崩溃,政府只得向人民大肆科敛。三饷加派使人民困苦到了极点。
崇祯道“不知毕尚书对于财政这块,有何想法”
毕自严,毕恭毕敬道“臣以为要从抓节源开流着手,首先提出裁汰冗兵、兴复屯田,地方官吏以经济发展速度来考核。”
其他几位大人听话,纷纷点头,表示赞许。
崇祯道“朕虽不懂那么多,但只要是为朝廷有利的,你便放手去做,朕百分之百的支持你”
听到这样的回答,毕自严早已经感动的不成样子,这位清廉的大臣,其第毕自肃曾在宁远兵变中几次向其要求拨发军饷,而当时毕自严就是户部尚书,主管着财政,因为财政吃紧,毕自严几次都拒绝了弟弟的要求,最后导致自己的弟弟被愤怒的兵变士兵杀害,最终惨死。
此事也成为了毕自严心中永远的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崇祯与诸位大臣敞开心扉,这让几位大臣感动不已,哪里还敢不尽心尽力为朝廷卖命。纷纷折服在崇祯的人格魅力之下,而这一晚,大臣们也是纷纷醉酒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