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恶。”曹操惊呆了好久,然后发出一声怒吼,狠狠地将细作的情报摔在地上,再重重踩了几下,“张仲益真是可恶。”
程昱登时是一脸的尴尬,因为校事府是他分管的,一百个人好不容易进了南阳,结果连个水花都没打出来,就军覆没了。
可是,程昱心下奇怪之极,校事府卫士的实力,他是很清楚的,丝毫不在张济的夜鹰卫之下,为何会败得这么惨呢
曹操在南阳的细作,只是探知了结果,具体的作战过程,却是没探听出来。
不单单如此,贾诩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曹操的细作肯定会想办法探知作战的经过。
于是,贾诩就设了一个圈套,竟然一下子抓了曹操布在宛城的十几名细作,让曹操又吃了一个小亏。
这还不算,曹操的怒火正难平呢,钟繇派来的细作就到了,再次带来一个噩耗。
马超兵败,鄠县和槐里失守,郭嘉三次吐血,身体大不如以前。
什么一百校事府卫士军覆没,什么鄠县和槐里失守,曹操都可以不在乎,但是,郭嘉三次吐血,身体大不如以前,这可就让曹操受不了了。
荀彧立即说道“主公,奉孝身体孱弱,三次吐血,不可再为战事劳累,让他回许都休息,方是上策。”
曹操第一反应也是这个意思,但是,若是郭嘉回来,单靠钟繇一个人,如何会是张济的对手。
一旦长安失守,雍州震动,曹操的西退大计就会受到致命的影响。
程昱心中暗喜,郭嘉三次吐血,命不久矣,日后曹操麾下,就属他程昱是第一随军谋士了。
于是,程昱眼珠一转,故意说道“若奉孝回来,只怕张济会趁机进攻长安啊。”
曹操正担心这个,双眉紧皱,背着手,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荀彧见程昱微微闭着眼睛,并不主动请缨,心知是怎么回事,一阵暗叹,郭程不合,非是主公之幸事也。
犹豫了一会儿,曹操喝道“典韦,速速派人将刘晔喊来。”
刘晔
荀彧皱了皱眉头,他识人极准,这刘晔虽然也是不可多得的谋士,但长在内政,在墨家方面也有精钻,但在兵家方面跟郭嘉就差了太远了。
曹操的细作也探到消息了,韩遂身边是一个叫徐庶的谋士在出谋划策,根据此人的几次手笔,其智丝毫不在荀攸之下。
只不过,曹操的细作并不知道徐庶是张济派来的,只从韩遂军中探知到,徐庶是突然出现在韩遂军营中的。
徐庶的身份,在韩遂的军营中,只有韩遂和阎行两个人知道,另外就是张济派去保护徐庶的几十个夜鹰卫知道。
荀彧又看了程昱一眼,后者依然没有主动请缨的意思,不禁皱了皱眉头。
曾经,荀彧在袁绍的帐下待过,之所以离开名声正旺的袁绍,一是看到袁绍此人魄气不足,优柔寡断,第二就是发现袁绍手下的谋士很多,但互相争斗。
袁绍手下的谋士争斗,并非是意见相左的争斗,而是帮派争斗。争斗的结果,彼此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而不从袁绍的大局和利益出发。
曹操麾下,因为曹操的英明神武,这种现象并不存在。
可是,眼下曹操的事业陷入了困境,程昱竟然见死不救了,郭程之争,矛盾已经激化到了如此的地步吗
荀彧深知刘晔不是徐庶的对手,就不能再淡定了,立即说道“主公,那徐庶虽然名声不显,但智谋却不在奉孝之下,彧以为,若换奉孝归来,替奉孝执掌长安之人,非仲德而无人莫属也。”
这句话,说得很婉转了,又把程昱大大地赞美了一通,算是给足了他面子。
可程昱不爽啊,心中暗骂,郭奉孝在长安拉的屎,你荀彧不去擦,也就算了,你是玩内政的,走不开。
可你也不能让我去给他擦啊,我有这个义务吗
关键是,程昱心里也明白,长安那边大势已去,估计张济应该还有别的谋略,只不过,消息还没有传到许都来罢了。
不能去,坚决不能去。
程昱眼珠一转,立即就有了理由“主公,若是昱能前往,刚才就已主动请缨了,实在是眼下情势对主公不利,昱无法分身也。”
刚才,曹操又是装作走来走去,又是故意让人去喊刘晔过来,其实都是为了让程昱主动请缨。
可程昱这么一说,登时就让曹操迷糊了,皱了皱眉,问“仲德,此言何意”
“主公。”程昱知道曹操不好忽悠,脸色一正,飞快地又思考了一下,开口道,“眼下雍州形势,先是武关,然后是商县和上洛,接着是马超大败,槐里和鄠县失守,不知主公以为,张济下一步的目标会是何处”
曹操听了,心中登时不悦,暗想,我是主公,你是谋士,这样的话应该是我问你才对,你怎么反倒问起我来了。
不过呢,曹操没有发作,冷笑一声道“长安城之高大,丝毫不在宛城之下。城内有我大军三万,防守器械以及粮草皆是充足,张济想攻下长安,自取死路罢了。”
程昱微微一笑“主公,张济此人狡诈,麾下谋士个个都是不凡,岂能攻打长安也,此不可取也。”
你丫的,让我猜,又说我猜的不对,曹操几乎有点忍不住了,深吸两口气,才压抑住心情,皱着眉头又想了想。
突然,曹操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登时大变“仲德之意,张济意不在长安,其意在杜县和蓝田”
荀彧也想到了这一点,脱口说道“若是杜县和蓝田失守,则长安成为孤城也,早晚都会被张济拿下。”
程昱淡淡说道“不仅如此,我军之援军,在西凉铁骑之威势下,根本无法救援。”
“长安决不能有失。”曹操无法再淡定了,挥舞着拳头,沉声向程昱问,“既然仲德能猜出张济下一步计划,想来定有对策”
程昱微微一笑“昱正有一釜底抽薪之计,可破张济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