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融合这种强行解场、站场的玩意,其实对于任何选手而言都算是个不小的麻烦。
自己这边的场面被清就很伤了,对手还会召唤一位强度颇高的融合怪。
不吃沉默、大多数aoe伤害弄不死、场上没有可供驱使的友方随从导致无法随从交换,换而言之就是免疫大多数的软解场、软压制。
倘若无法迅速解掉的话,拿脸硬吃一两次的伤害,绝对也是“生命无法承受之痛”。
苏铭说的直白一点,这道法术出现的目的就是逼他交出手中珍贵的“硬解”,为哈加莎的其他功能性随从铺路
这种近乎阳谋的手段,苏铭还真是不得不吃,在手中的法力水晶终于达到10颗上限后,果决地连续发动英雄技能寻找法术拿到动物伙伴。
依靠双倍速效果,3费的动物伙伴战斗力不亚于来我身边,不过苏铭使用法术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给后面的单卡铺路
邪脊吞噬者,5费,34,连击消灭一个随从
变身为“精英刺客苔丝”后抽取的第一张卡牌,完美契合了潜行者的职业风格,对敌人的攻击永远是那么精准而优雅
比起5费法术刺杀,这朵拥有着定向击杀一个生物目标能力的食人花,虽然多出了“连击”的需求,但是“解场站场”的组合,绝对比前者要好上太多。
一波反手解场去除掉女巫哈加莎融合制造的威胁,苏铭此刻和这位最终之敌可谓陷入了拉锯战,双方每回合都能依靠着自己手中的资源完成清场,以及给对手营造巨大的压力
双雷欧克站场,宝藏牌、生物特效的buff支持下,身材均为优质的36状态,最重要的是这两头训练纯熟的野兽仅仅花了3颗水晶;
刚刚召唤的邪脊吞噬者在多重增幅下,属性甚至被瞬间拔高到了5攻6血的程度,累计11点场攻的优势,可以说对哈加莎产生了实质上的威胁
随着苏铭和哈加莎的水晶都达到10颗上限,战斗自然也因为法力的充足而变得愈发激烈,不再像前面那样小打小闹的纠缠,每一张卡牌都无比危险
过载的水晶被依次解锁,同样拥有了最强战斗力的哈加莎在他的回合里也是毫不示弱,先前召唤随从时通过被动英雄技能蛊惑所积累到的各种随机法术,此刻接踵而出。
兜头就是一道火山喷发糊脸,明摆着就是要正面硬碰硬
火山喷发,5费,造成15点伤害,随机分配到所有随从身上。过载2
下回合承受水晶减少的损失,换来的是爆炸般的场aoe,尤其在女巫哈加莎场面上没有任何随从站场的前提下,相当于5费15点对随从伤害的压力部倾泻到了苏铭这边。
场上的三名随从纵使拥有18点的总计生命值,然而在巨额的清场法术面前仍旧是不够看,“嗷嗷”的惨叫声过后,苏铭只剩下了一只已经被打到半残的雷欧克。
至于另外两名随从,早已被淹没在法术生成的喷涌火山的灼热岩浆之中
清场过后,哈加莎明显是打定了赶尽杀绝的主意,紧接着毫不犹豫亮出的第2、3张卡牌,直接旗帜宣明地摆出了她的立场
妖术,4费,使一个随从变形成为一个01并具有嘲讽的青蛙
女巫森林小鬼,1费,11buff后22,恶魔,潜行,亡语使一个随即友方随从获得2生命值
法术、随从双管齐下,前者在注入法力能量激活的时候不同于通常施放法术牌时虚拟的特效,这回的虚拟对战空间里反倒是出现了一位苏铭曾经遇见过的“对手”格里瑟尔达。
是的,正是那个常常出现在特殊试炼的第2、3关的位置,英雄技能相当于每回合随机目标施放妖术的弱鸡boss。
“给我一个吻”
鲜红的唇印盖到本就因为吃了火山喷发而残血的雷欧克身上,原本凶暴的野兽瞬间变成人畜无害的一只无辜青蛙。
现在来看的话,情况毫无疑问,格林达鸦羽、实验体3c甚至于格里瑟尔达,无论他们的战斗力强还是弱,这些在女巫森林里的守关者们十之八九都是女巫哈加莎的手下狗腿
换而言之,真的如同哈加莎所威胁苏铭的那样,这片土地被她诅咒,所有的一切都属于她
哈加莎的意思十分明确,这位女巫森林的最终幕后黑手不希望看到“活蹦乱跳的挑衅者”,尤其是像苏铭这样坚持到10费回合,甚至将她好不容易才收集到的四位特殊英雄都从牢笼里释放出来的家伙
女巫的本能让哈加莎觉得必须尽快处理掉这个“渺小”的冒犯者的威胁,否则总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她的打法也因此开始偏向激进,一波场面清,加杂毛随从赖场后,重新恢复起耐久度的仪式匕首再度走脸抢血。
虽然可以用匕首来击杀掉残血的雷欧克,但是妖术可没法稳定地每回合对苏铭输出三点伤害,尤其是当苏铭拥有急救包能够慢慢“苟”回血量的时候,哈加莎更是愈发觉得,这场战斗拖不得
眼瞅着十个回合下来,光是开局选择的急救包每回合“22”的这么续命,都差不多相当于额外一条命了
不能再延误,抓紧时间利用稳定的直伤解决掉这个有点棘手的冒犯者,这是哈加莎的第一想法,也是决定她这场战斗打法风格的第一条判定准则。
然而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的“准则”,改变了一切的结果。
结束选项翻转来到苏铭的回合,目光扫过战斗记录里那明晃晃的“妖术,雷欧克青蛙”字样,苏铭忍不住微微眯了眯眼睛。
按照他原本的计划,最好的战斗思路是想办法在召唤托奇接棒前找到兽群呼唤单卡作为核心,不过事情赶不上变化,虽然失去了“吉祥三宝”的强势铺场,但是苏铭却发现了另一条取胜的道路
一条另辟蹊径,可能会造成“听取蛙声一片”效果的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