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绝境帝师系统 > 第十三章 祖龙魂死秦犹在 (求推荐)

第十三章 祖龙魂死秦犹在 (求推荐)

    赵高能够胜任中车府令,并不应该是人们印象中的那种太监形象,而应该是当时秦国宫内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才。

    后来始皇帝命赵高兼任公子胡亥的教师,叫他判案断狱。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始皇帝晚年为求长生,听取方士之言,不再轻易让外人接近身边。咸阳宫室众多,如此宏大的宫廷里,始皇帝究竟身在何处,一概不许外人知道,只有中书令赵高除外。

    赵高负责将所有内阁有关政务的文书拿到宫中,送到皇帝的面前,为的是得到皇帝的裁示,皇帝的圣裁结束后,当即将那些文书送往作为执行机构的内阁。

    始皇帝彻底废除了古代的分封制度,他把战国时期秦国已经实行的郡县制推行到全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叫郡县制,如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一郡之内辖若干县,县设县令或县长,此外还有县尉、县丞。一县之内再分为若干乡,乡之下有亭、里等,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

    秦朝的中央机关实“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政务、军事和监察。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相互制约,都直接为皇帝负责,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

    三公之下设九卿,具体是: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卫尉,掌管皇宫保卫;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负责司法;治粟内史,负责租税和全国财政;宗正,管理皇室亲族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廷尉,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

    这个倒金字塔的最塔尖的就是皇帝,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以至“传之无穷“。这些规定都表明皇帝的神圣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使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皇帝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大秦帝国掌管内阁大权的丞相职务,由“闻名遐迩”的李斯担任。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李斯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秦始皇“投桃报李”,任命李斯为丞相。

    李斯感念秦始皇的知遇之恩,于是他向秦始皇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随后,李斯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的政治主张全部获得了秦始皇的实施,这些政冶制度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胡子睿清晰记得,郭沫若曾经写过《十批判书》尊孔反法,后世的天朝太祖曾经给他写过一首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首诗的具体意思,作者就不分析了,只是对其中的几个人作解饰:祖龙是秦始皇,子厚指柳宗元,文王指周文王。

    李斯的几个儿子全都娶了始皇帝的女儿为妻,他的女儿则全部与皇帝家族结为秦晋之好,可是就连李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宰相,竟然也无法获知始皇帝究竟身在宫殿何处。

    尽管始皇帝的行踪非常隐密,还是有个人是例外的,这人就是赵高!

    赵高之所以会如此特殊,完全是出于秦始皇的以下心态:“宦官怎么能算人呢?“

    历朝历代的宫廷里,帝王身居深宫,任何私生活的秘密,都逃不过那些宦官的耳目,其理由就在于他们不算是正常的男人。

    大秦帝国攻灭六国,一统天下后,自然会将宫女、美人也收纳进来,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后宫团。因为美女太多,在灭六国的过程中,嬴政只得不断地营造宫殿,方便置纳。《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

    仿佛是感知到死神的脚步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在秦始皇死之前两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在渭南上林苑(今陕西长安境内)大兴土地,修造的“史无前例”的巨大工程“阿房宫”,著名的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而阿房宫仅仅只是完成了其前殿部分,可见秦始皇规划中的宫殿范围之大,里面的美女之多,嬴政如何荒淫了。

    有了“始皇帝”的带头作用,此后的历朝历代封建帝王,纷纷效之,在后宫的营建上不遗余力。《礼记·昬义》中所记的后宫“标配”:“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根本就没有人遵守,纵欲成为中国古代帝王的一大性格特征。

    这么多宫人自然需要有人来管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皇帝,皇宫里还有数百名按照例都要去势的宦官,其中赵高的资格最老,他特别善于辞令,为人机灵,反应敏捷,因此深得始皇帝的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