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被打通,后方的物资与人员也源源不断的送到忻州,这也使得这里的灾情终于稳定下来了,忻州城的废墟经过这么久的搜救,能救出来的人都救出来了,而没能救出来的人恐怕这时也撑不下去了,对此李璋虽然不甘心,但也没有办法,毕竟在这种天灾面前,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
暂时稳定了忻州的情况后,李璋又赶往了忻州北方的代州,那里也在地震的范围之内,不过相比之下,代州的情况却要好的多,毕竟地震的中心在忻州,所以代州受到的损失明显小得多,只是一些房屋倒塌,导致了数百人的伤亡,而且与外界的交流也一直是通畅的,所以就算李璋不去,代州这边也已经可以自救。
不过为了防止官员贪腐,以及有人发国难财这种情况,李璋还是特意去代州巡视了一番,结果还真让他发现了一些情况,当即处置了一批不法的商人和贪腐的官员后,这才震慑了一批人,使得再也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伸手。
随后李璋就再次回到了忻州,因为这边的情况实在太严重了,特别是整个忻州都毁了,半个城池都被水淹了,而且因为地震导致的地势变化,原来忻州址下陷,哪怕疏通了河道,恐怕这里也会变成一个低洼的湖地,所以只能另寻别的地址重建。
如果是一般的小城,毁掉之后可能没有重建的价值,但是忻州这里却不一样,忻州四面环山,中间是个富饶的大盆地,又有汾水从盆地中穿过,使得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特别是这里地下满是煤矿,以前煤不值钱,但现在用煤取暖越来越普遍,一些作坊也开始使用煤做燃料,所以对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更别说忻州距离边境不远,这里也是大宋一个重要的驻兵地,出产的粮食物资也能供应前线,所以忻州城肯定需要重建,只是像建城这么大的事情,哪怕是李璋也不能做主,所以只能上书给赵祯,由朝廷来做决定,到时应该会派出工部的官员前来指导监督。
李璋在忻州又呆了半个月,等到把所有灾民都彻底的安置下来,祖知州与一些幸存的官员也差不多能理事了,这才决定回京城复命,毕竟他来忻州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自然有其它的官员负责。
对于李璋的离开,祖知州与王都监也都十分的不舍,不过他们也知道李璋不可能一直呆在忻州这种小地方,所以只能为李璋送行,而幸存的百姓们得知这位定北侯要离开时,也自发的前来送行,其中有些人更是李璋亲手从废墟里救出来的,他们对李璋更是感恩戴德。
所以在李璋离开的时候,幸存的百姓也纷纷为李璋送行,一直等到李璋走出去很远,这帮百姓还没有散去,其实真要说起来,李璋做的事可能还没有王都监和祖知州做的多,但李璋却给这些百姓们带来了希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当然李璋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离开之后,忻州城重建之时,在一些忻州百姓的要求下,以及祖知州和王都监的支持下,他们在城中为李璋立了生祠,一直到数百年后都是香火不绝,后来更是成为忻州的一大景点,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不过河东地震的救灾事宜虽然结束了,但这件事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甚至这场地震其实只是一个开始,李璋早在离开京城之前,就已经有所预感。
事情果然也没有出乎李璋的意料,就在李璋还在路上时,就得到京城传来的消息,宋祁、韩琦、苏舜钦、叶清臣、张方平、张观等人借着这次河东地震的机会,纷纷上书朝廷,指出大宋的种种弊端,抨击时政,而这次地震正是上天对大宋的一场警示,如果再不变革,大宋日后必将有更大的灾祸。
其实宋祁和韩琦这些人中,恐怕没几个相信天人感应这种事,比如以李璋对韩琦的了解,他肯定是不相信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借着这次的地震发声,因为大宋内部也的确到了变革的时候了。
别看最近几年大宋对外接连胜利,先是北驱党项,后来又收复燕云,随即更是大败辽军,但这些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掩盖大宋内部的矛盾,别看大宋立国还不足八十年,但大宋内部的问题却已经积累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比如最严重的就是土地兼并,历史上历朝历代几乎都亡于土地兼并,而大宋尤其严重,因为大宋从立国时起,不但不抑制兼并,反而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
“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这些就是大宋土地问题的最佳写照。另外大宋百姓的负担也是极重,除了各种税负之外,还有徭役和差役等等,大宋对读书人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他们的“好”,却是建立在百姓的血汗之上。
除了土地和税负,另外大宋的官僚组织庞大,但偏偏等效率极其低下,因为一个官职可能由几个人分担,这也造成官员间相互推诿,各级官员也是得过且过,偏偏大宋官员的待遇又高,又给大宋的财政造成极其严重的负担。
也正是有上面这些各种问题,才造就了后来范仲淹发动庆历新政,只可惜新政并没能解决根本的问题,而且很快就失败了,这也导致大宋内部的矛盾更加尖锐,结果也就酝酿出后来更加激进的王安石变法,可惜这场变法依然失败了,而且还带来一个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朋党,这也是北宋后来亡国的原因之一。
宋祁和韩琦等人正是看出了大宋内部的种种问题,再加上在打败党项和辽国后,外部的威胁也暂时解除了,所以才想借着这个机会,一举扫平国内的种种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