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抉择 > 第六十六章 货币支点

第六十六章 货币支点

    就在这一天,征东大营以三万两白银作为支点,把存在感一直低于白银的元宝券给翘了起来。

    狄柳儿那五百两银子不是她个人的,今天要求自己下级去收元宝券的也不止她一个人。

    一开始是征东大营的人在收,后来下线们则开始惜售,甚至捂起来不卖了。外面的本地商人们闻风而动,开始大肆收购在外围流通的元宝券。

    短短几天时间,元宝券就被炒到了一两五。

    当热炒风潮过去,市场情绪刚刚冷静下来,元宝券价格开始下行的时候,一条重大利好让元宝券直接冲破了二两大关。

    券民们完没有意识到,以往市场上最多也就流通着万余两元宝券,就算加上本月务工的十五万工资,现在市场上的元宝券也绝不会超过二十万两。但是现在,被券民们捂在手里的元宝券加一起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两

    在本次元宝券推进执行书的最下面,何顾加注了一句话这是一场伟大战争的揭幕战,这场战争从此刻起将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我们征服整个世界。

    这场战争我将其命名为金融战役。

    接触到这份文件的各级干部大概有数百人,可看懂这句话的人却一个都没有。他们只是觉得,这句话很热血,因为我们要统一世界

    将元宝券推向至高点的重大利好消息,是明天锦绣街开业。一张张印着各种琳琅满目商品的宣传单不止洒遍了平壤府地区,还有开城府地区,以及汉城府地区。

    锦绣街只接受元宝券结算,利好的方面在于东西实在是太便宜了是平时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用得起的高级货,价格却是亲民到无法再亲民的亲民价。

    元宝券的价值因为忽然出现的优质消费渠道而骤然升值,因为锦绣街虽然也白银和元宝券的兑换,但限定每人每天五两这就是现代的饥饿营销

    要想长久的维持元宝券现在的价值,作为支撑点的锦绣街必须成功,而且要大获成功才行。

    数百辆大型客车在一些重要的交通节点严阵以待,免费接送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推销员更是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开始了在平壤富人区的扫院式上门推销。

    在引路卫情报所的指引下,各富户人家的兴趣爱好被详细撰写档案,让推销人员做到投其所好,有的放矢。这玩意儿在现代叫大数据。

    推销区域并不仅仅限于城区,周围乡镇县城部都包罗在内,数百名推销员根据引路卫的情报基本上是平推了过去。

    另外还有二十名来自洛阳的金牌推销员,奉命前往开城府、汉城府两座大城市进行路演推广。

    这么说吧,凡是何顾在现代见过的推销方法,部被他结合实际情况改良之后投放了下去。

    比如荒野中十字路口的巨大广告牌;比如在城中游行的广告车;比如粉红楼那帮姑娘,在重新培训包装过以后,以新的精神面貌坐着花车招摇过市。

    她们不再是以前那群庸脂俗粉,看到客人也不会再尖着嗓子喊“大爷来玩呀”

    她们被包装成了个性不同,属性不同的姑娘。

    一些抱着琵琶弹着古筝,看向路边行人的眼神是欲说还休,欲拒还迎。

    一些端坐沙罗帐,玉腿横陈,半遮半掩,说不尽的万种风情。

    还有一些,则是洛阳s社培训出来的,九尾的狐仙,祸国的妲己,成精的牡丹,得了道的琵琶

    在一系列吸睛运作之后,人流量是肯定不会少的。但是,如何把流量变现,这是连现代互联网公司也为之头疼的问题。

    说白了,让人聚起来不难,难的是怎么让这些人把钱从兜里掏出来。毕竟这一次何顾想赚的不仅仅是富人的钱。

    高丽是华夏周边一个比较奇特的友邦,像漠北是游牧民族,辽东是渔猎民族,南边是还在茹毛饮血的原始部族,唯独高丽半岛是个四不像。

    历史上许多异族都曾经在某个时期经历过广泛深入的汉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蒙古、辽、金。但通常也就是一两百年的事,很快他们就会在历史舞台上消失的无影无踪,即使偶有幸存,也基本彻底沦为了十八线的龙套演员,再无翻身之日。

    当他们退居到历史舞台的边缘,汉化之路也就宣告断绝,大部分都会重新回到自己民族的老路上。

    高丽这旮沓就不一样了,这地方原本相当穷苦落后,在信使时代甚至还有原始部族的记载,就是穿树皮住窝棚的那一种。

    多山地貌的生存环境注定他们不可能走农耕文明的路,游牧就更扯淡了,只能渔猎。本来他们应该和女真人是殊途同归的,高丽有原始部落,女真有野人村落。

    两个民族都是以打猎捕鱼为生,因为紧挨着华夏,受其影响学会了种地。

    对于女真来说,华夏对于他的影响也就这样了。因为他们生活的区域地广人稀,而且条件艰苦。彼时的东北可不是现在的东北,那时的北极冰盖甚至还能连接到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

    而在女真崛起之前,他们主要的生活范围就是雪乡漠河这些旅游景点。但这些地方现在还不是什么旅游景区,对于内陆人来说,这种地方是5a级自然杀人区。

    加上又是什么小冰河时期,那是真冷,又没有暖气和空调,根本不是在中原和江南地区生活惯了的华夏人能忍受的。

    一句话,人太少,环境太恶劣,华夏历朝历代都看不上这,就连逃犯都不往这地方送死来,所以这个区域受华夏文化冲击的力度一直不大。

    漠北也是,虽然能长草,但土层太薄水源稀少不能耕种,凡是不能种地的地方,华夏人一般都不怎么稀罕。毕竟就连现代华夏人还保留着走到哪种到哪的优良传统。

    北方是因为环境恶劣免遭汉化,南方则恰恰相反,基本生活物资过于丰富导致当地人内存不足,无法装载运行爱劳动的华夏文明。

    他们有原始森林作为屏障,阻挡住了华夏官方的大规模接触。饿了树上有果子,渴了到处是泉水他们长得像猴一样,不是没有原因的

    既然随随便便就能吃饱喝足,如果没有官方调控强制,谁会乐意开荒种地啊少部分华夏人进入南亚没能同化得了当地人,自己倒被同化个七七八八,即使跑过去的汉人当了本地人的国王,也没见他们的经济建设有啥起色。

    高丽则因为和华夏多了一条海路,气候还算宜居,走上了其他民族完不同的历史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