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他们虽然位高权重,是大秦帝国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但是胡亥一旦大发雷霆,整个朝野之上无人可阻。
毕竟大秦帝国讲究绝对皇权,不管是尉缭还是子婴的权势与威望,还远远达不到可以无视胡亥的地步。
再加上老秦人,对于皇帝的敬畏,面对如此泱泱大势,以至于人的趋利避害的心态再一次爆发。
……
这个时候咸阳宫正殿之上一片安静,尉缭子婴等人消化着胡亥方才这一番话,自是一阵默然。
但是他们同样清楚,胡亥一旦发作,从来是霹雳雷暴般敢作敢为且不计后果。要不然,巍巍大秦,也不会再三年之间支离破碎。
……
沉默一直在持续,过了好久。陈平眼底有一丝精光,其面色庄重地,道:“此乃城卫军,臣敢请陛下解释一二帝国最高检。如此名称千古未见,臣一时间不知如何着手。”
陈平的此际开口,恰到好处。不仅将心中的不解道出,更是一下子打破了咸阳宫大殿之上,持续的安静。
“帝国最高检!”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瞥了一眼陈平:“全称大秦帝国最高检察院,主要任务是领导郡县各级检察院,进行依法监督,保证秦法的统一和正确实施。”
“帝国最高检与丞相府,帝国最高法,太尉府,城卫军总署同属大秦帝国中央部门。”
“帝国检察院依照秦法规定代表大秦帝国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政治部门、民间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
随着胡亥一番话结束,尉缭等人脸色大变。顿弱等人更是吓得面色发青,站在那里愣怔着不敢动弹。
这一刻,大殿之上的朝臣们也被胡亥的凛然威势震慑,面红心跳,没有一个人讲话。
谁都明白,帝国最高检的成立必然是垂直领导,只受胡亥一人节制、大秦帝国朝野无人能动,这相当于悬在大秦朝野上下的一柄利剑。
而且谁也不知道,会在那一刻落下来。
通过胡亥的一系列阐述,子婴等人自是清楚,帝国最高检从朝廷开始,向郡县辐射。
以帝国最高检领导监督郡级检察院,同时由郡级领导县级。一步一步,可谓是极其严密的成熟体系,垂直领导大权统一于胡亥。
如此布局,堪称绝世!
就在此时,张苍从坐塌之上起身,对胡亥深深一躬:“敢问陛下,何为帝国最高法?”
胡亥笑了笑,道:“帝国最高法,顾名思义便是大秦帝国最高审判机构,从此之后,审判权从县府,郡守府剥离。”
“县府以及郡守府负责治民!”
“帝国最高法以维护秦法威严为己任,秉持立法公正,致力于推动法治的进展!”
……
说到这里,胡亥深深看了一眼在场的官员:“帝国最高法同样实行垂直领导,整个大秦帝国只对朕负责。以最高法,郡级,县级三级分布,维护商君法制。”
“法院审判,城卫军处置审判结果,并维护治安,检察院监督。三者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互不隶属。”
“是——”举殿大呼。
今夜发生了太多事情,以至于尉缭等人心头有些复杂以及恍惚。他们都没有想到胡亥的官制改革,竟一下子触及到最根本。
一时间,大殿之上再一次沉默了下去。胡亥看到这一幕,摆了摆手:“已经有些迟了,诸位爱卿回去休息。”
“至于其余细节,诸卿拿出一个方法来,三日之后,朝会之上再议!”
“臣等告退——”子婴等人深深一躬,大步离开了咸阳宫。
……
“陛下,此际已经是四更天,该就寝了!”韩谈突然出现,对胡亥劝谏一声。
胡亥已经一天一夜,不眠不休了,甚至于连吃喝都是临近天黑匆匆吃下的一鼎汤饼。
对于胡亥的勤奋、韩谈甚为感叹。但是他清楚胡亥是当下大秦帝国唯一的支柱,绝不容有半点差错。
这不仅是他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大秦帝国朝野上下数百万国人百姓负责,因为胡亥一旦倒下大秦帝国灾难立马便至。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韩谈虽不知道这句话,但是久在宫中自然是清楚这个道理。这是一个士战天下的时代,大秦帝国想要逆天而起,明君强臣,缺一不可!
对于胡亥这一段时间的表现,已经显示出了明君风采。作为帝国老内侍,韩谈对于胡亥的衣食起居自是关心异常。
幼年入宫,服侍皇族,韩谈对于大秦帝国有着很深的感情。
“嗯!”微微颔首,胡亥顿了一下:“韩谈,去热一鼎汤饼,朕却是有些饿了!”
“是!”不疑有他,韩谈点头答应一声,大步离开了咸阳宫。
韩谈走了,咸阳宫大殿之上灯火阑珊,四更天时分正是一天最黑暗的开始。整个空旷的大殿之上,只有燃烧的风灯与沉思的人。
今日的一旦论述,说出了他心头的一半想法。胡亥清楚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不吝于登天,其中的艰险不足为外人道也。
自他登基称帝以来,大秦帝国固有的体系遭到恶意打击,短短三年之中已是千疮百孔,今非昔比。
但是坏处一大框的同时也有附带的好处,大秦帝国跟随着始皇帝统一天下的功勋大臣,大秦帝国固有的老秦氏族,依靠军功崛起的军旅世家。
大秦帝国之中的权力纠缠网,被赵高击溃。如今的大秦朝野虽空荡荡一片,却也是最空白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反而是改变官制最容易的时候,因为少了世家以及功勋大臣的强有力反抗,势必会一片坦途。
同样的,山东乱贼风起云涌,对于大秦帝国仇视。这一矛盾,同样会吸引大秦国人的目光。
楚,赵,齐,辽东等国的强大压力,也必然会迫使大秦朝野上下齐心协力,向着胡亥靠拢。
当下的时局,对于大秦帝国而言,无疑是千载难逢的变革时机。作为大秦二世皇帝,他自然不愿错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