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征战星辰 > 第二十六章 最后的努力

第二十六章 最后的努力

    复5月19日,火星同步轨道环。

    虽然相对由一百八十个生态区与一百八十座空间站组成,拥有完备的人工生态系统,最多能够容纳一百五十亿居民,至今依然是太阳系体量最大的单一人造工程的地球环,火星同步轨道环,也就是常说的火星环要小得多,但是相对火星联邦的总体实力,火星环依然是举世无双的伟大工程。

    其实,轨道环除了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还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

    根据在谷神星战争结束时签署的《维克托-奥德赛和约》,轨道环是政治与军事实体,也就是建立“国家”所必须的条件。

    什么意思?

    任何行星级政治与军事实体,其实就是火星联邦与地球联盟,其行政管辖疆域的半径为轨道环半径的两倍。

    这个所谓的“行政管辖疆域”就是传统意义的领土。

    地球环半径为三万六千千米,因此地球联盟的行政管辖疆域的半径为七万二千千米。

    火星环半径为一万八千千米,因此火星联邦的行政管辖疆域的半径为三万六千千米。

    在行政管辖疆域内,以所在政治与军事实体的法律为准。

    在行政管辖疆域外,则以跟《维克托-奥德赛和约》一同签署的《系统内行为与交流基本公约》为准。

    这项条款,带来了一个问题。

    只有质量大到足够拥有同步轨道环的天体,才有资格成为政治与军事实体,依靠轨道环获得行政管辖疆域。

    可见,该条款其实是为了禁止其他天体上的居民闹独立。

    当然,不管怎么说,火星环都是火星联邦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甚至可以说是火星联邦的立国之本。

    要说的话,同步轨道环的重要性还在地面城市之上。

    为啥?

    同步轨道环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跟轨道电梯连为一体,为轨道电梯上端,也是轨道电梯存在价值的主要体现。

    这两者正是当今人类进行宇航活动的基础设施。

    因为轨道电梯,所以地球人类与火星人类早早的放弃了化学燃料火箭,把全部科研资源用到聚变发动机上,并且由此飞出诞生的地球,飞向太阳系内的其他天体,一跃成为第二类文明。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在理论上,聚变发动机能够推动飞船达到百分之一光速,让人类获得飞出太阳系与飞往其他恒星系的能力。

    只是,聚变发动机无法在大气层里面使用。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轨道电梯成了天地之间主要的交通工具,说是“唯一”也没错。

    地球环建成后,“航天发射”就成了历史名词。

    在漫天的烟尘与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巨大的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拖着长长的尾烟射向苍穹,最后消失在云际之端……

    像这样的画面,只有在历史纪录片里才能看到。

    当然,少数富翁拥有能在天地间往返,由电火箭推动的小型飞船,只是运载力完全可以忽略。

    可见,同步轨道环与轨道电梯就是火星联邦的立国之本。

    地球联盟也是如此。

    只是现在,这个长度达到十一万千米,由九十节全闭合磁力通道构成,附带九十座空间站的庞然大物,已经是空无一人。九十座空间站都已经停止旋转,数百座聚变反应堆也都停止了工作。

    还在运行的是一百八十座安装在轨道电梯上的,主要为轨道电梯提供电能,有紧急关停功能的反应堆。

    因为不再让空间站旋转,也没有轨道列车运行,不用为空间站提供维持生态系统运行的电能,所以由这些聚变反应堆提供的电能,除了能维持轨道电梯之外,还能驱动一部分防御武器。

    其实,现在还在运行的,也只有轨道环与空间站上的防御武器了。

    与地球环不同的是,火星环最初不是按照军事用途进行设计与建造的,甚至没有考虑过军用。

    当初决定在火星上建造轨道电梯,其实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

    那个时候,火星还是殖民地,而且开发火星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殖民,是为了获得地球上稀缺的资源。

    直到打赢独立战争,由上百个殖民地联合组建的联邦成立后,火星环的军事价值才得到重视。只是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轨道环的主要价值是用来产生磁场,改变火星的环境。

    在谷神星战争爆发之前,火星联邦才着手加强轨道环的防御部署。

    其实,也就是安装了一些近距离防御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武器只是用来做样子,起到吓阻的作用,没人相信能够靠它们保护火星。

    至于行星防御系统,那是在谷神星战争之后提出的,而且至今都没有建成,或者说还在建造当中。

    轨道环上的近距离防御武器,主要是各种口径的电磁炮。

    导弹?

    别开玩笑,没人愿意在自己的家门口大规模使用核武器。

    配备常规弹头,比如动能弹头的导弹?

    不使用核弹头,导弹的作战效率还不如大口径电磁炮发射的制导炮弹。

    至于激光炮与中子炮等能量武器,就算有,也很难发挥作用。

    对付碎片,也就电磁炮,特别是小口径电磁炮能够发挥一些作用。

    为啥?

    将直径超过一米的碎片击碎,降低撞击造成的损伤。

    眨眼之间,轨道环附近就出现了成千上万条快速挥舞的光鞭,其实那是电磁炮发射的曳光弹。

    换个角度来看,最后的拦截更想是在泄愤。

    把体积较大的冰球击碎,确实能降低损伤,却无法改变最终结果,即轨道环与空间站依然会彻底瘫痪。

    所幸,轨道环与空间站都已排气减压。

    此外,空间站上的聚变反应堆都已经关停,为轨道电梯供电的反应堆,也在撞击发生后紧急关闭。

    其实,包括进行最后的拦截在内,所有措施都是为了降低撞击造成的损伤。

    站在决策者的立场,当灾难无法避免,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用最短的时间从灾难中走出来。

    是几个月,还是好几年?

    显然,这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这并不是天灾,那么能否在几个月内走出困境,将决定整个联邦,甚至是五十亿火星人类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