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缥缈,东方泛白。晨曦徐徐拉开帷幕,又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早晨,带着清新降临人间。
董卓却一刻也不及欣赏,他噎气填胸,陷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窘迫处境。
董卓悬着的心,一直放不下。
至辰时,黄忠又率领数万人马驰来。再次加固包围秦赵会盟台。
而高顺则停留在渑池腹地,打扫战场。
董卓站在秦赵会盟台顶端,望着一眼不着边际的兵马。
再看渑水对岸,那绵延的骑兵比渑水还要长。
他只能依靠秦赵会盟台顽抗,再没有其他办法。
麾下士兵累的已经站不稳了,拿着兵器在摇晃。
精疲力尽,飞熊军能发挥出的战力不过五成。
“赵云将军,万人围堵,何怯逆贼立于小台。天子在上,怎能眼看天子受苦?”
光禄大夫种拂向赵云说道。
“正因为天子在上,才不能贸然进攻,而是选择围堵。一旦强攻,天子有失。吾也不好与赵王交代。”
赵云向种拂解释道。
“天子乃一国之君,导引天下。就算围堵也不见得董卓能放过天子。必要之时,可令董卓放过天子,饶他一条性命。”
有大臣向赵云说道。
“董卓之罪极大,罄竹难书。那渑池聚集着数以万计的百姓,若放过董卓,天下必民怨沸腾,因之失望。”
赵云极为为难。
“将军之意,乃是天子不如董卓重?”
种拂反问赵云。
“吾并非此意,只是……”
一个个都是公卿大臣,赵云不好作答。
这时,黄忠接话道:“吾等隶属赵王,身加军令。赵王不日便可到,请诸位大人找赵王讨论。”
王公大臣一时哑口无言。他们之中不乏有刘凡当年的拥护者。
今时不同往日,刘凡掌握击败董卓的精兵强将,又兼以王威,谁都不敢得罪。
董卓乱京师,使他们看到军阀的强横。
世家贵族如土鸡瓦狗,皇权任人践踏。
刘凡战败董卓,他代表的不单单是军阀,他身后有一批世家支持,也有天下百姓拥戴。
刘凡数年间打磨的十几万精骑,全部掌握在手中。这是天下的忌讳。
“董卓是不能放走的!他在西凉还有强兵,放他离去,无异于放虎归山。不过可行权宜之计。”
已经行将就木的荀爽出面说道。
“可行!”
黄忠看似认同的点了点头。
所谓权宜之计,即放董卓离开,在董卓不控制天子的时候,路埋伏兵,使小人之道。
只有贾诩在一旁抚须不语。
渐渐的,又是一天逐渐过去。
董卓上前匆忙,山上根本没有积池,已经出现了缺水的情况。
“相国,意义何在?”
李儒坐在亭侧,向亭中的董卓问道。
“这场博弈,吾不可能再翻盘了。看来,吾难逃五鼎烹之刑。”
董卓灰心丧气的说道。
“是的,天子不再,连一丝保命的机会都没有了。吾可以想象到相国因缺水向刘凡投降,然后被怨恨丞相的百姓,撕成碎片。”
李儒讥讽的说道。
董卓出奇的没有生气,自嘲一笑,道:“吾是否真的十恶不赦?天下人不该是吾的棋子吗?百姓那么渺小,为何会被一呼百应,组成百万联军。”
“这也是相国败给刘凡的原因。”
李儒说道。
董卓以手撑地起身,站在亭上,能观四面八方。
“吾董卓也算霸天下之人,吾之后,刘凡应该能如愿以偿的匡扶天下吧!”
董卓双目恍惚。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刘凡也非易于之辈,吾等自始至终,都可能在他的算计之中。相国之后,有能霸天下者,一定是他了。吾真的想看看刘凡是怎么取下这天下。但吾知道,刘凡不会再给我机会。”
李儒一边远观夕阳,一边说道。
对于这名北地崛起的英雄,他一直有研究,并放在心上。对刘凡的性格,也略知一二。
不说别的,就凭他鸩杀少帝刘辩,刘凡就不会放过他。
并不是因为刘凡心疼刘辩,一为感念先帝,二为天下心。
李儒的才华,刘凡知道,权衡利弊,刘凡会做出更有价值的选择。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说来不合适吧!”
董卓沉声说道。
“合适,只是你我都看不到了。”
李儒的表情有些僵硬。
“哈哈!”
沉默少顷,董卓忽然一声大笑,道:“先前文优说吾必然被撕成碎片,死无全尸。吾也仿佛看到了那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情景。今纵然吾死之后,依然无全尸。但那是吾死后的事情了。今吾站在秦赵会盟台,仿佛见证了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两位雄主。虽有遗憾,也无憾矣!”
“李儒拜别岳父!”
李儒起身,郑重的对董卓一拜。他知道董卓要做什么。相比来说,这也是最好的结局。
“英雄登高望远,不该如是啊!”
董卓说完,不甘心的望着下方的遍野骑兵。
他拿出七星宝刀,在众人瞩目下,以宝刀刎颈。
鲜血喷洒,长河落日。
飞熊军将领没一人去阻止。他们都知道,死是迟早的。
是这个男人带着他们离开西凉,许下凌云壮志。
而二十万西凉壮士,活下来的,可能只有十一。是他中途颓废了,还是大势所趋。
不论他的过错,西凉壮士,皆悲哀落泪。
李儒提剑来到董卓倒地的地方,然后对众飞熊军下令道:“吾死,将吾跟董公一起焚烧。烬于天地间,总比碎尸万段要好吧!其后,尔等可向刘凡投降。”
说完,李儒也效仿董卓,自刎而死。
飞熊军伤感落泪,遵循李儒的遗愿。将李儒和董卓的尸体都放在亭中,然后积薪满亭。
大火点燃,带着亭子一起烧着。
夕阳之下,盟台高耸,披万道霞光,挟九州来风,倒影修长,一抹千丈。
盟台夕照,配合火苗,一代枭雄董卓,终走向终结。
秦赵会盟台下,王公大臣望见大火聚于顶,不知是何预兆,皆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