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剑!
佩剑,不仅是东汉,是纵观整个华夏一种重要的礼仪。
君子佩剑而行,不仅体现出华夏的尚武精神,更显示出衣冠上国的威仪。
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佩剑也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贵族身份。
当年秦始皇亲政,《史记》只记载六个字:乙酉,王冠,带剑。
可见佩剑对贵族的重要性。
汉承秦制,官吏也佩剑行走。
特别是东汉时期,击剑之风气非常浓厚。就连普通百姓都佩剑,孩童佩木剑。
贵族佩华丽装饰的宝剑,游侠佩杀人剑。
将军佩剑代表着文雅,文人佩剑允文允武。
天子所佩戴的,当然天子之剑。
黄帝铸轩辕,颛顼铸腾空。
自上古之后,尧舜禹,夏启,商汤,姬发,以及春秋战国时的君主都有名剑佩身。
其中夏王太康的太康剑。殷太甲的定光剑。周昭王的镇岳尚方。周穆王的昆吾剑。雌雄双剑干将莫邪。欧冶子所锻铸的越国五剑。楚国令欧冶子所铸龙渊剑。秦昭王太阿剑。秦始皇的定秦剑。
这些都是绝世名剑。
在汉代,历朝历代皇帝都会使名剑加身。
高祖得赤霄剑,斩白蛇起义。
武帝铸神龟,茂陵,八服。
宣帝铸毛,平帝铸衍。
光武帝玉具剑。
明帝龙彩,章帝金剑,顺帝安汉。
无一不是传世名剑。
中兴之剑,凡在朝大臣或见,或闻。
先帝生前,爱之如命。
先帝晏驾,而中兴之剑不知去向。
但董卓目无朝纲,败坏人伦。使没有人去追踪中兴之剑的去向。
“是中兴剑,先帝佩剑上朝,吾曾见过,一模一样。”
韩馥惊指中兴四剑,脱口而出。
“数年前,吾在朝中担任侍御史,吾亦见过。”
孔融出面,证明韩馥所说。
诸路诸侯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连视若珍宝的中兴剑都赐给了刘凡,怕是真的封刘凡为赵王了。
中兴二字,含义更令人深思。灵帝弥留之际,回首山河破碎,欲找一人重拾大汉。
平心而论,若在场诸侯是油尽灯枯时的灵帝,他们会把这个重任交给汉室宗亲,战功彪炳的刘凡手上。
封王,给足了刘凡权利,乃是最佳选择。
“中兴之剑那么重,赵王能拿起否?”
袁术疾首蹙额的说道。
他见各路诸侯点头凝目,彻底认同了刘凡为赵王。袁术也不得不承认刘凡为赵王,但他话语中有明显的不甘心,含带挑衅。
“那中兴之剑,谁来执?”
刘凡眼神一厉,手托四剑,高举头顶,向袁术问到。
声音如洪钟,震震如苍雷。
站在刘凡身旁的典韦将背后旌旗拽出,转身一挥。
不远处,龙雀卫人人拉下面甲,握紧长矛,立刻骤马向前。那铁甲骑兵令各路诸侯心惊胆战。
要知道酸枣虽然汇聚四十多万大军,能手握刀剑、枪矛武器的没有多少。
就如曹操麾下兵马,大部分士兵手中握着的是戈,戈是一种用于钩杀的武器,制作简单,并不锋利。根本无法和矛比。
铁甲更是不用提,也只有一些将领能穿戴起铁甲。而且跟明光铠甲差好几个档次。
曹操集结义兵三万,弓箭却连三百把都没有,马匹也就几十匹。
哪像刘凡麾下的士兵,常年跟胡人作战,步骑皆佩弓,步骑皆骑马。
虽然十七路诸侯来迎接刘凡,也带来了数万兵马。面对龙雀卫,倒像是乌合之众。
袁术面色惊惧,没想到刚才还温文尔雅,对各路诸侯表扬赞叹的刘凡,竟然当众来了脾气。
龙雀卫越逼越进,场面一度尴尬。
望着凛若冰霜,气贯长虹的刘凡,没有人敢向刘凡夺剑。
“赵王息怒,赵王息怒,公路也是无心之失啊!十八路将军当一条心,不能内起矛盾,让董贼笑掉大牙!”
曹操来刘凡身边,向刘凡劝说道。
那边也有几名太守刺使拉住袁术。
“大事为重,大事为重!”
孔融也在中间调停道。
刘凡点了点头,放下中兴之剑,伸手制止龙雀卫继续向前。
龙雀卫领命,如潮水般退去。
“中兴之剑,吾能执否?”
刘凡还是上前一步,目光逼视袁术。
袁术目视袁绍,看见袁绍对他使眼色。
“赵王可执!”
袁术不得不向刘凡低头,心中却将刘凡记恨上了。
“先帝予吾春露秋霜,不胜感怀。皇恩如此,吾当为大汉万年,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刘凡收起中兴四剑,递给典韦,开口对诸位诸侯说道。
“今为结盟之日,何必言悲。吾等宰羊杀牛,已备好酒宴,为赵王接风洗尘。赵王请!”
曹操对刘凡请道。
“请!”
刘凡向各路诸侯拱了拱手,然后与荀攸、关羽、徐晃、典韦、许褚一起,率领龙雀卫,向酸枣中心而去。
酸枣县盛产酸枣,故以此为邑名。
十八路诸侯会盟之地,乃在魏邱乡。
宴会之上,诸多诸侯讨论董卓之恶行。共同在商讨进兵之策。
各路诸侯争相向刘凡敬酒,就连关羽、徐晃等人他们都拉拢结识。
论官职,关羽,徐晃秩和禄都为两千石,与太守刺使分毫不差。
在场诸侯之中,曹操是最悲催的一个,即没有地盘,也不是太守、刺使。兵马也仅仅是招募没几天的百姓。
他能称为一方诸侯,与各路诸侯同坐,在于刚刚刺董,在于曹操的父亲乃是前太尉曹嵩。
“报!禀告诸位将军,弘农王于数日之前,薨于宫中!”
就在各路诸侯酒宴正酣之际,一名小校入帐向诸路诸侯禀告道。
“董卓老贼,安敢如此?年前毒杀何太后,现又害死少帝。昔有穷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难,以至于毙。今吾等正排山倒海之师,必将这个乱臣贼子,挫骨扬灰。”
兖州刺使刘岱听到此话后,失声痛哭起来。
各路诸侯无不扶头哀痛。刘辩无故死于宫中,明显是董卓所为,因为董卓有鸩杀何太后的先例。
“董卓杀少帝。是为了暗示天下人,如今的皇帝只是他的一个附庸,更是为了告诫满朝文武,天下在他的掌控之中,使文武百官以他马首是瞻。更有威慑关外诸侯的意味!”
坐在刘凡身旁的荀攸,低声向刘凡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