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崇祯大帝国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明的土地,只有明人(求自动订阅)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明的土地,只有明人(求自动订阅)

    第一卷风雨飘零

    对洪承畴的使用,崇祯皇帝可谓煞费苦心,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可以说,在深宫的夜晚下,不知耗费了多少脑细胞。

    首先说说地方,陕西、甘肃、宁夏,这是洪承畴三边总督职务的由来。

    其中,陕西这个地方,适合耕种的土地不多,主要集中在关中、汉中一带,其他地方多是黄土高原。

    很贫瘠的那种,入眼之处全是黄土,连植被都很少。

    特别是陕北更是干旱荒凉,适宜屯垦的地方少得一波逼。

    偏偏这样,从天启末年开始,经年无雨,全陕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产生一百多万灾民。

    这是叛军天然的兵员,也是动乱的基础。

    同时也说明,陕西这块贫瘠的地方养不了这么多人。

    既然如此,那就要移民。

    而纵观整个大明,江南地少人多,中原正在战乱,西南同样贫瘠,开发大西北就成了崇祯皇帝的选择。

    当然,那是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开发河套平原。

    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历朝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也叫塞外江南。

    别说养一百多万人,开发好了,养上千万人都没问题。

    只是,这地方有一个问题,临近边关,和漠南蒙古交界。

    所以,这里的人成分比较杂。

    也就是异族多。

    其中尤以鞑子和包着头拿着小本本念经的异族居多。

    这不行,需要改变人口结构。

    大明的土地,是汉人老祖宗流血打下来的,必须以汉人为主。

    谁流血,谁牺牲,谁享受利益。

    这就是崇祯皇帝最朴实的观点。

    只是,改变人口结构不是单单移民这么简单的。

    这需要流血。

    所以,崇祯皇帝翻遍夹带,觉得只有狗汉奸洪承畴最合适。

    洪承畴这人嘛,能力方面就不说了,崇祯皇帝觉得,事情交到他手里错不了。

    可这,并不是崇祯皇帝选择洪承畴的唯一原因。

    要讲能力,老孙头、卢胖子、温奸相,还有大明第一个五省总督陈奇瑜,都不输于他。

    但他有一样本事却是一枝独秀,杀的人最多。

    只不过,他杀的都是汉人。

    罪孽他一生是洗不掉了,只能弥补。

    用异族的鲜血来弥补。

    可是,辽东崇祯皇帝是万万不敢让他去了,怕出事。

    剿匪嘛,哪里同时需要三个杀神?

    这不是浪费吗?

    那么,只有让这个屠夫去西北将功赎罪了。

    府衙密室里,洪承畴独自一人看完天子私诏,立即领会了崇祯皇帝的五点精神。

    其一,开发河套可以缓解陕西人多地少之困局,对叛贼釜底抽薪,有利于剿灭叛贼。

    其二,趁机将河套富饶之地收归大明,并准备扩张。

    其三,借机拿鄂尔多斯练兵,以备建虏。

    其四,分化瓦解漠南鞑子,让其为大明所用。

    其五,大明的土地,只有明人。那不是明人,就要清除了。

    “开发河套,移民屯垦实边,从根源上解决民乱之源,实乃利国利民之大事。

    一举数得,天子圣明呐!”

    洪承畴手里拿着天子私诏,嘴里喃喃自语,赞叹不已,整个人视野大开。

    河套这个地区,洪承畴作为三边总督自然不陌生。

    沿河两岸全是平原地带,河湖遍地,水利方便,简直是天赐的一片福地,加上地广人稀,正是募民屯垦的好地方。

    不用两年,那里就是一个鱼米之乡。

    而且,不用靠天吃饭。

    因为,那里有黄河之水灌溉。

    至于杀人,他倒没怎么放在心上,对他来说,小事一桩!

    兴冲冲的跨出密室,洪承畴一脸春风,对正在等待的众人得意说道“皇上妙计,叛贼休矣!”

    卢象升一脸讶然,急忙问原因。

    洪承畴把不能说的留在肚子里,向众人一一列举开发河套的好处。

    “大赞!皇上真乃圣明之君!

    民从贼,多起于饥寒;兵从贼,多缘于缺饷。

    军、民之所以跟从叛贼,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法活下去了,抚治的根本,还在于要让民众可以有活路。

    如今,终于可以彻底解决矣!

    当浮一大白,为天下苍生贺!”

    卢象升兴奋得连连抚掌大笑手舞足蹈,丝毫不顾高级官员的仪表形象。

    “移民、屯垦、剿灭三步同时进行,确实是解决天下民乱最好之计,天子真圣君也!”

    孙传庭也不禁为崇祯皇帝的妙计连连叫好。

    没有上百万饥民,高闯王这些叛贼想闹都闹不起来。

    “这次皇爷可是下决心一举铲除叛贼。

    为此,他老人家要求你们筹措一批粮食,一是为移民路上准备。二是和叛贼争取饥民。

    叛贼能用粮食让饥民反叛,我们亦可用粮食让饥民裹腹,脱离叛贼。”

    监军方正化对洪承畴三位督抚说道。

    “请转告皇上,本督立即办理!”

    洪屠夫脸色一肃,双手朝北方虚拱,杀气腾腾说道。

    方法有了,手段他不缺。

    “如此甚好,有劳洪督。

    皇爷心恤百姓,要求个官府衙门张贴《告民书》,本监先给诸位大人念一遍。”

    方正化微俯身,然后从袖里又掏出一份皇册,当着堂上所有文武念道“朕仰承天道,俯御万方,念此军民,谁非赤子?

    只因官贪吏狡,年岁凶荒,致饥寒所迫,甘作非为。

    一二无知百姓,被叛匪妖言惑众,以至胁从遂众。数年来被无辜杀戮者,不知凡几?

    朕痛心恻念,坐食难安,夜不能寐。

    今叛贼在豫者已穷途末路,在陕者零星窜伏。朝廷行将大兵加剿,必定玉石难分。

    虽指示生路,犹恐朝廷各官举行未必为善,若猜惧多端,或疑将领计诱杀降,或疑有司分别看待,或虑日后奸棍诈害……

    种种猜忌,情有可原,其情可悯。

    为此。朕再颁赦书,遣官驰谕,各督抚按大书发榜告示,从俗开导百姓。

    如百姓悔罪投诚,弃邪归正,即称救回难民,逐一查明籍贯,本地人编入保甲。外省则统一护送让其归家,永消反侧之心。

    四省道府有司,即刻起以收难民多寡为考核标准,违者重治。

    收录的百姓中有才力出众者,又愿在军前奏用,听其图功自见,一体叙录。

    如怙终不悛,即合围夹剿,务尽绝根株,再无余孽。围剿叛逆,朝廷铁面无私,出死入生大事,百姓万万不可失算。

    诏布遐迩,咸使闻知。崇祯八年十一月。”

    “天子仁慈,百姓之福!”

    堂下文武听闻,忍不住齐声称赞。

    确实,皇上仁心宅厚,多管齐下,这些饥民中定然有许多人会脱离叛贼队伍。

    如此,既避免伤及无辜百姓,又能削减叛军实力,天子高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