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雨飘零
“皇上是想给郑芝龙套上狗链,让他为大明所用。可又担心他盗贼心性,不易掌控。
若是逼迫太甚,又恐其再次反叛,继而荼毒闽粤两省。
故而唯有恩威并重,一方面给予恩惠,把他从游击将军升为海军都督;一方面对其进行压制,让他不能继续发展壮大。
同时,皇上让臣全力发展朝廷海军,就是要改变力量对比,从而厘清大明内外,完成皇上宏愿!”
乾清宫内,杨嗣昌听完崇祯皇帝的意图,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是这个理,分析得非常到位,绝对的高级人才!
崇祯皇帝满意的点点龙首,杨嗣昌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领会圣意很深刻很透彻,怪不得本尊和他成为好基友。
而且,他心肝剔透,整人的手段好像也不错。
至少,道友孙传庭和卢象升就玩不过他。
估计身为武夫的郑芝龙,应该更不是他的对手。
只是,崇祯皇帝有些担心他的性格,太过孤傲,狂得没边。
在朕的面前自然无可挑剔,可到下面去,就原形毕露了。
这也是文人的臭毛病,恃才傲物,别人都是弱智,只有自己最聪明。
端着架子,俯不下身段去和将士打成一片,这样是带不出强大海军的。
“杨爱卿,朕想让你兼任闽粤两省总督,驻福州。
然后组建马尾造船厂,联合郑芝龙组建远洋舰队,增设泉州市舶司,你意如何?”
是人都有缺点。
其实杨嗣昌和温体仁一样,都是长于政务,短于军务,搞人整人有一套。
既然如此,索性让他南下,利用两省之力,和郑芝龙组成南洋海军。
然后朕再利用龙江造船厂,设立几名海军副都督,全力发展完全忠于朕的海军舰队。
“皇上圣明!”
杨嗣昌俯身称赞,兴致勃勃从袖口中掏出一本奏折笑道“皇上请看,这是臣依据朝廷目前形势,对海军的规划奏疏。”
崇祯皇帝接过奏疏,细细观看。
内容不长,约几百字,属于条陈式,分一二三几点。
看完之后,崇祯皇帝缓缓的吐了一口气,对杨嗣昌说出一句让他无比欣慰感动的话,“恨不早用卿矣!”
真的,这句话虽然是本尊说的,但也是崇祯皇帝此刻的心情。
因为杨道友和孙道友命里八字不合,相生相克,崇祯皇帝没有让杨嗣昌插手西北叛军的事情。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样自然也就没有了后世著名的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
而他对付西北叛军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计划也胎死腹中。
可现在为了对付郑芝龙,他又提出了南北夹击,中间开花的计划。
具体来说,就是以登莱水师为基础,组建北洋舰队。
再开发广州湛江港口,组建南洋舰队。
若是郑芝龙有不轨之心或者不服朝廷管教,南北两支舰队前后夹击,呈包围之势。
再加上福州府的海军在内部分化瓦解,郑芝龙绝对闹腾不起来。
当然,这是在郑芝龙不听话的情况下一种策略。
如果郑芝龙听话,杨嗣昌又对几只舰队作了具体的安排使用。
北洋舰队作为海军的绝对主力,平常以战斗训练为主,负责拱卫京畿,保护大明北方海疆的安全。
而南洋舰队要多样化一些,除了军事训练以备不时之需外,平时则作为商船,替大明海军发展资金。
至于大明和郑芝龙的联合舰队,在杨嗣昌的提议下,就完全是干黑活用的了。
对内收保护费,对外冒充海盗,寻找藩属国的麻烦等等。
总之一句话,只要是朝廷不方便出面的事情,都是它的活。
而这,简直跟崇祯皇帝心中的想法基本不谋而合。
除了在舟山组建东海舰队。
不过,这也是以后的事情。
至少,杨嗣昌的这份南北夹击,中间开花的计划,绝对符合目前的时局。
可以说,崇祯皇帝想到没想到的,杨嗣昌都考虑得非常周全。
所以说人才就是人才,虽然受到时代限制,可是只要给他方向,他会做得让你出乎意料。
之后,君臣二人又针对这份计划进行探讨,让它变得更加完善。
次日,崇祯皇帝在武英殿召见了杨嗣昌和郑芝龙父子。
郑芝龙人长得不错,怪不得后世有人说他是同志哥。
而他的儿子,后世大名鼎鼎的郑成功,现在只有十二岁。继承了郑芝龙的相貌,长得唇红齿白。
当然,他现在叫郑森。
对于这对父子,崇祯皇帝颇有感慨。
都说父是英雄儿好汉,可儿子是好汉不假,父亲却成了民族败类。
其实客观一点来说,这狗日的如果不是后来不争气,投降了建奴,不然他妥妥的一个民族英雄是跑不了。
是他成全了大明一朝的传奇,以至于大明两百余年对外海战从无败绩,保住大明的脸面。
否则,没有他,大明越来越弱小的海师,能否打败荷兰人,还真的是一个未知数。
郑芝龙父子行完礼,崇祯皇帝赐了座。
“郑都督,朕想让你的爱子入詹事府,赐为太子伴读,你看如何?”
刚落座,崇祯皇帝坐在高台上,手里拿着玉如意,语态轻松写意说道。
“末将叩谢皇恩!”
郑芝龙只是呆滞片刻,立马跪地谢恩。
詹事府并非只是太子的宫殿这样简单,事实上,这是未来太子的主要班底,属于朝廷的储备干部。
至于太子伴读,那更是一种恩宠。
郑芝龙暂时没有考虑其它因素,他以为是昨晚拜见温体仁,赠送的五万银票起了化学反应。
ps推荐好友的一本书《北上伐清》,难得的明末好文。简介聚众汉人三万万,誓要屠尽鞑虏。
怎么样,霸气吧!爽吧,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