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高调出兵前往山西打建奴,估摸着会一战成名。
因为建奴不适应跟火器化已经普及的“红旗军”作战,如同八里桥的战例会提前一百六十年上演,建奴、鞑子吃了大亏后一定仓促退兵。
满蒙骑兵要逃跑除非有摩托化部队才能够撵得上,黄汉不会穷追不舍,因为“红旗军”骑兵来之不易,尽可能组织歼灭战少打追逐战减少消耗。
“红旗军”只要能够一举打败两三万甚至于更多的满蒙骑兵群。
从今往后受到了教训的建奴会明白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乃是一个大笑话。
大明军民、官宦从此以后会对黄汉敬若神明,皇帝再要生出图谋黄汉的心思就得掂量掂量,崇祯不算太笨,只不过有些缺心眼。
明摆着惹怒了黄汉使得这位权臣翻脸,他的皇位就会岌岌可危,崇祯应该懂得隐忍,肯定懂得如何拉拢、施恩,让君臣两相安。
进入山西的“红旗军”打败建奴暂时不会撤走,紧接着就会分别驻防预设的几座城池。
然后开始整顿当地兵马,征虏大将军有尚方宝剑在手拥有生杀大权,还有大胜建奴力挽狂澜的余威,更加有杀陈洪范、巢丕昌两个总兵官的凶名,山西明军将领谁敢造次
应该不会有人梗着脖子来试试天子剑硬不硬,毕竟绝大多数大明将领的屁股都不干净,要杀他们的头都用不着编排“莫须有”的罪名,直接用“贪赃枉法喝兵血”足以打翻一船人。
况且基层兵丁都能够从宣传队口中得知原登莱、天津卫、东江镇的营兵被选上“红旗军”后待遇好成什么样子。
能够被“红旗军”整编肯定会竭力争取,个将领如果想阻碍简直是螳臂当车。
收了山西军心、民心,把不老实的将领抓起来,那些土财主没有了保护伞自然是任人宰割。
黄汉接下来就会忽然分兵包围八大皇商和诸多卖国奸商的豪宅、铺子、仓库,把他们一网打尽,争取让财帛、粮食颗粒归仓。
这不是自说自话,布置黄四方算计晋商接近七年,为了打进晋商内部简直是不计较成本,而且“四方快运”如今跟晋商同流合污简直是亲如一家。
什么最可怕被身边人出卖最可怕很不幸,抠门儿的晋商马上就会被身边人告发,被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出卖。
甚至于他们为了狡兔三窟购置的别院有几个,养了多少外室,旗卫都掌握得清清楚楚。
初步估计八大皇商每一家的资产都应该超过百万两白银,达到百万两甚至于更多的也大有可能。
况且建奴跟他们来往密切,根据旗卫探查到手的可靠情报,建奴此次入关后抢劫的大量金银财宝直接存到了八大皇商手中,以后由这些卖国商人往大清国运送物资和粮食。
黄汉不仅仅去跟建奴硬碰硬抢缴获,还选择此时下手打击八大皇商,不仅仅能够把卖国商人的财富据为己有还能够把建奴刚刚打劫获得的金银财宝黑吃黑一小半。
不惜兴师动众聚集十万兵马杀奔山西,黄汉还不怕麻烦全部选择了起家班底的将领来不折不扣完成这个发大财计划。
得知家主要对晋商下手,黄四方兴奋莫名,他亲自出马赶去张家口坐镇,所有的旗卫都出动了,四方快运的镖师都在暗自戒备之中。
不仅仅是八大皇商,所有的通敌晋商都是查处对象,不仅仅是山西在行动,晋商所有的产业都会被抄没。
京师内就有不少晋商的产业,旗卫不会提前通知任何人,在动手之时才会忽然冲入,过个小半天会通知锦衣卫传达征虏大将军查处奸细的命令,带领人马包围奸细的产业。
打败建奴会把许多人证、物证收集,给卖国晋商罗列的罪名头版头条是通敌,这种罪名当然可以执行军法,征虏大将军有权下手抄家、抓人。
先动手的旗卫当然有的放矢,混入或者策反的伙计、丫鬟早就把东家的藏宝地摸清楚了,旗卫会在最快的时间里下手转移金银财宝,争取在抄没行动中拿大头。
估摸着这一次干净彻底干一票,晋商们几代人积累的财富都将要成为“红旗军”的粮饷,为祖国而战的将士们几年内再也不愁衣食。
可以肯定晋商大出血会为灭亡建奴立下不朽功劳,黄汉不准备赶尽杀绝,原则上一个不杀。
人死了万事皆休,唯有留下奸商一大家子的命,才能够把隐藏得深的财富慢慢挖掘。
因此会采取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的卖国晋商包括他们的家小统统送去皮岛、身弥岛在劳动改造中慢慢审讯,夺取朝鲜后他们会是第一批屯民。
不用担心朝廷有太多跟晋商有瓜葛的大臣,黄汉已经约等于自立,有财力、物力、数百万人口和强军在手,跟皇帝都开始讨价还价,还会鸟那些贪官
有人敢跳出来,黄汉就敢杀他们的头抄他们的家。
如果一网打尽卖国晋商真能搞到以两千万两白银计的贵金属和奇珍古玩,接受一百万户,五百万人口都能够做得到白养他们整整三年。
五百万人口中青壮年男子不会低于一百万,训练使用白蜡杆长枪突刺半年,这一百万人的战斗力肯定强过流寇的乌合之众。
“红旗军”正兵、卫所军一两万人马,带上十万民壮武装组建方面军,搞出五六个这样的方面军撒开大网围困流寇,相信半年时间就足以消灭所有的具备成千上万规模的流寇武装。
布防在前线的必须是正兵,后方有卫所军、乡勇武装和民事官安定地方足以,保甲联防已经完善,户口制度已经在体系内普及,遭遇猝不及防的农民暴动绝无可能。
严防死守京畿之地也有利于“红旗军”体系,最起码永平府、天津这些地方不会遭遇建奴忽然攻击,建奴突破明军防线之时,“红旗军”留守部队有了足够的调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