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朝败家子 > 第八百七十二章:敕命

第八百七十二章:敕命

    此时,七八辆马车,正与张静所坐的车擦身而过。 小 说    .

    这马车之前,是十几个差役提着铜锣开道。

    再之后,则是打着牌子的差役,牌子上写着“昌平州知州”,又有“密云知县’、‘顺义知县’、‘怀柔知县’,以及‘闲人回避’,‘钦命巡视’等字样。

    昌平本是县,就在不久之前,此地升格为州,下辖昌平、密云、顺义、怀柔等县。

    车夫顿时变得有些紧张起来,他先停了车,车里有人要下,心里还以为,这是官人们途径桃花庄,可谁料,在这官道上,等到了桃花庄的路口,那一队差役打头,竟朝通往桃花庄的小径去了。

    车夫一愣,一面等那张静下车,张静取了车钱给他,车夫却还是直勾勾的看着那远去的队伍,忍不住道“劳驾,敢问这桃花庄里,可出过什么官人吗?”

    张静就是桃花庄的人,摇头“只出过一个举人。”

    说起举人,张静脑海里就想起了自己的本家张举人,张举人年六十,中了乡试,这在桃花庄里,可是了不起的事。

    不过他年纪大了,再想要金榜题名,成为进士,却是难上加难,举人若是想要做官,往往都是不入流的小官,不过是地方上的主簿、教谕罢了,便连一个小小的县丞,都要抢破头呢。

    这位张举人,索性就赋闲在家,颐养天年。

    车夫忍不住道“我瞧见了知州的牌子,堂堂知州,怎么拜访一个举人?”

    举人在乡下,是极有权势的人,可在顺天府之下的州府官眼里,却不算什么,这里是京畿,人家是四品大员,不敢说是封疆大吏,可在这昌平州,却是一言九鼎。

    “或许……”张静心里有点羡慕,看来,定是因为见张举人老迈,或是这些年,他在地方上协助了官府办事,知州路过此地,顺路来看看他吧。

    这是何其光宗耀祖的事啊。

    张静道“或许是知州与张举人有什么渊源。”

    官场上的事,谁知道呢,这不是自己能够窥测的。

    车夫笑了笑,突的一拍脑门“天色不早了,回见,明日午时,我准点到此,你若要去新城,可记得早一些来等,莫迟了。”

    张静便朝他作揖。

    而后,背着包袱,走上小路。

    到了村口,便早见本桩的士绅和张举人,听说知州突然来了,吓了一跳,和保长甲长来村口迎接。

    张举人走在最前头,儒衫纶巾,端的是神采奕奕,他早命人预备杀鸡宰羊,预备款待诸官。

    一见到知州下了轿,那张举人要上前,笑吟吟道“末学张文定,见过……”

    可这知州却显得很焦虑,似没什么心思。

    这令那张文定心里犯嘀咕了,怎么,既来拜访我,怎的这么轻慢。

    可知州比他身份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他还是强笑。

    此时,有人上前来“这里是张大学士所在的桃花庄吗?”

    张学士……

    桃花庄里,有过一个姓张的学士吗?

    张举人咳嗽一声“末学乃是举人……”

    对方似乎也开始犯嘀咕,左右看了看,不会走错了吧,于是几个文吏窃窃私语。

    至于知州,却是一副风淡云轻的样子,可一看,却难以让人亲近的人。

    他似乎还是显得有些焦虑。

    张举人更加懵逼,却见人群之中,有人观看,他一眼,便看到了张静,为了化解尴尬,便朝挤在同村之人中的张静招手“张同年,你来。”

    张静一听张举人喊他同年,心里感慨,当初,他和张举人,确实一起中过童试,结果,张静成了童生之后,这辈子都成了童生,而张举人呢,厉害了,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年过六十,成了举人,二人之间,真是天差地别。

    张静忙是诚惶诚恐上前,对张举人道“年兄有什么吩咐。”

    张举人见这些官吏都在嘀咕,暂时没顾上这边,道“你也是读过书进过学的人,你来的正好,这些日子,你去哪里了,平时都看不到你。”

    张静支支吾吾,却不敢说自己在新城务工的事。

    张举人见他不吭声,便道“现在知州和诸县的老爷来,十之,是来见老夫的,可想来,他们有什么误会,我且先在此招待,待会儿还要和他们寒暄,你呢,也别傻站在此,待会儿吾陪着诸官说话,那些文吏,你在外堂里作陪,你终究是进过学的嘛,总还能搭上几句。”

    张静点头“是,是。”

    作为同乡,张静理应帮这个忙,张静是举人,要招待官老爷的,而那些文吏,也不可怠慢了。

    张举人便又道“那你先在我后头站着,万万不可随便声张什么,免得冲撞了官驾,他们方才说什么学士,却不知是什么名堂,罢罢罢,你到后头去吧。”

    “好。”

    张静朝张举人作揖,想着自己身后还有个包袱呢,便将包袱给左邻右舍的人帮忙拿了,又想到,自己的纶巾没戴,竟有些急了,自己是去务工的,工作忙碌,渐渐的也就没有读书人的讲究了,现在倒好,如此重要的场合,没有头戴纶巾,怕是要让人取笑。

    他显得极不自信起来,远远的看着那被无数人拥簇的知州。

    接着,便有文吏似乎是低头在翻看公文。

    可这时,却来不及了。

    远处,竟有马蹄传来。

    又有人来了。

    张举人心里咯噔了一下,啥情况。

    浩浩荡荡的马队随即到了村口。

    而那知州和下头的诸官一看,却像长松了口气的样子。

    那马队为首,是一个穿着钦赐麒麟服的人,却是翰林侍读学士唐寅。

    他是奉旨来下旨的。

    左右却都是禁卫。

    本来唐寅该坐车来的,可他习惯了骑马,而且恩师也鼓励大家骑射,因而,一路飞马疾驰而至,随即,翻身一下马。

    方才还绷着脸,高高在上的知州和知县们一下子面上洋溢起了笑容。

    众人纷纷上前,将唐寅围起来。

    唐寅也是四品官,可他是翰林侍读,是明日之星,这知州别看品级和他相同,地位却是云泥之别。

    知州笑吟吟的朝唐寅行礼“唐侍读,吾与诸同侪早盼你来了。”

    唐寅却不太搭理知州,方都尉的门生,脾气都养的有点怪,打交道,不存在的,无数官场上的人,想着钻营,想着如何与人打交道,可方继藩的门生,不需要这个,因为哪怕你不鸟人家,人家也很愿意和你做朋友。

    唐寅公事公办的样子“本官奉旨而来,特来宣读敕命,敢问,张森的家人在何处?”

    “这……张学士……张学士……”知州苦笑“因为公文来的太急,下官一听说钦使要来,不敢怠慢,便火速赶来了,这……这……”

    唐寅道“寻乡人一问便知。”

    说着,看到了远处儒衫纶巾的张举人,便点了点他“你……来。”

    其实唐寅还算平和,已经很有礼貌了,可在别人眼里,却颇有几分颐指气使的样子。

    毕竟唐寅是练水兵出身,那些动不动就嗷嗷叫的水兵,靠着温文尔雅,是镇不住的,得有一股子虎气。

    张举人远远看到了之后,一听是叫自己,心里骇然,却不知这又谁,知州诸官对他如此客气,这定是更了不起的人了。

    他忙是捋了捋袖子,想着怎么应付,如何说一些漂亮话,又如何……

    唐寅却是不耐烦“快来。”

    “噢。”张举人不敢再斯文下去,加急脚步,走了两步之后,回头,见张静也亦步亦趋,又好笑又好气,低声道“贤弟,你不需来,这是上差,极了不起的,我去打话。”

    张静晕乎乎的,突的想到什么,一脸惭愧,忙是驻足,后退两步。

    张举人到了唐寅面前,要作揖。

    唐寅却是道“这里可是张森的家吗?不知张森可有父母在堂?亦或叔伯也可。”

    张举人一懵,张森……有点儿印象啊,可这人是谁呢。

    就在他迟疑的功夫。

    唐寅道“那么,他的父亲是不是叫张静,却不知张老先生何在?”

    张静……

    张举人脸色瞬间刷的一下白了。

    张静才是个小小的童生啊。

    先是知州,此后又是上差,只为一个张静来的,他在外头犯了什么事?谋反了啊他?

    倒是远处,有不少乡人听到张静的名字,有人道“张童生不就在此吗?”

    唐寅循着声音看去。

    却见有人推着张静出来。

    张静显得很惊慌,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唐寅便看出,这才是正主了,居然直接和石化一般的张举人错身而过,疾步走到了张静面前“可是张老先生吧,老先生,本官唐寅,忝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有礼……”

    乡人们顿时哗然了。

    侍读学士。

    是人都明白,侍读学士什么分量。

    翰林……翰林……这是何其尊贵的身份。

    就说张举人吧,他在地方上,已是跺跺脚就颤三颤的人了,可他要成为翰林,便还得考上进士,这还罢了,他还得年轻,年纪大了也不成。哪怕如此,若是名次不好,也不成,至少科举的成绩要名列前茅。可即便如此,他闯过无数苛刻的关卡,却也不过进入翰林院,成为一个不入流的庶吉士罢了,熬个十年二十年,也未必能成为翰林侍读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