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名士倾国 > 第72章 各有所思

第72章 各有所思

    祝氏的家主,如约而至。

    很显然,在来的路上,他便向自家的奴仆,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对于自家儿郎和谢玄之间的积怨,祝氏的家主祝绍远也知道一些,他的心中也非常气愤,却是气祝永亭不听话,专门喜欢和谢玄作对。

    祝氏在上虞,也不过是末等士族,而且祝绍远一门之中出仕者甚少,官阶还都不高,若不是因为能够和谢氏联姻,单凭祝氏的门阀,如何能成为上虞县头等士族?

    这个道理,祝绍远明白,祝氏的老人们也清楚,可祝永亭却认为自己是谢氏的外亲,依旧肆无忌惮。

    只不过,这一次还牵扯进来了一个人,他就是刘苏。

    了解到事情的经过之后,祝绍远决定到了谢府便先声夺人,向谢奕询问关于刘苏之事,至于祝永亭和谢玄之间的事情,便当做是小孩子吵闹,笑笑就算了。

    和谢奕见面之后,祝绍远便说道:“谢祝两家乃通世之谊,这小儿家吵闹,贤弟自处便是,又何必唤老夫前来?呵呵……依老夫看,此事便揭过如何?”

    谢奕本来也没有要向祝氏问罪的意思,毕竟都是亲戚嘛,况且祝氏嫁到谢家之后虽然早亡,却也留有子嗣,算是为谢氏贡献了一份力量。

    所以谢奕对祝绍远还是非常尊重的,便答道:“有劳祝氏兄长亲自前来,只是因为今日之事,乃犬子一时冲动妄为所造成。如今幼度已自己面壁思过去了,有不礼之处,还请祝氏兄长海涵!”

    说话的时候,谢奕的眉头紧锁,忧心忡忡的样子。

    而他好像,打算三言两语便打发了对方。

    祝绍远感受了,便道:“都是自家儿郎,贤弟又何必见外?这儿郎不晓事,互有争吵也是家常便饭,又何必贤弟致歉。幼度虽然冲动,却也并非妄为之人,只是老夫听说,此事似乎还和刘尹之子刘苏有关系,不知道又该如何计较?”

    虽然是问话,但祝绍远话里的意思,隐隐有要找刘苏算账的想法。

    谢奕和谢安对视了一眼,然后都暗暗摇头。

    这个刘苏,祝氏能动得了吗?

    谢奕本来就不想和祝绍远纠缠,因为他有心事,便说道:“刘苏乃是谢府坐客,又是在下三弟妹之侄,若是他有什么过失,便也是谢府的过失,相信贤兄不会和谢府一番计较吧?”

    祝绍远闻言,哪里还好说话?

    看来,谢家的摆明了要庇护这个刘苏的。

    那么祝绍远他辛辛苦苦跑这一趟,就只是来谢府被谢奕三言两语打发。

    泥人也有三分火气,更何况祝绍远还是祝氏家主。

    虽然祝绍远忌惮陈郡谢氏,但是却不会惧怕一个身残而且背后没有家族势力保护的刘苏。

    虽然谢奕说了,这个刘苏现在在谢府,那么就是谢府的人,但祝绍远却相信如果他真要计较,谢奕也不至于会为了一个刘苏,而和祝氏翻脸。

    毕竟现在谢氏的庄园坐落在东山,和祝氏也算是同县乡梓。

    到时候两家反目,祝氏虽然不敌,但谢氏的门面上也会不好看。

    心中计较一番,祝绍远突然冷哼一声,说道:“那依贤弟之见,今日我祝氏七郎受此大辱,却是连个说法都不能讨回来了?”

    完全没有把祝绍远放在心上的谢奕,本来以为祝绍远听到自己那番话便会自觉离开的,想不到祝绍远却犯倔了,他回过头讶异地看向祝绍远,不知道是不是被气的,居然笑出声来,问道:“那依贤兄之见,还要如何理论?”

    谢安这时候也看出来祝绍远心中不服气,就温声劝道:“祝氏兄长,还请听在下一言,这个刘苏你们还是不要去找他的麻烦……”

    “好!”

    祝绍远以为谢安这是在威胁,他点了点头,义愤填膺道:“既然两位贤弟都如此相劝,为了谢祝两家通世之谊,老夫自然不敢造次。但是,这个刘苏,老夫却不相信真动他不得,哼!”

    说罢,祝绍远转身便走,连还没有出来的祝永亭都不管了,可见他的心里真的非常生气。

    谢奕和谢安兄弟,面面相窥,也不知道这祝绍远是搭错了哪根神经。

    不过他们也没有心思来应付这些小事,祝永亭换好衣裳来见长辈,却没有见到,便看向谢奕和谢安。

    谢奕摆摆手,说道:“汝伯父已经出门,快追上去吧!”

    祝永亭行礼拜别,离开了谢府。

    等人都走了,谢奕面对谢安,来到堂前对着天空长舒了一口气,悠悠地说道:“西府请谏朝廷迁都洛阳,他桓符子这是要当曹孟德吗?”

    符子是桓温的字,谢奕和桓温交情深厚,所以才如此称呼。

    谢安脸色微变,连忙说道:“兄长,不可多言,言多必失……”

    “怕什么?”

    谢奕气呼呼地说道:“就是当着他桓符子的面我也敢如此说,哼!”

    谢安只好不说话了,谢奕和桓温交情好,桓温很重视这份友情,可是谢安和桓温却还非常陌生,所以有些谢奕能说的话,他谢安不能说。

    “三弟!”谢奕悠悠地问道:“依你看,这一次朝廷应该如何应付?”

    虽然谢奕和桓温是好朋友,好哥们,但那不过是私人之间的交情,这不代表他们的政见就是相同的。

    谢氏是坚决支持晋室的,所以一旦桓温真有不臣之心,谢奕就算和桓温的关系再好,届时也只能反目。

    这就是谢奕心中的立场,而且非常坚定。

    谢安摇摇头说道:“朝廷自然不可迁都,若是迁都洛阳,岂不是将社稷宗室,全部交于桓温手中,作茧自缚?”

    “嗯!”谢奕点点头,说道:“所以朝廷必定拒绝,但又不能太过刚硬,落了口实。桓温所求者,不过是封公,以养起名望,看来朝廷这一次是不得不答应了!可是如此一来,桓温封公,权势更甚,这也是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呀!”

    一番分析之后,谢奕却没有等到谢安开口,便看向了这个三弟,才发现谢安紧锁着眉头,似乎在思考。

    谢奕便问道:“三弟,你在想什么?兄长的话,你到底有没有在听?”

    谢安长舒一口气,说道:“兄长,你忧心的是此事应该如何解决,可是有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的起因在哪里呢?桓温北伐,四月回师,为何却在半年多之后,才向朝廷提出如此狠辣的一计,逼得朝廷几乎都没有了任何退路!”

    “我如何知道?”谢奕没好气地回应。

    谢安摇摇头道:“兄长不知,但就怕在我们家中,却有人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