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中午,独立支队临时指挥部,罗大炮一脸不解的看着支队长杨云问道:“队长,我们既然已经全歼来犯之敌,为何还要退回太行深山中去”
“全歼来犯之敌”
杨云摇摇头,随即继续道:“不,我们并没有全歼来犯之敌,应该说之歼灭了一半敌军。”
“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不是被咱129师其余部队堵截在了半路之上吗”
罗大炮追问。
“之前咱们129师之所以能够拖住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不过是抓住他们不堪其扰之后想要报复的心理。
但是现在,当日军独立混成第一旅团被咱们给全歼之后,日军驻蒙军司令部必然重新下达命令。
如此,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必然不再理会129师的袭扰,依照他们眼下所在的位置,迟则三天、快则两天,必然可以赶到晋东南地区。
以独立支队现在的状况,不要说面对日军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就是是面对一个日军野战大队都未必能够取胜。
撤入太行山,以那里的地形地势跟其周旋才是眼下唯一的应对之策。”
指挥部陷入沉默。
良久之后,左手绑着绷带的二营长张金鹏咬牙一脸愧疚的说道:“队长,对不起,都是怪我陷入敌军重围,才致使我独立支队落到眼下这般境地。
数千名兄弟为了营救我们而丧命于野人谷。”
“不,应该怪我,是我们侦察营情报出错,才让你们深陷重围。”
“张金鹏麻杆你们两个这是做什么”
杨云目光扫过二人,随即继续道:“这件事情的最大责任应该在我,是我这个最高指挥官战术指挥不当。
通过这一战,相信你们更加清楚日军的战斗力,比起我们独立支队来说,绝对只强不弱。
尤其他们还有空军支援,这点是我们独立支队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的;若不是此战我们提前跟小鬼子混战在一起,令小鬼子空军失去作用,只怕最后失败的必然是我们。
但背后偷袭这种战术可一,可二,却不可再。鬼子方面对我们独立支队可以说已经十分了解,同样的错误他们不会一犯再犯,因此想要再使用计谋来取得绝对的胜利几乎已经完全不可能。
想要打败鬼子,我们必须跟他们正面作战,也唯有正面作战,方能将小鬼子赶出中国。
否则只是搞点小偷小摸的动作,或许能够改变局部战局,但却无法改变整个中国的抗战形势。
因此,野人谷一战,也算是我独立支队真正崛起的第一战。
战争,总会有人牺牲,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一息尚存,战斗不息
而我独立支队更应该做出这个表率,让更多的中国人、中国军人投入到真正的抗战之中来。
唯有全民抗战,将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我们方能彻底赶走这些可恶的侵略者。
路还长,而我杨云愿意来做这个先行者。
此役看起来我独立支队伤亡很大,几近全军覆灭,但背后的意义却非同小可。
如我八路军,亦如第二战区阎老西的晋绥军,亦或者老蒋的中央军。
当他们发现我独立支队正面硬刚日军最精锐的独立混成第一旅团,依然能够取得胜利之后,必然能够激起他们的斗志和好胜之心。
既然我独立支队都能取胜,为何他们不能取胜
一旦掀起这种良性循环,到时就是真正战胜小鬼子的时候。
决定一场战斗胜败的未必是人数,亦未必是精良的武器装备,而是一颗敢于亮剑、敢于决死的勇士之心。
比如当年的东北军,不管人数还是武器装备,他们都不弱于小鬼子,尤其兵力。
东北军有足足三十万,就算一人吐一口口水都能将袭击沈阳的小鬼子给淹死。
可最后东北军败了,东北三省也丢了。
还有淞沪会战,最开始参加战斗的可都是国民政府的王牌中央军,装备的也是最先进的德系装备,坦克,飞机应有尽有。
以近五万之众,围攻鬼子三千海军陆战队外加千余名退伍军人所组成的防守部队,竟然迟迟不能取得有效突破。
最终没能在鬼子援军赶到之前将之歼灭,以至于战局拖入对国军不利的地步。
这一切说到底还是他们缺乏一颗勇士之心,他们打败仗打习惯了,已经忘记了军人的天职,除了服从命令之外还有血溅五步也要保家卫国的决死之心。
如果一支军队不以打胜仗为荣、打败仗为耻,反而将打败仗当成一种习惯,试问还怎么能够取得胜利
野人谷一战,为何我独立支队最后能够以弱胜强那是因为我独立支队的战士人人都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决死之心。
只要将这份决心传递了每一名中国军人的身上,那我们这一战的牺牲也就是值得的。”
“好了,抓紧时间组织兄弟们撤离。”
“另外,出榜提醒晋东南地区的百姓,能撤最好好也一起撤离。”
辽县,也就是现在的左权县。1942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于此,山西人民为纪念左权将军,遂更县名为左权。
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临时指挥部。
“哟西真是天助我也”
收到驻蒙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之后,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直野五郎当即脸色一喜。
电文中司令阁下虽有责备之意,但他却丝毫不在意。
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大败晋东南野人谷全军覆灭,旅团长酒井镐次生死不知,而八路军晋东南独立支队也在此役中伤亡惨重,战斗力十不足一。
眼下不正是消灭他们的最好时机
只要将他们给全歼,到时他的军功会有多大连他自己都不敢确定。
要知道,杨云此人已经引起东京方面的极度重视,被大日本皇军视为阻碍他们的最强绊脚石。
只要将其给击毙乃至活捉,或许会得到天皇陛下的亲自嘉奖也说不定。
一念至此,直野五郎的心中顿时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