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1023章 人祸刚平,天灾又至

第1023章 人祸刚平,天灾又至

    温体仁离开清华园。  回去后就开始闭门造车。  熬了一个通宵,整理出了一个吞并朝鲜的方略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  温体仁来到文渊阁。  环顾屋内,见刘宇亮的位置空着的,不由得会心一笑。  刘宇亮如今可风光了。  比起主持与建奴和谈的时候,还要出名。  地龙阁老!  蛆虫相爷!  这两个尊号,要伴随他终生。  甚至会流传千古。  这样的名声,刘宇亮自然无福消受。  因此一直告病在家,听说把请辞的折子,都让人送到辽东御前了。  所以说,当官不能太飘!  瞅瞅咱老温,凡事听云真人的,就不会出错!  李标见温体仁精神萎靡的样子,打趣道:“元辅的年纪也不小了,日夜操劳,还得爱惜身子才好啊!”  “老夫虽老,雄风犹在……咳咳,说正事。”  温体仁摆摆手,取出厚厚的一沓纸来。  “老夫写了一个关于平定朝鲜的章程,请几位阁老参详参详。”  阁臣们看过后,眼睛都亮了起来,纷纷抚掌称赞。  “元辅大人妙计!”  “此计若成,我大明又开疆拓土矣!”  “何止开疆拓土?那可是盛唐都不曾有过的丰功伟绩!”  “元辅妙计,可抵十万雄兵!”  ……  如今内阁的这些辅臣,眼界早就非同以往。  处事的风格,也受某个道士的影响,从以往的迂腐转向务实。  要是放在以往,别说是用这样的毒计,就是吞并朝鲜这个主意,就会群起而喷之。  更重要的是,暂缓出兵朝鲜,遏制了武将继续立功。  并且这是文官的谋划,最终的泼天大功,自然要归于文官。  这次灭建奴之战,文官的脸实在是被打狠了啊!  平定辽东,不光是收复故土,还是灭国的大功。  再要是出兵朝鲜,一鼓作气消灭建奴残余。  风头和功劳,全都被武臣们抢去了。  等陛下班师回朝,肯定会大肆封赏,甚至会封几个爵位出去。  文官们却是灰头灰脸。  长此以往,岂不是又回到开国时期,勋贵、武臣压倒文官的局面?  这个平定朝鲜的方略,暨对国家有大利,又适时刹住了武臣的风头。  简直是完美!  温体仁笑呵呵地摆摆手,“老夫可不敢居功,这都是云真人的谋划。”  阁臣们这才恍然大悟。  温体仁虽然也是个老阴比,却也想不出,以这种阴险的方式吞并朝鲜。  要是云真人,那就没毛病了。  温体仁接着说道:“云真人的意思,是让内阁拟一个折子,请陛下决断。”  在场的都是人精,瞬时明白了云逍的用意。  云真人不光是把平定朝鲜的功劳,让给了内阁。  还树立了内阁的权位,在百官中树立了威信。  阁臣们心中都是充满了感激。  云真人对咱们,真是没话说。  阁臣们当即行动起来。  由文笔最好的李标主笔,按照温体仁的方略写了一道奏折。  然后内阁诸人联名,加急送往辽东。  办完这件事,温体仁等人心情大好。  这时,一名通政司的官员气喘吁吁地跑进来。  温体仁见他神情惶急,手中拿着一封奏折,心中陡然一沉。  又出事了!  果不其然,那通政司官员扬起手中奏折,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河南二十九县,爆发蝗灾!”  -------------------------------------  沈阳,大佛寺。  这座寺庙建于唐朝,于万历年间重修。  大佛寺颇具神秘色彩。  寺中供奉有金面佛像三尊。  中间金面佛像座位下,有一大石盘。  石盘下有一口深井,井的外面,露出了一条碗口粗的铁链。  有一次,几个和尚出于好奇,合力将铁链拽出两丈多长。  从井里面传出了猛兽怒吼的声音,紧接着冒出臭气熏天的黑水。  和尚们被吓得魂飞魄散。  后来一位身穿黑衣的跛脚和尚,在寺内大作法事,又把随身携带的黑禅杖抛入水中。  霎时禅杖变成了铁链,锁住了井中的猛兽。  从此井水清澈,再也没有任何异象发生。  此时,崇祯正在这口古井旁,兴致勃勃地听着孙承宗,讲述着这个传说。  最近崇祯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御驾亲征,收复辽东,消灭建奴,彻底消除了大明的心腹大患。  生擒皇太极,将努尔哈赤挫骨扬灰,泄了心头之恨。  借助祭奠萨尔浒阵亡将士,收了军心。  此时的崇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等孙承宗讲完故事,卢象升笑道:“民间传闻,当不得真的。”  “这故事,倒也有趣。”  崇祯伸手拍了拍巨大的石盘。  接着他有感而发:“建奴像不像是自古井中放出来的妖魔,而国师就如同那以禅杖伏魔的神僧?”  孙承宗颔首附和:“陛下如此比喻,的确是恰当不过,若非陛下圣明,得云真人相助,建奴这祸害辽东数十载的妖魔,哪有如此容易便被降服?”  卢象升道:“如今辽东的建奴已经不成气候,接下来只需兵发朝鲜,一举歼灭多尔衮,建奴就再也做不得妖了。”  这次平定辽东,东江镇兵马攻占辽阳,长胜堡之战以及攻占沈阳的首功,却没东江镇的份。  攻打朝鲜,东江镇首当其冲。  那可是灭国之功,卢象升自然要极力建议。  “出兵朝鲜啊……”  崇祯心中一片火热。  征服朝鲜,那可是连李世民都不曾完成的事情。  若是自己御驾亲征,征服了朝鲜,自己岂不是还要胜过李世民?  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接着一名随驾太监快步走了进来,呈上一封电报:“京师发来的紧急电文!”  进入沈阳后,崇祯就住在伪皇宫中,电报线也拉到了皇宫内。  因此京城有什么消息,瞬息即至。  崇祯眉头皱了皱,却并无多少担心。  叔父在京城坐镇着呢,天大的事情,也不用担心什么。  崇祯展开电报,却是神色大变。  孙承宗心中一颤,急声问道:“陛下,出了什么事情?”  崇祯无奈地一声叹息,“人祸刚平,天灾又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