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911章 谋取河套

第911章 谋取河套

    崇祯被云逍的反向操作,给弄糊涂了。  不过糊涂归糊涂,他却还是直接吩咐刘兴祚:“立即照云真人说的去办。”  刘兴祚带着满心疑惑,领命而去。  崇祯这才问道:“叔父有意推波助澜,这是为何?”  云逍笑着反问:“看过《神雕侠侣》没有?”  崇祯点点头,却是越发的困惑了。  正谈着国事呢,叔父怎么说起这个?  “《神雕侠侣》中,金轮法王与蒙古王子一起率领大军包围襄阳城。”  “为逼迫郭靖就范,金轮法王绑架了他的小女儿郭襄,将郭襄绑在高台上,下面放了满满的木柴。”  “邪恶的反派金轮法王异常嚣张,正义的一方义愤填膺,却束手无策。”  “危急时刻,杨过现身,大杀四方,击败了金轮法王,救下了郭襄,随后又大发神威,击杀了蒙古大汗。”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吸引人?”  崇祯点点头。  云逍笑道:“如果一上来,杨过就直接出手救了人,这样的故事还有什么看头?这叫,先抑后扬!”  崇祯顿时恍然大悟。  懂了!  谣言愈演愈烈,舆论哗然  文官们肯定会步步逼宫。  到最后关头,再来一个大反转。  这样不仅很爽,还能够取得最大的政治效果,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声望。  叔父果然是高明之极!  “叔父显然已是智珠在握,不知是什么妙计?”  崇祯轻松地一笑。  很显然,叔父早就想好了对策。  就跟有个武功高强的杨过,到最后会出手一样。  否则又怎么‘扬’的起来?  云逍淡然一笑,“开疆扩土,够不够平息舆论,够不够压制百官,够不够树立起威望?”  “叔父指的是什么?”  崇祯的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历朝历代,开疆扩土都是要在史书上,大书而特书的。  因此古往今来,哪个帝王不想开疆扩土?  云逍让人取来地图,在御案上展开。  “朝鲜丢也就丢了,让卢象升严加防范便是。”  “等到秋季东征,收复了辽东,还怕朝鲜收不回来?”  云真人又是不云圣母。  朝鲜的死活,关大明什么事?  这次建奴入侵朝鲜,反倒是一件大好事。  等建奴把朝鲜祸害的差不多了。  到时候大明挥师朝鲜,消灭掉建奴残余,顺便灭了光海君傀儡政权。  然后直接将朝鲜并入大明疆土。  就不信了,朝鲜都没了,将来还会有人剽窃华.夏的东西?  “现在的重点,是先解决了陕西,以及林丹汗的事情!”  “林丹汗这次突然寇边,围困大同,除了‘市赏’,解决粮草问题,恐怕也与皇太极有关,皇太极极有可能,给出了让他不得不动心的好处。”  云逍指着地图上的大同位置,向崇祯分析道。  建奴和林丹汗是死敌,这的确是没错。  可林丹汗如今穷途末路,又畏建奴如蛇蝎。  皇太极为了缓解压力,开出让林丹汗动心的条件,这志大才疏的蠢货,肯定会出兵。  崇祯问道:“那该如何解大同之围?”  “不,不必去解围。”  云逍摇头一笑。  “派出一名使臣,前去跟林丹汗谈判,将其拖住。”  “林丹汗进犯大同,老巢归化城必定空虚,只需派出一支兵马,奇袭归化城,大同之围,迎刃而解!”  崇祯恍然大悟,抚掌赞道:“好一招围魏救赵!”  云逍又摇摇头,“可不仅只是围魏救赵。”  崇祯想了想,“叔父的意思,在途中设伏,击败察哈尔部?”  “再想想!”  云逍笑了笑。  大侄子的格局,还是不够高啊。  崇祯盯着地图,思索良久,联想云逍之前所说的话,神色变了变,难以置信地说道:“叔父的意思,是趁机将土默川和河套,纳入大明疆土?”  云逍用手指在地图上的河套和土默川地区,画了一个圈,点头说道:“正是!”  崇祯的眼睛亮了起来。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凭借着黄河之水的滋润,河套有着“塞外江南”之称。  此地土质肥沃,水草丰美,耕牧兼宜。  河套还是养马的良地,北方尤其是西北,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地方。  这里进可控制关西以北,退,可扼守要道。  因此河套一直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政权的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自秦蒙恬攻匈奴之战,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平原以来,中原朝廷一直对其进行开发、屯田、戍边和防御。  大明与蒙古为了争夺河套的控制权,相互争斗了近两百年。  一直到嘉靖这个败家子手上,才主动放弃了河套,给大明的未来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没有了河套,大明也就失去了北方边疆的重要屏障和支点,使得北方边境更加暴露和脆弱。  蒙古各部趁机扩大对河套平原的控制和开发,并不断向大明发动侵扰和攻击。  大明正是因为在北方边境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导致国力不断受到削弱。  若是这次能一举占据河套,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经济上,对于大明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崇祯接着又不解地问道:“消灭林丹汗,与陕西有何相干……啊,朕明白了!”  “叔父的意思,是将陕西百姓,迁移到河套!”  崇祯恍然大悟。  陕西连年干旱,蝗灾不断。  再加土地兼并严重,这才导致陕西成了民乱的源头。  若是占据了河套,将失去土地的百姓迁居到这里,也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陕西的问题。  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还不止这些好处!”  云逍又补充了一条好处。  不管怎么说,林丹汗都是蒙古名义上的大汗。  消灭了林丹汗,将极大地震慑蒙古各部。  到时候再施以恩惠,也就可以让他们归附大明。  稳住了蒙古部落,接下来就能集中精力除掉建奴。  崇祯一番深思熟虑,提出了一个十分关键问题:  “蒙古部落以骑兵为主,在草原上来去如风,很难将其歼灭。”  “击败林丹汗容易,可要想全歼,却是不可能。”  “此人和察哈尔部不除,大明即使占据河套和土默川,也难以长治久安,反倒会成为拖累。”  “这该如何是好?”